春季热性感冒风靡,咽乾喉咙肿痛,口渴发烧,便乾尿黄赤,你有没有中招?中医称此为温病。今日为大家推荐一款治疗温病的食疗方——乌梅白糖汤。
先说说什么是温病。温病和一般的感冒发热不一样,它的症状是一上来就直接喉咙痛、浑身痛、头痛、发烧。一丁点打喷嚏、流鼻涕的前兆都没有。
对此,民国初年的名医彭子益先生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说,温病其实是人体感受到节气的变化,引动了内在的疏泄失常,胆火上逆所造成的。
疏泄,就是指肝的疏泄太过,原因是春天的节气为风热,引动了人体内在的肝木。肝胆相照,胆也跟著不正常。胆火本来应该往下降,结果反过来往上走,到了肺部,灼烧了肺阴就会咳嗽;到了头和面部,就会头痛、发烧。
彭子益先生认为,这种内在的虚热,不能用清凉的泻火药。因为身体本身并没有多余的火,而是胆火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是内热外浮。这时出现的发烧、咳嗽、头痛,不过是因为胆火浮游而出现的症状罢了。
温病的治疗方法和因受寒邪而发烧的方法完全不同。只要调整肝木的疏泄功能,收敛外浮的胆火就可以了。而他治疗温病用的神方在中药里,叫「乌梅白糖汤」。
乌梅的药用如何呢?乌梅奇酸,性收敛,不但可以收敛外浮的胆火,而且大补肝气。它虽收却不涩,还能生津,最适合治疗温病。白糖补中益气,但又不滞腻,与乌梅的酸甘相呼应,生阴液,最适合温病的虚证。

乌梅白糖汤
• 用料很简单:乌梅7粒(烟熏更佳),白砂糖2调羹(冰糖8粒)。
• 制法:可以先用热水将乌梅浸泡一下,泡软之后捣烂,然后加水煮烂。
• 适应症:这个方子很适合气温冷燥、突然升温的时候用。它可以很快补充人体的津液,也适合外感初起的热证,具体表现为:舌红苔少,甚至没有苔;眼睛乾涩,唇乾,口乾,咽乾,舌燥,小便的量少,颜色黄。或头疼身痛、先怕冷后发烧,或直接发烧,神智昏迷、精神倦怠。
• 功效:乌梅和白糖,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甜可以入脾,安抚情绪。这款饮料可以让人及时补充津液,如果对症的话,喝完之后尿量会增加,尿从热出,可以缓解感冒时的痛苦,这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小贴士:
1.这个方中的乌梅,最好是烟熏过的,中药店都有卖。这个烟熏过的乌梅有焦苦之性,可以入心,降心火。
2.糖尿病人不能用白糖,那么可用甘草4克代替,同效。
3.如果发烧以后仍有怕冷的症状,说明还是有受到一些寒邪。这时只要在乌梅汤里加入3克薄荷叶一起煮就行。
(*注:此方由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潘飞鹏提供。信息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可作为医疗或医嘱之用。建议读者就个人身体状况,向专业执业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