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对所有投入和支持抗击第五波疫情的公务人员、义工、市民和官员表示万分感谢!对习主席、韩副总理、中央和内地人民的关怀和全力支援表示万分感谢!
之前我们经历了止暴制乱以及由乱及治,现在我们在全力拚搏,止毒制疫,我们同样应该有信心,更加团结,因为我们是中国香港。
香港正式进入「爱国者治港」时代,政局氛围亦回归和平理性,而两场选举的顺利完成,亦确切地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帮助特区管治者,推动良政善治,能够真正做到,为香港人民服务,为市民谋幸福,可以安居乐业,尽快解决贫富悬殊和医食住行的民生问题,从而能大大增加对特区政府的认受性。
正如骆惠宁主任所讲,良政善治是一个过程,要实现这个愿景,落实《港区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只是其中第一步,我们仲有好长的路要行,好多工作要做,当中包括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同时,还要致力推动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我们认为,极有需要健全的制度及机制之一,就是必须优化官员制订政策的机制,改变「做了当做好」的心态;另外,必须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之一,就是部分港人与内地仍存有一定隔膜,和不信任的情况,这方面,必须全面加强推广《宪法》和《基本法》的宣传,增加对国情认识,促进互相了解,消除隔膜误解。但是,施政报告对这两方面,都只有蜻蜓点水式的提及,而未有好具体深入的改革措施。
本港过去被高度政治化,政治风波不断,任何宏大远景及政策,都被反对派阵营阻挠及拖垮,特区政府长期处于逆境,施政受到严重掣肘,举步维艰。
完善选举制度,将揽炒港独派和反中乱港份子,扫出管治体制,特区政府因而再次掌握行政主导权,增强施政能量,令以往不敢硬碰的民生议题,例如进一步放宽海外医生来港或垃圾征费等政策,都敢于推动;而即使这份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特首本人亦敢于提出不少长远大计划,例如北部都会区。可见,官员「想干事」的心「返番嚟」。
然而,「想干事」与「会干事、能干事及干成事」,并非必然关系,而「干成事」更需要部门首长及公务人员戒掉「讲了当做了,做了当做好」的不良习惯。当局应对新冠疫情的连番出错,便属典型「做了当做好」的例子。
我进入立法会虽然只有两个多月,但过去因为社团及地区活动,与不少官员都有很多接触及合作;其实,特区官员都十分勤力尽责。但每每推出政策时,经常被批评为离地?我认为,并不主要关乎官员的个人能力,而是工作方式及心态。市民好似成日见到官员好忙,忙开会、忙写报告,然而,这些忙,大都是坐在办公室的忙。
我们经常接触内地官员,对他们有一种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对地区民情、民生状况、居民的想法,以至生活习惯,都十分熟悉,原因之一,是他们非常着重基层调研,会定期走入人群,与居民面对面接触,了解及熟悉他们的生活情况,现正忧虑甚么,愁甚么,亦因而,能够从群众角度出发,提出的解决方案,够贴地,大大减少全世界都有的官僚作风。
所以,我们好盼望特区各级官员都要多走访社区和基层,并且,不限于问责官员,更鼓励中高级公务员都应多落区,视察民情,因为他们同样有份参与政策制订,以及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知道如何将影响市民的情况,减至最低。
举个简单例子,未落实政府处所例如街市,必须强制扫安心出行的政策前,如果有走访地区的习惯,了解到市民特别是长者,有冇使用智能手机?唔知咩叫安心出行二维码?好多处所都有贴呢个二维码图案,知唔知点用?此等等情况,就会知道,推行任何强制措施前,必须确保长者已备有智能手机,亦要先教识他们使用,更要安排足够前线人员在街市等门外,提供协助。如果只是任由街市个别执行,结果就会造成混乱,亦产生民怨。
新时代下,我们已具备客观条件,落实好行政主导,达至良政善治。我们仍需要官员有主观意愿,改变为官心态,「莫以善小而不为」,落区一两个小时,有助解决深层次的大问题,多落区,就会早知道菜价何时会贵。如果关心的议题,推动政策的措施,与民心民情接轨,小问题就不会积累成民怨大问题。因此,我们盼望,官员对于制订政策的机制及心态,不论收集民意的渠道、向公众解说政策的工作,以及落实决策的程序,都要有所改变和改革。
另一个我想提的,是如何更好地襄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正如我开初发言时提到,现时仍有部分港人,与内地存有一定隔膜和不信任,我认为,部分原因是他们对国情不认识,接收关于「一国两制」、《宪法》和《基本法》等资讯,都是偏面的认知。因此,我们必须让生活在两制的港人,都有一个全面及正确认识国情的机会,并且,必须面向各阶层,以多元化形式,推动爱国教育,才能有助增加对国情的认识,促进互相了解,培养爱国情怀。
十分感谢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在推广及宣传《宪法》及《基本法》方面,都已有所加强,但当局的合作范围及对象,大都限于政府部门之间、学校,或大型的NGO团体,以至接受讯息的阶层,并不全面。其实,现时不少地区团体、同乡会,甚至议员办事处,都有好广泛的渠道及强大网络,包括我所代表的人大政协和全国团体代表界别,都能更好地协助政府接触各区、各族群、各阶层的市民,因此,我期望当局应多邀请这些团体,参与局方的国情推广工作,让相关推广宣传能更落地、更广泛。
除了扩大受众对象,当局更要考虑多元化的宣传手法,派小册子、举办讲座或展览,虽具成本效益,但要讲到能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电视节目才是最佳的「入屋」之选。我们留意到,无线电视早前拍摄的专题纪录片《无穷之路》,不单获得很好的口碑,更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公布,被选为2021年度20部「优秀海外传播作品」之一,可见这部纪录片得到国家的高度肯定。
《无穷之路》的确是一个好的宣传手法,我建议,特区政府应考虑与更多媒体合作,针对不同专题拍摄特辑,例如高铁运输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议题,进行探讨,让港人以至世界各地,对中国的发展,有更新和深的认识。
最后,建议政府必须也更好地照顾及支援大湾区港人的工作,特别是现时已有约50万港人在内地生活、就业或学习,特区政府也要重视他们的需要。我们民建联早前建议在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都设立特区政府官方机构,加强支援当地港资企业及香港居民,并向有兴趣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港人,解读好大湾区政策,我们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
此外,除了增设驻内地办事处数目,政府更应提升处理内地事务能力,包括提升驻内地办事处的职能,以便更好地支援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和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而要有效提升职能,应考虑扩大驻内地办事处主任的人选范围,若有熟悉国情、省情和巿情的贤能爱国者,有助提升处理内地事务的能力,即使并非公务员,当局亦应开放思维,选拔任命。
最后,朌望大家团结一致,尽快成功抗疫。
以上为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勇于20220217 13:25在香港立法会的发言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