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宝林《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七代传人
马超《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八代传人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发陈,指肝生发之气。春季,阳气初生,各种生物经过一个冬天的冬眠又开始推陈出新,生机勃勃。人体在这个季节应当顺其自然。
起居方面,「夜卧早起」;锻炼方面,「广步于庭」相当于散步,被发缓形;精神方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提示我们应当顺应四时阴阳变化,重视精神内守,保持欢畅愉快,从而使精神与形体统一。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以达到预防疾病长寿养生的目的。
春季著装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爱生病」,那春天该怎么「捂」呢?金元时期全真道领袖邱处机所著《摄生消息论》提到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衣服不要骤减,而要一层一层地减,春末夏初方可彻底放开。此其一。
其二,被发缓形,衣服不要太紧,要宽松和缓。塑身衣、紧身衣裤,内衣袜子衬衣鞋帽,都应当相对放松。
春季抗疫
新冠疫情以来,吴宝林医师临床中治愈200多个案例,治愈率为99.9%,其中不乏全球各地赴美求医问药的患者。
经过临床总结,承吴氏医学之治疫精神,为人类大计之贡献思量,主要在先祖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基础上,考证历代当代抗疫名方,反复进行研究临床,特将该方公布于此,供同仁参考: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芪,黄芩,露蜂房,麦冬,五味子,法半夏(或杏仁),生麦芽,白檀香,甘草,贯众。这是基本方。
至于剂量,因应「三因治疗」,要根据性别、性格、高矮、胖瘦、职业、饮食习惯等等调整用量。有高烧的,加生石膏(先煎)。
其中,银花为「君药」,贯众为「后药」,后即皇后之意,宠冠六宫,二味药可并为君药。贯众微苦微寒,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驱虫杀虫,对于热性病毒的预防和杀灭,临床研究效果显著。疫情期间与银花一起推出,清热解毒功效倍增,能预防、治疗疫情传染病,杀灭致病的微生物,抑制新冠、奥米克戎病毒。
从传统用药的记载上,对疫情有帮助的草药,主要是清热解毒的功效,这在上世纪50年代乙型流感、脑炎中,蒲辅周、郭可明二位中医通过用中药,疫情控制效果显著。
经我们研究,该方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提升免疫功能,激活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春季养胃
结合人体生物钟和中医子午流注,胃是上午7:00-9:00当值,加上我们认为凌晨3:00-9:00 是春天的时间,故春季养胃正当其时。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春季又主肝,很多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和胃癌等早期病变,都和情绪有关系。肝主情志主疏泄,肝病要从脾胃下手。
早在1805 年,德国医学博士菲利普·博齐尼(Philipp Bozzini)首先提出内镜的设想,之后人类从未停止对胃病的探索。西医主要靠做手术,中医也越来越重视该病的治疗。
日常接诊中,胃病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如何帮助每一位患者缓解病痛,是我们作为医生的职责。特此介绍我们探索胃的奥秘,如何从小的问题上避免出现大问题。这里我们谈谈如何预防比较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症。
首先,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症?比较通俗地解释,如食管和胃连接示意图:饮水或食物过了食管的入口之后,食管入口首先开始收缩,将水或食物往远端先挤出一点,通过渐进收缩,将其送到胃腔。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是贲门,比如胃是一个城堡,贲门就是城门。正常情况下,城门可以开关自如,需要通过食物的时候它就能自动打开,食物通过后它能够自动紧密的关上,相当于有一个专职看护大门的卫士。
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某位患者由于某种原因贲门很虚弱,或者中老年人生理退化,皮肤松弛,体内肌肉也松弛,贲门就可能关不紧。吃太撑超过胃的容量限制,食物也有可能外溢。

胃的消化液体是胃酸,基本成分是盐酸,酸度非常强,据传腹部拔出的刺刀都可以被灼弯。当胃蠕动消磨食物时,贲门松开,胃酸裹挟溶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可以顺著食管向上进入到口腔和其他邻近的一些组织里,比如肺、鼻咽耳部。
其次,胃食管反流能和70多种病发生关系,最常见的病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和胸痛有关。胃食管反流导致的胸痛大概率与饮食有关,同时伴有烧心症状。烧心症状和我们老百姓所说的烧心不是一个概念,单纯上腹部烧心,不是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而胸骨柄后的烧痛感才是医学上所说的烧心。
真正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的胸痛,是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继而导致局部心肌坏死。发生的部位可能有很多,但主要是左胸痛。
由于心脏和胃比较接近,医生患者都要有一根弦,发生心痛首先考虑做心电图,查查有无肌酐蛋白、心肌损伤指标增加,这在西医院里较普遍。
例如我有位患者夜里感到心痛,到急诊室检查下来没问题,就回家了,但是没有过两天又犯。我于是调出其所有病例,他每次饭后一小时或者饮酒后一天发病,我判断其不是心脏病,而是胃食管反流症,后来西医检查验证果然如是。
这类病人在美国的门诊比较常见,胸口痛、心脏不舒服,病人很担心是心脏病,心情沉重。这时我会告诉他,如果能痛5分钟叫心绞痛,持续半个小时就该一命呜呼;如果痛3-5个小时还能开车到急诊室,在我看来应该不是心脏病。因为心脏病会伴随著惊恐气喘、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满头虚汗、疼痛部位不固定的并发症。同时要结合是否有大的情绪波动作为导火索。
综上所述,从中医临床经验的角度,胃食管反流是压榨性的疼痛、憋气、胸闷、烧心、固定部位疼痛;剧痛,胸闷出大汗,部位不能确定,为了不耽误病人,要赶紧到医院去检查心脏。这是心脏病和胃食管反流症的根本区别。
第二种和呼吸系统疾病有关。春暖花开,花粉让很多人容易发生哮喘病,胃食管反流症也能够引起哮喘。胃食管反流之后,我们身体里面的物质进入呼吸道,而导致气管痉挛,或炎症反应。
冬春因食管反流症而引起的哮喘病很常见。区分的方法是反流导致的相关疾病一定是与食物有关。导致过敏性哮喘主要是和季节发生密切关系,大部分情况下是在春初或春末季节交替时节而发生,这个季节需要格外注意。
第三种是和反复用声带喉咙工作的人群有关系。比如记者、主持人、相声演员等,这部分人群总是觉得咽乾口苦,咽部异物感或反复咳嗽、咽炎,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导致的。
食物裹挟胃酸,通过食管反流到咽部之后,对咽部黏膜包括声带产生强烈的刺激,会发生咽痒、咽痛或异物感,夜里会有刺激性的咳嗽、乾呕,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
工作性质需要长期用嗓子工作的人,由于本身用嗓过度,导致慢性咽炎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但另一种本身用嗓子不多的人,恰巧又并发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有异物感等症状,更要提高警惕。我们临床发现40%的病人都有咽炎和胃食管反流的并发症。
总之,胃食管反流物通过食道进入气管、口腔、鼻咽、咽鼓管入耳道,导致相关的疾病如肺纤维化、气管炎、龋齿、口臭、慢性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症。
最后,如何预防呢?
病从口入。不要吃太多,最好不要临睡前吃东西。睡前太饿,吃少而精,多吃蛋白类食物,尽量少吃甜食(甜食刺激胃酸分泌)。年轻人多做仰卧起坐,锻炼肌肉。老年人早上热水泡手,练太极拳、八卦掌。还可以练气功,太阳出来后,树木旁边,用鼻子吸3次,用口呼7次,这是「三七呼吸法」。
春季养肝
肝脏是再生器官,人体最大化学工厂,每天要分解1500种物质的代谢,除了有造血、凝血机制,还有分解糖、蛋白、脂肪的功能,春天养肝就是长寿养命。肝主疏泄,首先解郁,化解情绪。

如何养肝?我们介绍「一方三药四穴」。
一方:
加味逍遥散,堪称疏肝解郁第一方。女子以肝为本、男子以肾为本,此方具有疏肝养血健脾和中功效,是男女疏肝解郁的刚需品,广泛用于临床。
逍遥散始载于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张仲景《伤寒论》之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成。后人广泛运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的病症,源于汉代,成方于宋代,充实于明清,发展于现代。
它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八味药组成,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肋胀痛。因古人没有胃食管反流这个名词,主治神疲食少、月经不调、反酸、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有疏肝解瘀和阴之功。
后人加入牡丹皮、栀子两味药,为「丹栀逍遥散」或「加味逍遥散」,更有养心清热之效。根据现代医学药理研究,逍遥散能保肝、利胆、镇定、镇痛、解热、消炎、抗多种细菌感染、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健脾、调经,有增加免疫力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功能,可扩张周围毛细血管、降低血压、兴奋造血机能、抗贫血、促进胃肠蠕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疫情时代,加味逍遥散有抗疫、提高免疫力、解郁功效,能助人类走出抑郁困境。
三药:
吴宝林医师在美国30多年的临床生涯中,结合「因时、因人、因地」三因辨证之法,加入了香附、木香、郁金三味药,「郁香木」茶,各取3克,单独代茶饮。或配加味逍遥散,可疏肝解郁、预防或缓解肿瘤、提高男女性能力等。另推出三味药「楂荷苦」茶,即荷叶、山楂、苦丁各3克,代茶饮,调节血脂、血糖、血压。
四穴:
养老穴,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顾名思义,养生保健延长生命,相当于黄芪。梅兰芳当年在上海演出时腰扭了,养老穴救急效果显著,后面他坚持按压这个穴位,长效护腰。孙思邈长寿,也善用养老穴。
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可快速降压降糖补血。
后溪穴,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可降脂。
然谷穴,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可降糖。所有这些穴位要顺时针旋转按摩,否则气血就会散泄。
四季养生总结:
四季五行养生本期已告一段落,这个系列文章遵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春夏秋冬四时气候;调神,保养精神意志。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养生调神健身防病的重要方法。四季变化的重要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外在环境的主要方面,精神意志活动和锻炼方法是人体内的器官活动的主宰,内在器官必须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果在某一季节违反此规律,使人体适应能力减弱,就影响下一个季节的健康,从而罹患疾病。
作者简介:
吴宝林:《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七代传人、美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马超:《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八代传人、香港超讯国际传媒总裁、河北唐山交运海扶医院副院长
(*注:本文信息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可作为医疗或医嘱之用。建议读者就个人身体状况,向专业执业医生咨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