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余渭恒 I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秘书长
王 耀 I 全国港澳研究会澳门区会员
曾玛莉 I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近年澳门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本文从澳门高等教育的概况和高等教育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肌理出发,提出关于澳门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7点建议。

一、澳门高等教育概况
澳门高等教育在很长时期基本属于空白。20世纪70年代,随著本地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才逐渐开始发展。进入到80年代,当时的澳葡政府著手教育改革,制定了相关的教育法规,各类教育机构迅速发展起来。回归后,特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拓展高校办学空间,特别是设立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各个高等院校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分工格局。随着内地与澳门人员往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澳门高校在内地知名度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选择来澳就读,体验兼具中西办学特色的澳门高等教育。
根据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教育统计数据概览2021》,澳门10所高等院校于2020/2021学年共开设342个高教课程,包括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高等专科学位、学位后文凭及高等教育文凭课程,注册学生共39,093人。2020/2021学年10所高等院校教职员中,包括教学人员2,653人、非教学人员2,593人及研究人员722人。另外,2019年,有15所外地高等院校在澳门开办共27个不同学历等级的高教课程,注册学生623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被普遍用作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适龄人口是指18至2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根据《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21-2030)》,澳门过去五年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达至84.44%,2019/2020学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5.02%,显示澳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已达至非常之高的水平。
2020/2021学年,本澳10所高等院校的注册学生当中,有23,163位来自外地的学生,占整体学生的59.25%。外地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中国内地,而且集中分布于几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外地学生占比过九成,人数突破一万。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大学的外地学生比例分别为约六成和四成左右。理工学院和旅游学院外地生占比为两成左右。
澳门高校通过加强科研激励制度建设、加快引进国际上有名的华人学者、集中精力做起优势研究领域等策略,本澳的部分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已渐有名气。近几年,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QS等全球大学排名榜,几所高校的竞争力得到逐步提升,若干高等教育优势学科逐步成形(如中医药、微电子、旅游培训、中葡翻译等)。
诚然,澳门高等教育仍面对两大挑战。第一,高等教育整体实力较弱,专业设置比较集中。澳门现有10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综合性大学、应用型多专业理工学院,以及专科学院。综合性大学只有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及澳门城市大学。由于建校历史都不长,且无论在规模、口碑、学术研究水平、毕业生就业等各方面与世界名校均有较大差距,虽然近年部分学校在全球性或区域性大学排名中从无到有,且排名明显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后的位置,整体实力较弱。从学科排名来看,虽然有个别学科在全球或区域处于靠前的位置,但绝大多数学科未能进入国际主流排行榜。第二,外地学生来源地单一,国际化程度不高。目前,澳门高等院校外地学生已超过一半。外地学生的来源地又高度集中于内地,2019/2020学年外地学生中有93.9%来自于中国内地。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的相关占比分别为99.2%及98.1%。来自邻近的香港、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学生占比很小,至于其他外国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澳门近些年把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服务平台作为发展定位之一,不断加强与葡语系国家的联系,但至今来自于葡语国家的学生屈指可数。 因此,澳门高等院校学生来源需要多元化、更国际化,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校园内接触和认识具不同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国籍和种族的学生。
二、高等教育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

新冠疫情对澳门经济造成重大冲击,疫情后难以再高度依赖旅游博彩业带动经济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向,将成为推动澳门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优化升级以及多元发展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澳门产业结构转型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智力支持和科研开发的技术支持。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基本功能,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与质量,从而显著影响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而社会服务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方法,作为这两项功能的延伸。根据这一逻辑,本文从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两个角度探讨高等教育质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
第一,从人力资本角度去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高等教育发展代表著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得到提高,培养出高层次的通用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从而使得人力资本得以累积。人力资本又能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途径在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成本、职业技能、就业观念、消费结构等方面去影响产业结构。从澳门高等教育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来看,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决定了产业发展可获得的劳动力的结构。过去澳门一直以旅游博彩业为经济支柱的产业结构使社会对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博彩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趋多。澳门各高等院校普遍设置旅游博彩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历年来,工商管理、旅游、酒店及娱乐服务类等课程也是注册学生数最多的课程。随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明确支持澳门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四大类产业,为澳门高等院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带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澳门高校在开设学科和整合资源上,将以推动四大产业的发展为考量。
在澳门高等教育的层次设置上,即各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占比,直接决定了产业发展可获得的劳动力层次。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对趋向成熟的产业需要保障本科生等层次的人才供给,正如澳门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属于趋向成熟的产业,就业人士往往具有相关本科学历。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研发产业则需要加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的人才供给。由此可见,学科结构和层次设置直接决定了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及技术技能情况,从而影响澳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与质量。
从劳动力供给的连锁反应来看,一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促使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从而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以较为低廉的劳动力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将会变窄。这类产业通常只有两条出路,要么考虑积极选择转型,要么考虑选择退出市场。对劳动力成本相对不敏感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发展的空间,有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澳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得接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呈「去低端化」趋势。随著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带来的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提高,澳门青年劳动者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愈高,就业观念的「去低端化」特征越见明显,从而导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出现人手短缺,澳门部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长期出现「有工没人做」的现象亦可印证。这类产业需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数字化管理或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等方式寻求劳动力和生产成本节约,并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从劳动力消费需求升级来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加强了人力资本累积,而人力资本是影响劳动者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和人力资本的水平有正向关系。当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对教育、医疗、金融、娱乐和旅游等高端服务的需求显著上升。让原有的产业结构出现改变,很多高端服务和技术应运而生,有助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第二,从技术进步角度去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开始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新产业的战略布局,数字化带动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出现,在后疫情时期,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步伐也见明显加快。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当中主要涉及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三个方面。从技术创新来看,技术创新主要分为开发新技术和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高等教育一方面培养开发新技术和成果转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培养为现有技术的升级改造和应用推广的人才。随著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的提升,新技术的开发和现有技术的升级改造将促进高科技含量、功能性强、更人性化的产品产生,并逐步取代原有的旧产品,从而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达到产业结构升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将生产流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有助降低生产成本。从技术转移来看,技术转移指的是技术在地区、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和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包括技术成果、信息和能力的转让、移植、吸收、交流和推广普及。对澳门这类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的地区而言,吸纳技术转移往往较之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能更有效促进技术进步,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较好选择。能否有效吸纳转移技术取决于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和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能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进而增加其对转移技术的吸纳能力。简而言之,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将增加高技能型劳动者的供给,高技能型劳动者在进入生产过程时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新技术,甚至在模仿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再创造出更新的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技术扩散来看,新技术从产生到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往往需要较长的过程,传播推广的速度与力度决定了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效率,也影响著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技术没有扩散,创新就无法创造出经济效益,而高技能型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著决定性作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将降低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本,从而增加高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持续增加的高技能型劳动者将推动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并加速在产业之间的扩散。当技术扩散达到一定规模时,各个行业会在更大程度上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上述分析均属于高等教育质量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的「间接效应」,即高等教育质量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两个角度间接地影响了产业结构。事实上,高等教育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还产生了「直接效应」,即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教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增加了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了受教育者就业机会、收入报酬和社会地位,因此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具有丰厚且稳定的收益回报率,这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潜在受教育者愿意投资高等教育,进而带来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产业的发展。
三、澳门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建议
澳门发展高等教育产业不能影响澳门居民升学的利益,不能以降低教育质量来迎合市场,相反应尽量提升高等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优化各类课程的种类和科目结构,打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连结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经研究,提出近期可实施的有关策略建议。
一、加强宣传澳门高等教育品牌,结合线上线下针对内地市场进行宣传。内地高等教育需求庞大,澳门特区政府可组织高等院校对内地学生进行多渠道、多范畴、多元化的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具体而言,第一,积极前往内地城市参与高等教育实体推广会。到内地举办升学讲座、升学展会、招生博览等活动,结合澳门社会安全稳定、多元文化共存、特色产业发展、学术成就显著等多项优势,吸引更多内地学生选择来澳升学。第二,利用内地盛行的新媒体宣传方式进行推介。制作本地高等教育发展宣传短片,以大学自家新媒体帐号或于内地节目以植入式宣传方式播出。第三,邀请于澳门高校毕业的杰出内地校友作宣传。以分别来自不同内地城市的杰出校友参与举办线上线下分享会、当地升学活动等,关注内地学生的共同问题进行解答,接地气式正面宣传和推介澳门高等教育。
二、利用驻外机构兼顾高等教育市场宣传及协助院校合作。为实现澳门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扩充生源是必要的,生源国际化同时也是高教品牌的亮点和标准,可提高在校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社交水平。高等教育市场化可借助澳门「一中心」、「一平台」和「一基地」的功能优势,吸纳葡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以及欧盟国家的学生来澳升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特区政府驻外机构承担宣传澳门高等教育的职能。利用特区政府各驻外办事处、旅游局驻外代表、贸促局内地代表处等驻外机构协助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作宣传、招生及辅助工作。第二,驻外机构协助本地高校加强对外合作。深化驻外机构的功能作用,辅助对接澳门院校与海外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把高教品牌宣传资料渗入各院校对外招生活动。利用院校赴外招生活动宣传澳门文化及学术形象,介绍澳门的高等院校学术领域、学术成果,以及受惠于多项国家重点政策下的发展前景,避免潜在学生对澳门只有片面的博彩、赌城等刻板形象。
四、扩大招生规模,放宽院校招收本科外地生的比例限制。为落实《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21-2030)》中「适度扩大学生规模,优化生源和课程结构」的目标。第一,加大非本地生招收规模。在不影响教育质量及学生权益的前提下,扩大生源,逐步增加外地生招收数量,适度扩大高等教育产业规模。第二,逐步增加非本地学生学费。随著外地生及其学费逐步增加,高等教育体系的收入将能稳定提升,非本地学生的增量学费可弥补日益增长的教学开支,确保高等教育能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
五、做好扩大招生规模的各种配套。扩大招生规模将为澳门带来更多常住人口及生活需求,对澳门整体社会乘载力带来一定的压力及影响,但同时,外地学生普遍消费能力较高,能扩大澳门本地消费及就业市场,为扩大内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尽可能减少新增非本地学生对本地社会的负面影响。现时已有不少非本地学生于市场租住房屋居住,如再进一步扩大学生规模,可能拉高本地住房租金,居住成本上升亦有可能影响外来学生的留学意欲。政府应协助高校增设宿舍设施,及早因应未来扩招规划及兴建的宿舍及学生设施,做好前期评估及准备工作。其次,通过区域合作扩大本澳学生承载力。参考澳门大学于横琴的发展经验,通过区域合作方式于横琴深合区扩大澳门大学校区及设立其他澳门大学的产学研基地或分校区,解决本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六、集中培养做大做强品牌专业学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发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澳门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澳门现时已具备多家世界顶尖水平的综合娱乐度假村,与此同时,澳门旅游学院旅游专业相关课程被评为世界一流水平,因此澳门具备足够潜力成为旅游相关学科的区域性代表。澳门应充分发挥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的优势,通过高等教育著重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具体来说,第一,加强本地高校与综合娱乐度假村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善用澳门独有优势,加强旅游学科与综合娱乐度假村企业的互利合作,利用度假村庞大的资源向院校提供更多实习、培训、实际操作等机会,提高教学、研究、实践水平。第二,推出更多考培用一体的综合旅游管理学位课程。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澳门的主要名牌,澳门高等院校可围绕旅游管理加深学科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多考培用一体的学位和非学位课程,丰富功能性。第三,推出更多学位课程外的在职培训课程。打造澳门成为在职高级旅游管理培训基地,吸纳本地及外地综合旅游相关企业员工来澳培训。第四,开设培育和创新学科。针对科学技术进步和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走廊需要,选择性培养一些新工科、新医科课程,同时开发一些跨学科课程,如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环境科学、西语系翻译应用学科等。
七、推动建设澳门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澳门具有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发展优势,与葡语国家的关系密切,并正在推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宣传和推广葡语法律、翻译学位及商贸学位课程,促进葡语法律、翻译学位课程发展,推动高校针对性推出葡语类商贸学位课程。同时,支持通过澳门提供内地学生与本地学生赴葡语国家升学及培训的服务。发挥中葡平台及高教产业联合优势,通过澳门院校与内地院校及教育组织加强合作,推出赴葡语国家升学及培训的服务。
八、通过区域合作建立澳门高校集聚发展区。由于澳门土地资源非常珍贵,现时不少土地资源已留用于兴建住房项目,然而发展高等教育需要大量土地供应。现时,澳门大学是区域合作办学的成功代表,未来可参考澳门大学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建议充分利用横琴深合区和珠海土地资源,建立澳门高校集聚发展区,建设好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扩大澳门高校规模及增强群聚效应。随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落实执行,展望未来,澳门的经济发展将与横琴更紧密连系。若澳门发展高等教育,横琴将是重要的潜在发展地域,应允许开放澳门高校于横琴独立办学。通过区域合作扩大院校对学生承载力能解短期所需,但在政策层面上,从更长远的发展谋划,澳门应进一步向中央提出有条件地撤销澳门高校在横琴独立办学的限制。
(本文是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年度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1-2月号第80-86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