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已经杀入香港社区。在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有报道称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的研究团队是亚洲第一个将奥密克戎病毒株分离的团队。该团队在2021年11月29日成功将病毒株分离,距离香港于11月25日首次出现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输入个案仅四天,距离世卫组织在11月24日从南非收到变种病毒的报告也只有五天。
带着对这个“亚洲第一”团队的好奇,我们走进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看到穿著白大褂和防护服的研究人员行色匆匆、不停穿梭,颇有走进急诊科之感。在新发传染病研究方面,港大微生物学系有著“悠久”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到1997年禽流感暴发,再到2003年的SARS,到应对暴发已有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走在科研最前沿,加之2003年成立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得整个团队的研究能力与研究设置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一间满是仪器的实验室内,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他是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他的研究小组也是全球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的专家团队之一,目前研发的全球首款流感疫苗载体喷鼻式新冠疫苗在海外已进入三期临床。
文|本刊特约记者 秦玥
喷鼻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
“喷鼻式疫苗增强上呼吸道免疫力,对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较有效。如果能达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记者:现在已经有很多种疫苗,您的团队研究喷鼻式疫苗的初衷是什么?喷鼻式疫苗应对新冠病毒特别是变种病毒奥密克戎的效果怎么样?什么时候上市呢?
陈鸿霖:目前全世界已经在使用很多种类的疫苗,包括内地起码有两种以上,如科兴和国药这样的肌肉注射灭活疫苗,还有国外的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等。但现在的问题是打完疫苗以后,几个月之后抗体就下降了,另外就是可能会被二次感染,甚至有些人打了第三针之后还会被感染,特别是遇到奥密克戎这种传染力很强的变种病毒。所以大家就在研究,有没有新一代的疫苗可以令感染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可能还是会有人感染,但不会像欧美一些国家每天都是破记录的暴发。香港、内地都控制得比较好,还没有看到这种“海啸式”上升,但如果以后逐步开放了,我们也在思考会不会有一种疫苗可以减低感染率。这是喷鼻式疫苗研究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强上呼吸道免疫力,对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较有效。如果能达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我们对喷鼻式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差不多是从2020年1月底开始的,香港没有疫苗生产基地,目前工作主要是由内地的万泰生物和厦门大学在推进,最近我得到的信息是他们已经在菲律宾开展了三期临床,其他国家随后也会开始,目前工作还在进行中,希望尽快上市。
记者:新冠病毒疫情已经流行了两年多,出现过几次变种,其中奥密克戎传播比其他变种更快,甚至可以绕过疫苗和先前感染获得的免疫保护。将来如果有奥密克戎的下一代病毒,疫苗的研发能不能追得上病毒变种或发展的速度?
陈鸿霖:对,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的喷鼻式疫苗研究其实最初是朝著流感疫苗的方向开始的。你知道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是因为免疫力时间维持的不够长,另外流感病毒会经常变异,所以全世界都在寻找通用疫苗(广谱疫苗)。我们当时这个系统是为了流感疫苗而研发的,并敲掉了一个不好的基因,从机制上我们认为它会诱导比较广谱的免疫力。大概是从2014年左右我们开始研究这个系统,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是突然间冒出的主意。
当新冠病毒疫情发生时,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用这个系统来研发新冠疫苗,这个系统其实具有一定的特性,比如说会诱导比较广谱的免疫力。我们现在也在测试这个系统能否提供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性,初步的动物实验已经显示,在动物的上呼吸道喷了疫苗,三、四天后就基本检测不到病毒了,当然最后还是要做临床实验,如果说临床实验也跟动物实验的效果一样好,就可以认为这款疫苗有希望减低感染率。
应对病毒变异要用混合式疫苗
“不能只对付一个变异株,你可能要同时对付两或三个变异株,那就可能需要一个混合式疫苗。”
记者:您刚才说到广谱疫苗,我想到前两天有专家谈到做检测,检测的范围广,成本就会高。对于广谱疫苗的研发来说,有没有考虑到疫苗的功能很强大,能全面提升免疫力,但是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陈鸿霖:从疫苗角度来说,如果说技术达到了,成本应该是不会上去的,关键是你要找到技术的关键要点,如果找到了,我不担心成本会上去。
现在,从世界卫生组织到疫苗研发机构以及药厂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研发出一个非常广谱的疫苗?但是难度不小。另外一个考虑就是可以取其次:用混合疫苗。即几种病毒株加在一起,就像我们现在的流感疫苗。目前流感疫苗有四个病毒株,两个甲型,两个乙型。我们没办法做出通用疫苗,就先把四个病毒株加在一起。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我们不知道以后会往哪个方向演化,有可能再过一两年,整个情况会稳定下来,但是可能同时有几个变异株都在流行。但你不能只对付一个变异株,你可能要同时对付两或三个变异株,那就可能需要一个混合式疫苗。
未来很有可能在全世界不同地区流行着不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那怎么办?一种疫苗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地区,亚洲可能一种,欧洲或者美国是另一种,所以这里有很多策略,要根据病毒演化方向去考虑。现在大家都还在寻找哪一种方案是最合适的,哪一种是最可能做成的,以尽快给大众使用。
新冠“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在医疗系统或者医疗资源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要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如果感染率控制在很低水平的话,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达不到这一点,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防疫措施进行控制。”
记者:现在欧美国家采取的方法是群体免疫,英国每天都有七、八万人感染,如果是群体免疫的话,可能有人在问,身体内已经有抗体了,疫苗还重要吗?
陈鸿霖: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或者免疫能力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再被感染都没事,但有一些人比如说他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果被二次感染的话,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症状,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等。
同时我们也知道,疫苗没办法提供很长时间的保护力,也就是说它抗体水平不可能一直维持得很高,打完疫苗后几个星期、或一到两个月,可能抗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就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当被二次感染的时候,身体里的免疫力有记忆可能会被重新启动。每个人的启动速度不一样,有些免疫力差的可能要一个星期到10天,身体好的可能就三天,所以还是要再打一次疫苗,把免疫力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当再碰到这个病毒的话,就会在比较短时间把病毒中和了。所以说如果病毒继续流行的话,还得再经常打疫苗。当然这个经常是多久?是6个月、9个月或者一年?这就要看情况了。
流感疫苗大概是一年打一次,会不会以后新冠疫苗也是一年打一次?但现在是不到一年就打一次,以色列开始在打第四针了,从去年1月份开始打到现在的1月份,才12个月,意味著基本上三个月左右就去打一针,太频密了。现在包括欧洲已经在讨论,以色列这么频密行不行?目前还没有很足够时间去研究免疫学的一些问题,这是后面疫苗发展要考虑的问题。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将来新冠病毒无论怎样变异,它有可能会像流感,成为长期和人类共存的病毒?
陈鸿霖:很有可能。新冠疫情已经流行了两年多,病毒一波比一波厉害,传染力也越来越强。在很早的时候,大家就认为这个病毒不可能从人类消失。当然说要到多长时间后稳定下来,就像我们跟流感一样共存,还说不准。也许要到所有人、或是差不多99%的人打过疫苗,打过最基础的两针,然后慢慢看到整个住院率不是那么高,又有别的疫苗开始在使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就慢慢安定下来了,不会说一有人感染,就产生很大的社会恐慌、或对国家生产力产生很大影响。很多人的症状可能不用住院,但是一发烧,那可能就马上影响到生产力了。有人举例说,如果50%的人口被感染、当中10%的人不能上班,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要到疫情真的不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才算是真的稳定下来。我们希望病毒不要往坏的方向变化,希望有足够好的疫苗来维持人口的免疫力。
记者:我们特别说到疫情对全球经济包括生产力这方面的打击很大。欧美国家用我们的话来说是“躺平”状态,但是对于内地,比如天津、西安等出现疫情的地方都在努力动态清零,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国家需要达到动态清零的目标,您的理解是什么?
陈鸿霖:每个国家情况不一样,包括内地跟香港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人口的密度,一个是整个医疗系统的配置。内地人口众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么多人口有对整个医疗系统的需求。如果有人感染的话,哪怕只是很小比例,也会给医疗系统和医疗资源造成很大压力。同时每天还有别的病人要去医院看病,看各种各样的病,尽管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但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治疗。在医疗系统或者医疗资源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这样应对疫情的话就比较从容。所以每个国家需要根据它的实际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控制措施。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传染病去采取不一样的防控措施。如果这个病毒刚出现,又有很好的疫苗,我们其实有可能把它消除。天花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在1980年,因为有很好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就跟很多国家一起协定,把这个疾病彻底扑灭了。
但是新冠病毒就不太可能被消除了,有几个原因:一是有很多感染者没有症状,没有症状你就很难把他们给鉴定出来。二是现在的疫苗也达不到一接种以后就不再被感染的效果,香港有不少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都是打过疫苗的。三是这个病毒好像可以感染动物。已经听说在美国很多鹿被感染,如果这个病毒跑到动物那里,就更难把它扑灭。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意味著这个病毒基本上很难被消除。
如果新冠病毒很难被消除的话,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就很重要,就是说在某个阶段要怎么采取跟病毒共存的方式。共存的意思就是像流感一样,维持一个很低水平的传播。比如说到了流感季节,会有比较多的人被感染,平时的话比较低,那么在流感季节快来临的时候,大家就要打疫苗,严重流行时戴好口罩以及保持经常开窗等这些常识性措施,这样就可以把整个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果能够控制到很低水平的话,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达不到这一点,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防疫措施进行控制。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已经杀入香港社区。在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有报道称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的研究团队是亚洲第一个将奥密克戎病毒株分离的团队。该团队在2021年11月29日成功将病毒株分离,距离香港于11月25日首次出现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输入个案仅四天,距离世卫组织在11月24日从南非收到变种病毒的报告也只有五天。
带着对这个“亚洲第一”团队的好奇,我们走进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看到穿著白大褂和防护服的研究人员行色匆匆、不停穿梭,颇有走进急诊科之感。在新发传染病研究方面,港大微生物学系有著“悠久”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到1997年禽流感暴发,再到2003年的SARS,到应对暴发已有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走在科研最前沿,加之2003年成立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得整个团队的研究能力与研究设置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一间满是仪器的实验室内,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他是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他的研究小组也是全球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的专家团队之一,目前研发的全球首款流感疫苗载体喷鼻式新冠疫苗在海外已进入三期临床。
文|本刊特约记者 秦玥
喷鼻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
“喷鼻式疫苗增强上呼吸道免疫力,对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较有效。如果能达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记者:现在已经有很多种疫苗,您的团队研究喷鼻式疫苗的初衷是什么?喷鼻式疫苗应对新冠病毒特别是变种病毒奥密克戎的效果怎么样?什么时候上市呢?
陈鸿霖:目前全世界已经在使用很多种类的疫苗,包括内地起码有两种以上,如科兴和国药这样的肌肉注射灭活疫苗,还有国外的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等。但现在的问题是打完疫苗以后,几个月之后抗体就下降了,另外就是可能会被二次感染,甚至有些人打了第三针之后还会被感染,特别是遇到奥密克戎这种传染力很强的变种病毒。所以大家就在研究,有没有新一代的疫苗可以令感染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可能还是会有人感染,但不会像欧美一些国家每天都是破记录的暴发。香港、内地都控制得比较好,还没有看到这种“海啸式”上升,但如果以后逐步开放了,我们也在思考会不会有一种疫苗可以减低感染率。这是喷鼻式疫苗研究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强上呼吸道免疫力,对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较有效。如果能达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我们对喷鼻式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差不多是从2020年1月底开始的,香港没有疫苗生产基地,目前工作主要是由内地的万泰生物和厦门大学在推进,最近我得到的信息是他们已经在菲律宾开展了三期临床,其他国家随后也会开始,目前工作还在进行中,希望尽快上市。
记者:新冠病毒疫情已经流行了两年多,出现过几次变种,其中奥密克戎传播比其他变种更快,甚至可以绕过疫苗和先前感染获得的免疫保护。将来如果有奥密克戎的下一代病毒,疫苗的研发能不能追得上病毒变种或发展的速度?
陈鸿霖:对,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的喷鼻式疫苗研究其实最初是朝著流感疫苗的方向开始的。你知道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是因为免疫力时间维持的不够长,另外流感病毒会经常变异,所以全世界都在寻找通用疫苗(广谱疫苗)。我们当时这个系统是为了流感疫苗而研发的,并敲掉了一个不好的基因,从机制上我们认为它会诱导比较广谱的免疫力。大概是从2014年左右我们开始研究这个系统,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是突然间冒出的主意。
当新冠病毒疫情发生时,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用这个系统来研发新冠疫苗,这个系统其实具有一定的特性,比如说会诱导比较广谱的免疫力。我们现在也在测试这个系统能否提供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性,初步的动物实验已经显示,在动物的上呼吸道喷了疫苗,三、四天后就基本检测不到病毒了,当然最后还是要做临床实验,如果说临床实验也跟动物实验的效果一样好,就可以认为这款疫苗有希望减低感染率。
应对病毒变异要用混合式疫苗
“不能只对付一个变异株,你可能要同时对付两或三个变异株,那就可能需要一个混合式疫苗。”
记者:您刚才说到广谱疫苗,我想到前两天有专家谈到做检测,检测的范围广,成本就会高。对于广谱疫苗的研发来说,有没有考虑到疫苗的功能很强大,能全面提升免疫力,但是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陈鸿霖:从疫苗角度来说,如果说技术达到了,成本应该是不会上去的,关键是你要找到技术的关键要点,如果找到了,我不担心成本会上去。
现在,从世界卫生组织到疫苗研发机构以及药厂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研发出一个非常广谱的疫苗?但是难度不小。另外一个考虑就是可以取其次:用混合疫苗。即几种病毒株加在一起,就像我们现在的流感疫苗。目前流感疫苗有四个病毒株,两个甲型,两个乙型。我们没办法做出通用疫苗,就先把四个病毒株加在一起。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我们不知道以后会往哪个方向演化,有可能再过一两年,整个情况会稳定下来,但是可能同时有几个变异株都在流行。但你不能只对付一个变异株,你可能要同时对付两或三个变异株,那就可能需要一个混合式疫苗。
未来很有可能在全世界不同地区流行着不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那怎么办?一种疫苗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地区,亚洲可能一种,欧洲或者美国是另一种,所以这里有很多策略,要根据病毒演化方向去考虑。现在大家都还在寻找哪一种方案是最合适的,哪一种是最可能做成的,以尽快给大众使用。
新冠“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在医疗系统或者医疗资源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要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如果感染率控制在很低水平的话,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达不到这一点,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防疫措施进行控制。”
记者:现在欧美国家采取的方法是群体免疫,英国每天都有七、八万人感染,如果是群体免疫的话,可能有人在问,身体内已经有抗体了,疫苗还重要吗?
陈鸿霖: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或者免疫能力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再被感染都没事,但有一些人比如说他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果被二次感染的话,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症状,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等。
同时我们也知道,疫苗没办法提供很长时间的保护力,也就是说它抗体水平不可能一直维持得很高,打完疫苗后几个星期、或一到两个月,可能抗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就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当被二次感染的时候,身体里的免疫力有记忆可能会被重新启动。每个人的启动速度不一样,有些免疫力差的可能要一个星期到10天,身体好的可能就三天,所以还是要再打一次疫苗,把免疫力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当再碰到这个病毒的话,就会在比较短时间把病毒中和了。所以说如果病毒继续流行的话,还得再经常打疫苗。当然这个经常是多久?是6个月、9个月或者一年?这就要看情况了。
流感疫苗大概是一年打一次,会不会以后新冠疫苗也是一年打一次?但现在是不到一年就打一次,以色列开始在打第四针了,从去年1月份开始打到现在的1月份,才12个月,意味著基本上三个月左右就去打一针,太频密了。现在包括欧洲已经在讨论,以色列这么频密行不行?目前还没有很足够时间去研究免疫学的一些问题,这是后面疫苗发展要考虑的问题。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将来新冠病毒无论怎样变异,它有可能会像流感,成为长期和人类共存的病毒?
陈鸿霖:很有可能。新冠疫情已经流行了两年多,病毒一波比一波厉害,传染力也越来越强。在很早的时候,大家就认为这个病毒不可能从人类消失。当然说要到多长时间后稳定下来,就像我们跟流感一样共存,还说不准。也许要到所有人、或是差不多99%的人打过疫苗,打过最基础的两针,然后慢慢看到整个住院率不是那么高,又有别的疫苗开始在使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就慢慢安定下来了,不会说一有人感染,就产生很大的社会恐慌、或对国家生产力产生很大影响。很多人的症状可能不用住院,但是一发烧,那可能就马上影响到生产力了。有人举例说,如果50%的人口被感染、当中10%的人不能上班,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要到疫情真的不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才算是真的稳定下来。我们希望病毒不要往坏的方向变化,希望有足够好的疫苗来维持人口的免疫力。
记者:我们特别说到疫情对全球经济包括生产力这方面的打击很大。欧美国家用我们的话来说是“躺平”状态,但是对于内地,比如天津、西安等出现疫情的地方都在努力动态清零,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国家需要达到动态清零的目标,您的理解是什么?
陈鸿霖:每个国家情况不一样,包括内地跟香港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人口的密度,一个是整个医疗系统的配置。内地人口众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么多人口有对整个医疗系统的需求。如果有人感染的话,哪怕只是很小比例,也会给医疗系统和医疗资源造成很大压力。同时每天还有别的病人要去医院看病,看各种各样的病,尽管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但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治疗。在医疗系统或者医疗资源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这样应对疫情的话就比较从容。所以每个国家需要根据它的实际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控制措施。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传染病去采取不一样的防控措施。如果这个病毒刚出现,又有很好的疫苗,我们其实有可能把它消除。天花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在1980年,因为有很好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就跟很多国家一起协定,把这个疾病彻底扑灭了。
但是新冠病毒就不太可能被消除了,有几个原因:一是有很多感染者没有症状,没有症状你就很难把他们给鉴定出来。二是现在的疫苗也达不到一接种以后就不再被感染的效果,香港有不少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都是打过疫苗的。三是这个病毒好像可以感染动物。已经听说在美国很多鹿被感染,如果这个病毒跑到动物那里,就更难把它扑灭。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意味著这个病毒基本上很难被消除。
如果新冠病毒很难被消除的话,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就很重要,就是说在某个阶段要怎么采取跟病毒共存的方式。共存的意思就是像流感一样,维持一个很低水平的传播。比如说到了流感季节,会有比较多的人被感染,平时的话比较低,那么在流感季节快来临的时候,大家就要打疫苗,严重流行时戴好口罩以及保持经常开窗等这些常识性措施,这样就可以把整个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果能够控制到很低水平的话,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达不到这一点,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防疫措施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