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新一年,新冠疫情反弹,本港遭受传染力强的Omicron和重症率高的Delta变种病毒双重袭击,宠物店惊现新突变病毒,特区政府更怀疑多区存在隐形传播链。理工大学一个研究团队认为,香港疫情未到「拐点」,大规模检测是目前找出社区隐形传播链的较可行方法。然而,行政长官自去年开始就多次表示「需要禁足的全民检测不适合香港」,并以此为由多次拒绝进行全民检测,甚至暗示全民检测不够「聚焦」,成效存疑。
事实上,内地防疫经验早已证明局部封区只是应对大规模爆发的手段,而非全民检测的先决条件。最近的例子是,河南禹州、郑州、安阳三地疫情爆发后,邻近地区随即在未「封城」的情况下进行了多轮全民检测,成功阻断Omicron变种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做到「动态清零」。在本港,前年9月的自愿「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发现了32宗新确诊个案,当中有13宗属病征个案,有20宗属源头不明本地个案,反映大规模检测有助发现隐形患者及切断隐形传播链。特区政府一边肯定属自愿性质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一边认为全民强制检测不够「聚焦」、「成效有限」,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过去一年,随著封区强检和指明人士强检成为常态,市民对核酸检测的接受度也明显提升:政府近日在屯门、深水埗、长沙湾和美孚多地增设流动采样站,每到下班时间,排队检测的市民都大排长龙,不少人都是自愿参与,显示「DNA送中」的谣言早已不攻自破,沦为笑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此刻推行全民强检,遇到的阻力肯定会比前年小很多。
另一方面,疫情反弹令刚刚恢复的香港经济再受打击,「表列处所」被迫停业,餐饮、零售等行业亦大受影响,旅游业更早已「冰封」,除了现有的「抗疫基金5.0」外,政府有必要在新一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推出更多支援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去年的电子消费券计划,对刺激经济及推动电子支付效果显著,政府应当善用已经建立的消费券系统,再度派发消费券,既能舒缓基层的经济压力,又能刺激市民消费意欲,推动经济快速复苏。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新界社团联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