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新媒体(记者 魏雅欣)广州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论坛暨新时代大讲堂1月12日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共享、低碳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助力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论坛暨新时代大讲堂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永航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中国日报视频制作人、“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成员内森·威廉姆斯(Nathan Williams),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彼得·赫里斯(Peter Helis),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等分别发表演讲,讲述各地各行业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生动故事,展望大湾区美好发展前景。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转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绿色发展变革进程中,大湾区和广东省居于重要位置,在中国深化对外开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非常希望与大湾区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作用,推动各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一直与中央相关部委和粤澳政府紧密联系,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基础上,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互联互通。香港特区会继续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同心携手,用好国家给予的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让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透露,香港将争取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发展低碳社区、开发减碳技术和人才培训等范畴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为国家迈向“碳中和”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经过多年协同发展,正在形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日益显现出耀眼的时代光芒和蓬勃的发展势头。
广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永航广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永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虽受疫情影响,但大湾区建设蹄疾步稳,制度机制“软联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科技创新“智联通”、产业协同“链联通”、交往交融“心联通”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粤港澳的厚实合作基础和广阔合作前景,体现三地人民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强烈愿望和使命担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指出,大湾区作为新时代“一国两制”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是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支撑。他认为,大湾区在“硬联通”“软联通”等方面成效明显,已迈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阶段。他相信,在中央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下,粤港澳三地携手相向而行,大湾区定会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日报视频制作人内森·威廉姆斯中国日报视频制作人内森·威廉姆斯分享了他拍摄大湾区系列纪录片的见闻与感想。他认为,大湾区在科技助力制造业和创新的独特发展模式,贯彻了习近平主席“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的重要指示的精神。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彼得·赫里斯故乡远在德国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彼得·赫里斯分享了自己在大湾区工作、生活近20年间,见证大湾区日新月异发展历程的感想和认识。他认为,大湾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他发现,大湾区的企业在加快向价值链上游转型、加大对本地高质量产品研发的投入和推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以来在产学研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得益于大湾区发展,港科大(广州)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学,这是科大新的里程碑。港科大(广州)将大力发展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高阶通信等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浪潮下的重点学科,不断革新教学模式与学术架构,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并持续加强创新成果转换,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围绕澳门如何通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家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这一主题做了分享。他介绍,广州和澳门在环保领域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在环境监督监测、工业和应急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他建议,大湾区未来应在机制建设、监督执纪和效果评估方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措施,激励企业不断开发绿色、智能解决方案。
论坛还举办了“低碳可持续发展”和“联通共享”为主题的两个分论坛,中外政商学界各领域人士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进一步扩大论坛成果,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