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央政府于去年九月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方案”),方案不单扩大了地理面积,其拓宽了的庞大机遇更是难以估量。香港各界对“前海方案”的公布感到非常鼓舞,金融业界冀共同推动资金、服务和专业的三大联通,发挥协同效应,落实香港与前海共同受益的飞跃式发展。近日,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新近出版的《紫荆》杂志上刊登署名文章,阐述香港与前海金融合作。
文|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许正宇

2021 年12 月15 日,许正宇在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合办的“香港—前
海金融合作研讨会”上致辞(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一年伊始,先在此祝紫荆杂志广大读者身体健康,2022年成果丰硕!
最近,香港前海金融合作也有新开始。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前海管理局)在上月中合办了“香港—前海金融合作研讨会”,深入研究香港与前海未来在金融方面合作发展的策略方向。这次别具意义的交流以现场及视频方式双轨进行,单在香港会场有超过一百名来自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金融管理局;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保险业监管局及财务汇报局;多个金融行业相关组织,包括香港银行公会、香港有限合伙基金协会、香港税务学会和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及业界代表;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及会长马骏博士,以及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教授出席。前海方面亦十分重视,参与者包括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和副局长文娉、深圳市财政局党组成员王兆超、深圳市各金融监管机构代表,以及前海相关企业和多家“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的代表。
中央政府于去年九月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方案”),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面积扩大八倍,由14.92平方公里大幅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方案不单扩大了地理面积,其拓宽了的庞大机遇更是难以估量。前海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去年首10个月,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港资近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港资企业累计达2,456家,体现了两地合作已取得丰富成果。香港社会和金融业界对“前海方案”的公布感到非常鼓舞,殷切期待两地携手合作,同时以行政长官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为契机,推动深港更高水平合作,发挥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引擎”功能。
在这个大背景下,研讨会让大家分享想法,而更重要的是听取两地市场和监管机构的真知灼见,共同推动资金、服务和专业的三大联通,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最大决心,发挥协同效应,落实香港与前海共同受益的飞跃式发展。
资金联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
“跨境理财通”
在资金联通方面,我们首要工作重点是根据去年五月四个金融监管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推动香港与前海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面的合作和便利政策。《意见》明确提出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允许港澳机构投资者通过QFLP参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QFLP是外资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科创及私募投资的热门途径,深圳目前已有170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其中近九成在前海注册,试点管理企业和基金合计注册资本超过93亿美元,有利于以金融推动开放创新,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力量。同时,香港在最近一年多亦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市场,引入有限合伙基金制度、为在港营运的私募基金所分发的附带权益提供税务宽免,以及建立外地基金迁册机制的“三步曲”策略,广受业界欢迎。单是引入有限合伙基金制度实施一年多来,效果立竿见影,已有超过380个有限合伙基金在港成立。两地私募基金市场的共同发展和互联互通将带来极大协同效应,可引领资本投资在粤港澳大湾区诞生的前沿科技,逐步推动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下一步,财库局将与前海管理局探索落实合作的可行方案,从降低港资管理人、基金及投资人门槛,优化流程及拓宽投资范围三方面入手,实现香港和前海在QFLP方面的合作和推出相应的便利政策。
另一个与资金联通相关的项目,当然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自去年10月19日正式落地以来,项目达成了有序开通、平稳运行的重要目标。截至11月底,资金跨境汇划总额达3亿元人民币,三地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超过14,500人。下一步,我们将联同前海管理局及两地金融监管机构加大市场调研力度,主动收集市场意见及诉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进一步提高业务便利性,例如逐步放宽额度、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放宽地域限制、增加参与机构、完善销售安排等,推动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联通: 绿色债券及碳交易中心
谈到服务联通,我们希望大力推动前海机构使用香港的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服务,共建绿色和宜居宜业的美好大湾区。“前海方案”提出要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为内地企业利用港澳市场进行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服务。近期深圳市政府作为首个内地市政府来港发债,总发行规模50亿元人民币中,有39亿元为绿色债券,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期待更多前海机构来港发行绿色债券,以香港作为窗口引入国际资金,推动大湾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合资格企业也可以申请我们推出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在发债支出及外部评审服务方面都可以获得资助。该计划推出半年多已批出超过40宗申请,涵盖各类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前海方面亦专门对赴港发行绿色债券的当地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人民币支持,鼓励前海企业到香港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助力香港建设国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为协调金融业针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促进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共同发起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于2020年5月成立。督导小组已对香港的碳市场机遇进行初步评估。香港是国际标准的拥护者,也是环球资金进出内地的促成者,督导小组将进一步探讨香港如何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包括打造香港成为全球优质自愿性碳市场,同时与有关当局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发展。此外,一致及具可比性的披露、统一的标准是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重要元素。在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发表共通绿色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简称CGT)后,督导小组将以衔接CGT为目标,探讨建立绿色分类框架供香港市场采用,以便利CGT、中国及欧盟绿色分类法之间的相互应用。
专业联通: 跨境执业先行先试
专业联通方面,大湾区人口超过8,00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1.67万亿美元,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生气蓬勃。通过与前海管理局的协同合作,我们希望为香港的专业服务在大湾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有14类港澳人才仅需备案即可在前海执业,382名港澳专业人士已完成相关执业登记备案,涉税专业人士是其中一个例子。去年八月,前海管理局、深圳市税务局、香港税务学会、澳门税务学会签订协议,共同推动落实了涉税跨境执业工作。以往港澳涉税专业人士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限制已经取消,并改为执业登记。同时,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执业天数、合伙人占比等要求也已取消,并可与内地税务师共同担任股东,发起设立税务师事务所,日前全国首家深港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已正式落户前海。我们下一步会致力为更多香港专业服务打开大湾区市场,集中研究便利香港会计专业人士在大湾区提供服务的措施,并争取在前海先行先试。
“前海方案”对香港是极大的机遇,也是对“一国两制”内涵的丰富,让我们以国际金融中心独有的地位、倚靠前海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在过去两年面对极大挑战,香港前海双方在研讨会当日聚首一堂,共议香港与前海合作的新机遇,全靠中央果断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为香港提供双重保障,让我们回到聚焦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正轨上。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扩区”后更能为香港经济提供强大动能。我期待往后两地继续通过政策创新和平台打造,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达致更多深港金融合作新成果,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1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编者按:中央政府于去年九月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方案”),方案不单扩大了地理面积,其拓宽了的庞大机遇更是难以估量。香港各界对“前海方案”的公布感到非常鼓舞,金融业界冀共同推动资金、服务和专业的三大联通,发挥协同效应,落实香港与前海共同受益的飞跃式发展。近日,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新近出版的《紫荆》杂志上刊登署名文章,阐述香港与前海金融合作。
文|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许正宇

2021 年12 月15 日,许正宇在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合办的“香港—前
海金融合作研讨会”上致辞(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一年伊始,先在此祝紫荆杂志广大读者身体健康,2022年成果丰硕!
最近,香港前海金融合作也有新开始。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前海管理局)在上月中合办了“香港—前海金融合作研讨会”,深入研究香港与前海未来在金融方面合作发展的策略方向。这次别具意义的交流以现场及视频方式双轨进行,单在香港会场有超过一百名来自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金融管理局;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保险业监管局及财务汇报局;多个金融行业相关组织,包括香港银行公会、香港有限合伙基金协会、香港税务学会和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及业界代表;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及会长马骏博士,以及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教授出席。前海方面亦十分重视,参与者包括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和副局长文娉、深圳市财政局党组成员王兆超、深圳市各金融监管机构代表,以及前海相关企业和多家“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的代表。
中央政府于去年九月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方案”),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面积扩大八倍,由14.92平方公里大幅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方案不单扩大了地理面积,其拓宽了的庞大机遇更是难以估量。前海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去年首10个月,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港资近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港资企业累计达2,456家,体现了两地合作已取得丰富成果。香港社会和金融业界对“前海方案”的公布感到非常鼓舞,殷切期待两地携手合作,同时以行政长官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为契机,推动深港更高水平合作,发挥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引擎”功能。
在这个大背景下,研讨会让大家分享想法,而更重要的是听取两地市场和监管机构的真知灼见,共同推动资金、服务和专业的三大联通,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最大决心,发挥协同效应,落实香港与前海共同受益的飞跃式发展。
资金联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
“跨境理财通”
在资金联通方面,我们首要工作重点是根据去年五月四个金融监管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推动香港与前海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面的合作和便利政策。《意见》明确提出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允许港澳机构投资者通过QFLP参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QFLP是外资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科创及私募投资的热门途径,深圳目前已有170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其中近九成在前海注册,试点管理企业和基金合计注册资本超过93亿美元,有利于以金融推动开放创新,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力量。同时,香港在最近一年多亦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市场,引入有限合伙基金制度、为在港营运的私募基金所分发的附带权益提供税务宽免,以及建立外地基金迁册机制的“三步曲”策略,广受业界欢迎。单是引入有限合伙基金制度实施一年多来,效果立竿见影,已有超过380个有限合伙基金在港成立。两地私募基金市场的共同发展和互联互通将带来极大协同效应,可引领资本投资在粤港澳大湾区诞生的前沿科技,逐步推动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下一步,财库局将与前海管理局探索落实合作的可行方案,从降低港资管理人、基金及投资人门槛,优化流程及拓宽投资范围三方面入手,实现香港和前海在QFLP方面的合作和推出相应的便利政策。
另一个与资金联通相关的项目,当然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自去年10月19日正式落地以来,项目达成了有序开通、平稳运行的重要目标。截至11月底,资金跨境汇划总额达3亿元人民币,三地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超过14,500人。下一步,我们将联同前海管理局及两地金融监管机构加大市场调研力度,主动收集市场意见及诉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进一步提高业务便利性,例如逐步放宽额度、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放宽地域限制、增加参与机构、完善销售安排等,推动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联通: 绿色债券及碳交易中心
谈到服务联通,我们希望大力推动前海机构使用香港的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服务,共建绿色和宜居宜业的美好大湾区。“前海方案”提出要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为内地企业利用港澳市场进行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服务。近期深圳市政府作为首个内地市政府来港发债,总发行规模50亿元人民币中,有39亿元为绿色债券,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期待更多前海机构来港发行绿色债券,以香港作为窗口引入国际资金,推动大湾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合资格企业也可以申请我们推出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在发债支出及外部评审服务方面都可以获得资助。该计划推出半年多已批出超过40宗申请,涵盖各类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前海方面亦专门对赴港发行绿色债券的当地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人民币支持,鼓励前海企业到香港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助力香港建设国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为协调金融业针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促进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共同发起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于2020年5月成立。督导小组已对香港的碳市场机遇进行初步评估。香港是国际标准的拥护者,也是环球资金进出内地的促成者,督导小组将进一步探讨香港如何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包括打造香港成为全球优质自愿性碳市场,同时与有关当局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发展。此外,一致及具可比性的披露、统一的标准是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重要元素。在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发表共通绿色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简称CGT)后,督导小组将以衔接CGT为目标,探讨建立绿色分类框架供香港市场采用,以便利CGT、中国及欧盟绿色分类法之间的相互应用。
专业联通: 跨境执业先行先试
专业联通方面,大湾区人口超过8,00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1.67万亿美元,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生气蓬勃。通过与前海管理局的协同合作,我们希望为香港的专业服务在大湾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有14类港澳人才仅需备案即可在前海执业,382名港澳专业人士已完成相关执业登记备案,涉税专业人士是其中一个例子。去年八月,前海管理局、深圳市税务局、香港税务学会、澳门税务学会签订协议,共同推动落实了涉税跨境执业工作。以往港澳涉税专业人士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限制已经取消,并改为执业登记。同时,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执业天数、合伙人占比等要求也已取消,并可与内地税务师共同担任股东,发起设立税务师事务所,日前全国首家深港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已正式落户前海。我们下一步会致力为更多香港专业服务打开大湾区市场,集中研究便利香港会计专业人士在大湾区提供服务的措施,并争取在前海先行先试。
“前海方案”对香港是极大的机遇,也是对“一国两制”内涵的丰富,让我们以国际金融中心独有的地位、倚靠前海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在过去两年面对极大挑战,香港前海双方在研讨会当日聚首一堂,共议香港与前海合作的新机遇,全靠中央果断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为香港提供双重保障,让我们回到聚焦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正轨上。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扩区”后更能为香港经济提供强大动能。我期待往后两地继续通过政策创新和平台打造,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达致更多深港金融合作新成果,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1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