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后疫情时代的香港经济金融虽面临挑战,但香港正处于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引擎的有利节点上,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依然在内地。随著全球经济复苏有序推进、中国经济韧性持续体现以及香港与内地通关趋于正常,香港旅游、零售、住宿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将进一步恢复,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进一步畅通,香港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复苏态势。
文|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乔晋声
乔晋声新阶段下香港经济金融稳中有为
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经济金融与全球联系紧密。2021年,在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爱国者治港”等有力保障下,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疫情得到控制,叠加本地多轮纾困措施,香港整体经济明显复苏。据香港统计处最新披露,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达6.4%。
同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经受住多重考验,综合竞争力重回全球前三,资本市场前三季度IPO集资总额创近十年同期新高,位列全球第四;两地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沪深港通、债券通平均日成交量均创新高,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南北净流入稳步提升。
新定位下香港独特优势长期存在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香港发展新定位,“背靠内地、面向世界”,香港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
其一,“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在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仍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的“超级连络人”角色依然突出。
其二,香港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基础,市场高度自由化、全球化,人才、资金和信息自由流动,税收制度简单,监管制度稳健,现代专业服务优质。
其三,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高度集聚,金融市场活跃、体系成熟。
围绕“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善用自身独特优势,香港经济金融将开拓拥抱国家战略机遇的新局面,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著全球经济复苏有序推进、中国经济韧性持续体现以及香港与内地通关趋于正常,香港旅游、零售、住宿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将进一步恢复。图为经活化后重开试业的中环街市(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新格局下香港经济发展将行稳致远
展望2022年,后疫情时代的香港经济金融虽面临挑战,但香港正处于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引擎的有利节点上,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依然在内地。随著全球经济复苏有序推进、中国经济韧性持续体现以及香港与内地通关趋于正常,香港旅游、零售、住宿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将进一步恢复,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进一步畅通,香港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复苏态势。根据IMF最新预测,香港2022年经济增速将达3.5%,显著高于疫情前十年的平均增长水平。
在新发展格局下,随著“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化融合,新一期施政报告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规划稳步实施,“一国两制”内涵进一步丰富,将为香港经济行稳致远持续提供动能。同时,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厚底蕴和互联互通大格局下的独特优势,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一带一路”融资、人民币计价证券产品等创新业务进一步拓展,也将为香港金融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造条件。
新使命下驻港中资机构不可或缺
香港经济金融若想行稳致远,在坚持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更需踏上国家发展快车道,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工银国际在内的驻港中资机构作用不可或缺。
据统计,驻港中资机构超4,200家,涉足金融、旅游、航运、港口、电讯、油气、建筑、出版等多个领域。驻港中资机构支持香港繁荣稳定既有特殊优势,也是责任所在。聚焦“走出去”和“引进来”、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单一自贸区、北部都会区等关键发展要素,驻港中资机构具备立足香港、联系内地的天然优势,能有效发挥“主人翁”意识,大力支持香港先进制造、创新科技、绿色环保等产业,以及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发展,全力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再出发”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提升贡献特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