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宝林(《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七代传人)
马超(《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八代传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人体有如土壤,而疾病好像种子,如果在冬季身体酝酿能量适应天地变化,来年疾病的种子即便找上门也不会生根发芽。
冬季藏精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养生,重在「藏」字。藏,有酝酿大地能量,来年能够促使万物生长之意;精,主要指肾精。藏精,首先要靠温养肾阳。如何温阳祛寒?我们提出三个方法。
一、晒太阳。能改变体质。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身体以自然能量,大自然充满阳气,长期吸收可以强身健体。阳光也是人体吸收转化维生素D的必要元素。风靡全世界的阳光浴,可略见一斑。
可以多晒头顶的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处直对鼻尖),此乃督脉阳气所居之穴,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脉朝会之点。从小儿头顶囟门看发育程度,则是此理。百会既是吸阳气重要穴位,又使阳气输达全身,类似太阳能的原理。针灸百会不如晒太阳,体现天人相应的自然之意。
需要注意的是,脸特别眼部不要晒,否则容易引发白内障、黑斑皱纹等问题。
还可晒后背,此乃督脉,统领一身阳气的经络。七颈椎、十二胸椎、五腰椎、九骶椎都要晒。重点晒腰骶部,八髎穴、马尾神经居于此,该部位对腹部生殖器官、胃肠系统等均有调养作用。
督脉吸收太阳光是自然反应,不仅能充电,还能促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抗衰。值得指出的是,疫情中出现的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通过晒颈项部,我们诊室的病人得到很好的修复。我们扎针前也请病人到外面晒10-20分钟,达到腠理开的功效。
此外,还可阳光晒以下穴位: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调节胃肠系统、提高免疫力)、然谷(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控制血糖)、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化痰止咳、预防中风)、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预防妇科疾病)、太冲(足背,第1、第2蹠骨间:高血压、血脂、血糖)、涌泉(蜷足时足底前部凹陷处:平衡阴阳,交通心肾,引火下行,治疗头痛失眠)、劳宫(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加强血液循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劳宫穴,晚上7-9点还可洒浴月光,白天吸阳气,晚上吸月阴,能量场上,体现了阴阳平衡的「以平为期」。我们称此法为「天灸」,这在临床中为疫情的核酸阳转阴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配合支撑。
阳化气,阴成形,只有通过气化作用,才能藏精,使能量转化为肾精。肾精,包括来自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来自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后天之精,两者结合通过气化生成生命本原的元气。气化,则要靠阳光。
时间上,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好是午时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如果每天能晒一个小时太阳,能有效吸收大自然的阳气,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也是重要防疫方法。
二、姜枣茶。温阳去寒,美容养颜。冬季提倡服用:生姜6克、大枣劈1-3 枚,煮15分钟代茶饮。其中,生姜温阳祛寒,大枣美容养颜,有益于妇科保健,活血化淤保护心血管。参考道藏与孙思邈养生法,同时可配食 3-5 粒生花生,效果更佳。冬季配一些松子亦可。
三、足浴方。花椒10克,桂枝10克,细辛6克,伸筋草15克,当归10克,西红花10克。前三味药祛风湿通经络,后三味药活血化淤通百络,对关节肿胀麻木有特效。我们临床常用花椒和伸筋草。用法是1.5加仑水,大火煮开小火20分钟,晚上临睡前连药一起泡足 10-15 分钟。泡脚后,盆中放黑豆,坐著搓脚底到热而后起身踩豆子,借助人体重量,豆子能将足底穴位按摩详尽,比手按还要全面。这是全世界能广为接受畅行之法。
藏精,其次要靠食疗
陈醋韭菜籽法:一瓶陈醋(500毫升),泡韭菜籽60克。小火煮开,30分钟后韭菜籽捞出晒乾,每天晨服8-10粒,可补肾疏肝敛阴,是冬季养生重要方法,是孙思邈度百岁长寿乃至道教养生之秘法。
此外,以陈醋代酒作为饮品,虽已见于时下餐桌,但酒仍然是饮品的主角。我们提倡以陈醋代酒。
冬季抗疫
我们还特此提出一款冬季防感冒药食两用方:生姜甘草大枣汤。该方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的四逆汤,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将其化裁为:黄芪6克、生姜6克、甘草3克、大枣劈3枚,代茶饮。黄芪益气固表,生姜解表。如有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可加6克银花(后下)。
此方药食两用,可改善亚健康状态,长期服用提高免疫力,改变老年人体质,年轻人预防疾病,改善过敏情况、睡眠,抗衰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方护卫固里,解决病态,大道至简。
我们临床观察病人服用该方抗衰老效果显著。此外,我家养大狗,食用该方(打碎掺入狗粮)至今已然大大超过狗的生理年龄。这是我们尝试做临床和动物双实验的探索。大多医学实验用动物白天做实验,而动物作息大多晚上活动,特别是老鼠,而人晚上休息,仅靠动物实验,并非完全符合人类作息。
冬季按摩
1.太溪穴,内踝凹陷处,人的回阳九穴之一。顺时针50下按摩此穴,可调节人体阴阳。还可按摩三阴交,脾肾肝三经交汇,健脾疏肝。然谷、绝谷穴亦可。以酸麻胀为主要感觉,但也要能接受的力度。
2.神阙穴到关元穴提拉法,手心位于神阙(肚脐)向下到关元穴(脐下四指)反复提拉按摩 50 次,提高免疫力,补肾阳。
冬季养筋
筋长一寸,寿长十年。人老先从腿上起,膝为筋之府。养肝就是养筋。新生儿出生攥著拳头,肝主筋藏血;临终撒手人寰,肝气耗尽。筋需要大量肝血濡养,好似草木需要水浇灌。如果没有水,花草乾枯;筋失血濡养,则失去韧性,好似机器齿轮缺乏润滑油会有响声。关节失去润滑,筋膜出现问题。
冬季寒湿,膝胯关节疼痛等痹症多发,更有年轻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膝盖屈伸不利,上下楼吃力,隐隐作痛,没有活力。我们介绍中医古方:养筋汤(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该方出自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我们临床用多效良,根据临床经验,我加入川牛膝12克,伸筋草9克。水煎服,1/3加仑水,大火煮开,小火20分钟。早晚各服一次,忌生冷食物。
白芍养肝柔肝,熟地滋阴补血,枣仁酸甘化阴入肝助白芍收敛之性,麦冬味甘补心血通血脉,《神农本草经》曰:麦冬可久服,可轻身延年,对于瘦人有增肥作用。巴戟天补肾阳,补肾阴是加油,补肾阳是点火。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既济,生化无穷。肝是五行属木,肾五行属水,水生木,如果肝脏发生问题,肝血虚,一定调节肝脏的母亲肾脏,只有肾水充足,肝血才能充盈。
吴宝林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观察,根据古方加上川牛膝、伸筋草两位药,以助其力,可缓解膝关节的压力,松解筋膜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解决膝关节行走不力,行走困难,铲除疼痛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食疗方:荔枝核炖牛筋,可加少量桂花。起到安神长筋助长高,促人体发育作用。现代人流行各种拉筋运动,比如瑜伽等,无妨,但首先要补筋,故此食疗法为先。
冬季灸法
要想人体安,三里常不乾。冬季灸足三里有好处,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旁开一寸,是养生保健要穴。但是,用艾叶还是茵陈,大有讲究。保健上,两种都可以用;治疗上,二者有别。
三月茵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艾叶、茵陈、青蒿有区别,茵陈绒灸足三里,对肝胃疾病、消化不良、肝郁气滞大有裨益;而艾草绒则对妇科病,比如宫寒、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较好。
冬季运动
五心拉筋法。平躺床上,手心朝上,脚自然平放,手攥拳,脚也五指齐勾有如攥拳状,同时舌尖舔上牙膛,一张一合50次。这是道教冬季养生运动,能交通心肾、缓解咳嗽、养心安神通血脉、加强四肢末梢微循环。增加手脚握力,握力牵扯到心脏功能。根据现代医学,握力是长寿的一个标准。
此外,我们之前介绍的舌头绕牙齿运动同样适用冬季,预防老年痴呆、恢复大脑勾回。
脚部过桥法。脚尖和脚跟来回著地,锻炼涌泉穴。脚好似树根,脚心为空,脚前后运动加强了脚心的作用。
冬季防瘤
肿瘤虽然可以发生在各个季节,但是,冬季易寒凝气滞,不仅易患感冒,还促发肿瘤形成或生长,故该季节是预防肿瘤癌症重要时间。人体阳气不足,形寒肢冷,四肢末梢寒凉畏冷。阳虚会使人体的水分凝结起来,像冰的形成一样。
寒凝形成肿瘤,是中老年常见症状之一,称为阳虚寒凝,尤其是平日畏冷体温偏低的,值得关注。其表现为:面色苍白;舌体由白变胖、嫩,逐渐呈现淡青色;舌尖舌边有齿痕,虚寒越重,舌头齿痕越重;水湿重,阳虚化湿无力。有上述特征的中老年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如相关部位会有痛感,这是气滞血瘀造成的;而阳虚引发的肿瘤,特点是凉,相关部位会有凉感,多发于脾胃和肾脏。阳虚易湿寒。
比如这次疫情中,肺纤维化可能转肺癌早期。很多癌症是从炎症发展来的,炎症本热,但该情况是真寒假热,肢体上部发热,末梢发凉,形成了热包寒。本次疫情后还会连带出很多不可测的肿瘤疾病。
如何预防?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体温、调整心态,上述藏精之法帮助人体像大地一样储存能量,也可预防肿瘤癌症。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 | 吴宝林(《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七代传人)
马超(《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八代传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人体有如土壤,而疾病好像种子,如果在冬季身体酝酿能量适应天地变化,来年疾病的种子即便找上门也不会生根发芽。
冬季藏精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养生,重在「藏」字。藏,有酝酿大地能量,来年能够促使万物生长之意;精,主要指肾精。藏精,首先要靠温养肾阳。如何温阳祛寒?我们提出三个方法。
一、晒太阳。能改变体质。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身体以自然能量,大自然充满阳气,长期吸收可以强身健体。阳光也是人体吸收转化维生素D的必要元素。风靡全世界的阳光浴,可略见一斑。
可以多晒头顶的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处直对鼻尖),此乃督脉阳气所居之穴,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脉朝会之点。从小儿头顶囟门看发育程度,则是此理。百会既是吸阳气重要穴位,又使阳气输达全身,类似太阳能的原理。针灸百会不如晒太阳,体现天人相应的自然之意。
需要注意的是,脸特别眼部不要晒,否则容易引发白内障、黑斑皱纹等问题。
还可晒后背,此乃督脉,统领一身阳气的经络。七颈椎、十二胸椎、五腰椎、九骶椎都要晒。重点晒腰骶部,八髎穴、马尾神经居于此,该部位对腹部生殖器官、胃肠系统等均有调养作用。
督脉吸收太阳光是自然反应,不仅能充电,还能促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抗衰。值得指出的是,疫情中出现的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通过晒颈项部,我们诊室的病人得到很好的修复。我们扎针前也请病人到外面晒10-20分钟,达到腠理开的功效。
此外,还可阳光晒以下穴位: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调节胃肠系统、提高免疫力)、然谷(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控制血糖)、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化痰止咳、预防中风)、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预防妇科疾病)、太冲(足背,第1、第2蹠骨间:高血压、血脂、血糖)、涌泉(蜷足时足底前部凹陷处:平衡阴阳,交通心肾,引火下行,治疗头痛失眠)、劳宫(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加强血液循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劳宫穴,晚上7-9点还可洒浴月光,白天吸阳气,晚上吸月阴,能量场上,体现了阴阳平衡的「以平为期」。我们称此法为「天灸」,这在临床中为疫情的核酸阳转阴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配合支撑。
阳化气,阴成形,只有通过气化作用,才能藏精,使能量转化为肾精。肾精,包括来自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来自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后天之精,两者结合通过气化生成生命本原的元气。气化,则要靠阳光。
时间上,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好是午时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如果每天能晒一个小时太阳,能有效吸收大自然的阳气,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也是重要防疫方法。
二、姜枣茶。温阳去寒,美容养颜。冬季提倡服用:生姜6克、大枣劈1-3 枚,煮15分钟代茶饮。其中,生姜温阳祛寒,大枣美容养颜,有益于妇科保健,活血化淤保护心血管。参考道藏与孙思邈养生法,同时可配食 3-5 粒生花生,效果更佳。冬季配一些松子亦可。
三、足浴方。花椒10克,桂枝10克,细辛6克,伸筋草15克,当归10克,西红花10克。前三味药祛风湿通经络,后三味药活血化淤通百络,对关节肿胀麻木有特效。我们临床常用花椒和伸筋草。用法是1.5加仑水,大火煮开小火20分钟,晚上临睡前连药一起泡足 10-15 分钟。泡脚后,盆中放黑豆,坐著搓脚底到热而后起身踩豆子,借助人体重量,豆子能将足底穴位按摩详尽,比手按还要全面。这是全世界能广为接受畅行之法。
藏精,其次要靠食疗
陈醋韭菜籽法:一瓶陈醋(500毫升),泡韭菜籽60克。小火煮开,30分钟后韭菜籽捞出晒乾,每天晨服8-10粒,可补肾疏肝敛阴,是冬季养生重要方法,是孙思邈度百岁长寿乃至道教养生之秘法。
此外,以陈醋代酒作为饮品,虽已见于时下餐桌,但酒仍然是饮品的主角。我们提倡以陈醋代酒。
冬季抗疫
我们还特此提出一款冬季防感冒药食两用方:生姜甘草大枣汤。该方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的四逆汤,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将其化裁为:黄芪6克、生姜6克、甘草3克、大枣劈3枚,代茶饮。黄芪益气固表,生姜解表。如有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可加6克银花(后下)。
此方药食两用,可改善亚健康状态,长期服用提高免疫力,改变老年人体质,年轻人预防疾病,改善过敏情况、睡眠,抗衰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方护卫固里,解决病态,大道至简。
我们临床观察病人服用该方抗衰老效果显著。此外,我家养大狗,食用该方(打碎掺入狗粮)至今已然大大超过狗的生理年龄。这是我们尝试做临床和动物双实验的探索。大多医学实验用动物白天做实验,而动物作息大多晚上活动,特别是老鼠,而人晚上休息,仅靠动物实验,并非完全符合人类作息。
冬季按摩
1.太溪穴,内踝凹陷处,人的回阳九穴之一。顺时针50下按摩此穴,可调节人体阴阳。还可按摩三阴交,脾肾肝三经交汇,健脾疏肝。然谷、绝谷穴亦可。以酸麻胀为主要感觉,但也要能接受的力度。
2.神阙穴到关元穴提拉法,手心位于神阙(肚脐)向下到关元穴(脐下四指)反复提拉按摩 50 次,提高免疫力,补肾阳。
冬季养筋
筋长一寸,寿长十年。人老先从腿上起,膝为筋之府。养肝就是养筋。新生儿出生攥著拳头,肝主筋藏血;临终撒手人寰,肝气耗尽。筋需要大量肝血濡养,好似草木需要水浇灌。如果没有水,花草乾枯;筋失血濡养,则失去韧性,好似机器齿轮缺乏润滑油会有响声。关节失去润滑,筋膜出现问题。
冬季寒湿,膝胯关节疼痛等痹症多发,更有年轻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膝盖屈伸不利,上下楼吃力,隐隐作痛,没有活力。我们介绍中医古方:养筋汤(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该方出自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我们临床用多效良,根据临床经验,我加入川牛膝12克,伸筋草9克。水煎服,1/3加仑水,大火煮开,小火20分钟。早晚各服一次,忌生冷食物。
白芍养肝柔肝,熟地滋阴补血,枣仁酸甘化阴入肝助白芍收敛之性,麦冬味甘补心血通血脉,《神农本草经》曰:麦冬可久服,可轻身延年,对于瘦人有增肥作用。巴戟天补肾阳,补肾阴是加油,补肾阳是点火。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既济,生化无穷。肝是五行属木,肾五行属水,水生木,如果肝脏发生问题,肝血虚,一定调节肝脏的母亲肾脏,只有肾水充足,肝血才能充盈。
吴宝林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观察,根据古方加上川牛膝、伸筋草两位药,以助其力,可缓解膝关节的压力,松解筋膜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解决膝关节行走不力,行走困难,铲除疼痛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食疗方:荔枝核炖牛筋,可加少量桂花。起到安神长筋助长高,促人体发育作用。现代人流行各种拉筋运动,比如瑜伽等,无妨,但首先要补筋,故此食疗法为先。
冬季灸法
要想人体安,三里常不乾。冬季灸足三里有好处,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旁开一寸,是养生保健要穴。但是,用艾叶还是茵陈,大有讲究。保健上,两种都可以用;治疗上,二者有别。
三月茵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艾叶、茵陈、青蒿有区别,茵陈绒灸足三里,对肝胃疾病、消化不良、肝郁气滞大有裨益;而艾草绒则对妇科病,比如宫寒、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较好。
冬季运动
五心拉筋法。平躺床上,手心朝上,脚自然平放,手攥拳,脚也五指齐勾有如攥拳状,同时舌尖舔上牙膛,一张一合50次。这是道教冬季养生运动,能交通心肾、缓解咳嗽、养心安神通血脉、加强四肢末梢微循环。增加手脚握力,握力牵扯到心脏功能。根据现代医学,握力是长寿的一个标准。
此外,我们之前介绍的舌头绕牙齿运动同样适用冬季,预防老年痴呆、恢复大脑勾回。
脚部过桥法。脚尖和脚跟来回著地,锻炼涌泉穴。脚好似树根,脚心为空,脚前后运动加强了脚心的作用。
冬季防瘤
肿瘤虽然可以发生在各个季节,但是,冬季易寒凝气滞,不仅易患感冒,还促发肿瘤形成或生长,故该季节是预防肿瘤癌症重要时间。人体阳气不足,形寒肢冷,四肢末梢寒凉畏冷。阳虚会使人体的水分凝结起来,像冰的形成一样。
寒凝形成肿瘤,是中老年常见症状之一,称为阳虚寒凝,尤其是平日畏冷体温偏低的,值得关注。其表现为:面色苍白;舌体由白变胖、嫩,逐渐呈现淡青色;舌尖舌边有齿痕,虚寒越重,舌头齿痕越重;水湿重,阳虚化湿无力。有上述特征的中老年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如相关部位会有痛感,这是气滞血瘀造成的;而阳虚引发的肿瘤,特点是凉,相关部位会有凉感,多发于脾胃和肾脏。阳虚易湿寒。
比如这次疫情中,肺纤维化可能转肺癌早期。很多癌症是从炎症发展来的,炎症本热,但该情况是真寒假热,肢体上部发热,末梢发凉,形成了热包寒。本次疫情后还会连带出很多不可测的肿瘤疾病。
如何预防?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体温、调整心态,上述藏精之法帮助人体像大地一样储存能量,也可预防肿瘤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