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歌 郭岳峰(香港仲景堂中医综合诊疗中心 注册中医师)

病例简述
前一段时间治疗二位病人。
一位是年龄30岁的女士,体型消瘦。主诉自幼即患「鼻敏感-哮喘」,季节变化及异味刺激时加重,近一个月来发作频繁,自觉鼻及眼睛作痒,鼻塞喷嚏,涕浊,咽痒咳嗽,痰黄而粘,胸闷气短,多在夜间发作。平时畏寒肢冷,纳可寐差易醒,大便成型,1日1次。迭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未能根治。现时用西药沙丁胺醇喷雾剂。月经后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状)30-35天,行经7-10日,量少,腹痛腹泻,需服止痛药。舌质略红苔薄微黄,脉沉细弦。四诊合参,辩为「肺脾肾气虚,痰热内蕴」证,治宜「宣肺平喘,健脾化痰,温肾益气」,以中药汤剂内服,配合隔姜灸及针刺「新吾穴」治疗2个月左右。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巩固治疗1个月,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有再发。
另一位是一个年仅9岁的小学女生。其父小时曾患「哮喘」,本人自小体质较弱,曾作过「小肠气」手术。平时感冒发热即易抽搐。6岁时开始患 「哮喘」,多由感冒诱发,2个月左右发作1次。发作时鼻塞流涕,咳嗽气喘,喉中痰呜,痰黄粘稠难以咯出,胸闷气促,多在夜间发作,另外四肢肘窝及腘窝处湿疹瘙痒。口乾微苦,纳可寐差,大便正常,1-2天1次。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滑。辩为「脾肺气虚,痰热壅肺证」,治宜「宣肺平喘,健脾化痰,祛湿止痒」。以中药汤剂内服,配合艾灸+拔罐治疗1周,哮喘发作程度及频度均减轻。继续治疗2个月左右,病情得以基本缓解,近半年来哮喘仅发作1次,且发作程度及持续时均明显缩短,另外湿疹亦明显减轻。
鼻敏感、哮喘及湿疹为何总是同时出现?
鼻敏感(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过敏性疾病。普通百姓可能以为它们是三种毫不相关的疾病。但作为医生,常常会见到上述两种或三种情况同时出现的病例,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讲,鼻敏感和哮喘同时出现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两者同属呼吸系统病变,「肺开窍于鼻」,引起鼻敏感的病因持续刺激,或鼻敏感反复发作,并向下呼吸道蔓延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哮喘的发作。
而湿疹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的病变,似乎与呼吸系统关系不大,其实它们之间亦是有关联的,因为「肺合皮毛」,即湿疹伴见鼻敏感、湿疹伴发哮喘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总的来说,上述三种疾病都属于过敏性疾病,这是三者的共通之处。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多与患者体质有关,也即是说,患者对于外刺激因素的耐受能力不足,反应过于激烈,因而称之为「过敏」,即过度敏感之意。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属「正气不足」,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溱,其气必虚!」西医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一般是以抗过敏药物加类固醇或加抗生素。效果一般且容易反复,长期应用还有不程度的副作用(多毛、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
中医治疗之法
中医则认为上述疾病总属正气不足之证,主要责之于肺脾肾气虚,治疗时除关注皮肤、鼻腔及气管等局部症状外,更应从整体的角度,注重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在力争祛除病因,缓解症状的同时,著重扶助人体正气,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大法应以裨益脾肺,培土生金,温肾益气,化痰祛湿为主。可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熏蒸,针灸、拨罐、刮痧等方法综合治疗。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
鼻敏感治疗可以辛夷散为基础方加减,伴有湿疹者可配合参苓白术散或消风散,哮喘者可选用定喘汤或金匮肾气丸合辛夷散,三者同时出现者可用辛夷散合消风散及定喘汤或金匮肾气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