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挥手再见2021,扬帆启航2022!
去岁末,喜见“完善选举制度”的首次立法会选举,在爱国爱港旗帜下,比政纲、比理念、比承担、比贡献,拉长包容性、多样性的半径,候选人争先描绘出“一国两制”下香港行稳致远、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这个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圆!
文|九龙妇女联会

九龙妇女联会会长陆海(左六)、主席苏丽珍(右五)、首席顾问郑臻( 左五)、秘书长毛晓群 (左一) 和参加“Me Time 妳有 Say”焦点访谈的姊妹合影
踏上新征程,当选的立法会议员任重道远!九龙妇女联会(以下称联会)期望新一届的议员遵循夏宝龙主任提及爱国治港者的“五个善于”,为香港带来“三新”:“新常态”、“新作为”、“新局面”,谱写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
因此,联会于上月举办多场“me time,妳有Say!”活动,收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女性持份者,就香港管治问题,向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提出诉求和期望。综合诉求有如下范畴:坚守“一国两制”护国安港安;破解房屋困局,尽早告别㓥房;正本清源改革教育;提升医疗的优质服务;应对“高龄海啸”刻不容缓;释放妇女劳动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关注夹心阶层利益。
国安、港安,才有家安
时光回拨至2019年,黑暴的恐怖经历,令妇女们仍心有余悸,是中央颁布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拯救香港由乱及治,重回正轨。惟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政客操弄“以港遏华”的卑劣伎俩仍层出不穷、藉所谓人权、民主、自由去包庇反中乱港分子的事例不断,在全面深入实施香港国安法中,我们认为应争取新一届立法会第一个会期内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以确保维护国家安全、香港安全、乃至普罗大众的家园安全。
政府应推动公众的普法教育,包括安排宪法、基本法、国旗、国徽条例、禁止蒙面条例、起底行为刑事化等的教育,消弭在黑暴和社会运动中违法乱纪和罔顾法纪行为的错误观念和负面影响。
土地、房屋问题需多管齐下解决
住有所居是基本人权,安居才能乐业,社会才会安定。房屋是香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政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来制订相关政策,全力以赴增加房屋供应,让市民尽早告别笼屋、㓥房。
鼓励推崇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倡建“半价资助房屋”,履行企业责任,由此实现社会资源二次分配,对焦扶贫;修订优化精简发展土地条例,缩短“生地”转化为“熟地”时间;重建26条高龄公共屋邨,将公屋轮候时间缩短至四年或更早;以更灵活及符合经济效益方式改建过渡性房屋,以解燃眉之急;加快旧区重建步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及放宽市区地积比率;推展“港人组屋”,以税务减免和租务规管、津贴去解决“房奴”和住房“贵”“细”问题;“告别㓥房”应以解决不良于行、低入息及单亲家庭为优先。
教育改革需正本清源、增加收生学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育英材,师者如光。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影响香港校园乃至社会安定。校园走向政治化、激进化,令一些学生受蒙蔽、欺骗、误导和要挟,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甚至因违法而被捕入狱,令人痛心;而很多家庭成员关系因此紧张、撕裂,令家长非常担忧。
教育局需检讨、完善整个教育系统(院校)的规管,严管教育机构职能、老师操守;要标本兼治,改革教育制度、调整学科内容,对学子进行三观教育、灌输正向思维,堵绝校园荼毒青少年;教育局需介入书商为牟利改版事宜,制订相关条例,以支持环保再用和保障学童、家长权益为依归;完善和普及区本计划,增加学额为有需要的双职家庭提供适切的支援;政府需倡导优化家、校、社区合作事宜,配合基层家庭学童的学习支援,校舍在空置时段应灵活向社区服务团体开放,以求最大化合理使用空间,从凹凸互补理念创设社会资本;开放高端的投资移民名额,间接令收生学额增加,令缩班杀校的情况减少。
医疗服务质素有待提升
政府应从速在政策上放宽吸引内/外地医护专才来港门槛,解决公营医疗系统严重人手不足问题;落实医疗专业人手规划,加快专业资格晋级认证和薪酬挂钩机制、吸引青年入行及提供多元向上流动的机会;实现“预防胜于治疗”的公共医疗规划;及早、适时采取预防措施,让大众防患于未然;增设“流动医疗车队”配合高龄化社区需求,便民、利民做好社区服务;急市民所需,增拨资源,加快筹建落成将军澳中医医院并投入服务;完善和规范注册、表列中医认证,及放宽中西结合检验处方权,公院应建立搜聘民间名医顾问机制,以老带新视疹传授,发展中西医结合科学诊治,避免名家祖传中医药学失传;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质素,改善公院的膳食份量和营养安排等。
“高龄海啸”应对需及时、贴地、用心
香港位列长寿之都美誉的同时,却面对30年后每三人有一位65岁长者的现实,出生率低、人口老化的问题严峻,“高龄海啸”会以汹涌澎湃之势登陆香港,政府绝不能忽视。
在推动“社区养老、居家安老”之时,必须设立和完善“照顾者津贴制度”;同时要弘扬“尊长敬老的传统美德”关注防止虐老个案的发生;在实行“长者社区照顾券”予中度困难长者时,必须预计每年人数递增的幅度,以及需评估服务机构负荷,以提供贴地到位的适切服务;因应本港安老院舍、宿位严重不足,政府应将安老资助范围扩展至大湾区;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展至广东省及澳门;有调查显示,2020年自杀率上升,创1973年以来的歴史纪录,60岁以上占整体42.98%,政府应关注增拨资源安排长者求助热线,及精神、心理情绪辅导,避免发生悲剧;鼓励和发展银发产业,研发适用本地长者、居住环境的乐龄科技产品,让长者有尊严地生活。

九龙妇女联会的“善粮社区关爱行动”赞助人、全国政协委员、永远荣誉会长蔡黄玲玲( 左二)在社区派饭予基层的长者
释放妇女劳动力要有配套支援
政府应鼓励商界延续抗疫期间推行灵活的“work from home”举措,实现友善工作环境,纾缓在职妇女压力;政府应分析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开通职训、上岗入职一条龙再培训,帮助妇女重投劳动市场,争取政府和劳、雇方多赢局面;多元、地利的幼儿托管服务是释放年轻妈妈劳动力的关键,政府应增拨资源开设市中心区幼儿暂托服务点,以解决在职妈妈哺育、护养期的后顾之忧。
妇女儿童权益要关注
强调家庭岗位责任重要的同时,政府需承认全职家庭照顾者对家庭的奉献,以及其劳动价值存在的社会意义。
以鼓励生育,照顾家庭为诱因,政府需修订强积金条例,为已婚人士的配偶(全职家庭照顾者),推行政府、在职配偶各1:1供款(不超过法定5%),以此作全职家庭照顾者的退休保障,至重返职场自行供款再终止;传统女性照顾者角色——“相夫教子”“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社会期望,往往令双职妇女不胜负荷,压力爆灯,出现抑郁、情绪健康问题,建议在母婴健康院增设心理精神科,提供调适、减压辅导,舒缓压力以确保妇女身心健康;有数据反映,有特殊需要儿童(SEN/及其他伤障)占整体数一成,政府提供治疗训练数量不敷,基层儿童因此延误了黄金诊治期影响成长,家长不堪压力更会引至亲子关系恶劣,造成负向的连锁反应;相关部门应及早评估及施以援手,发放特殊治疗券买私营服务提供给有需要人士及家庭。
夹心阶层也需有实惠
政府的社会福利必须向基层倾斜,也要给夹心阶层(纳税人)实惠。如在鼓励生育上提升免税额,及为有纳税家庭发放一次过新生儿的育儿津贴;新增聘用外籍佣工的免税额,和发放雇主年度一个月佣工工资额补贴等。
新年伊始,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履职上场,我们深信新的爱国者管治团队,必遵循各自信守的承诺和政纲,更广泛代表不同阶层、界别利益理政,为“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为香港的良政善治有新担当!
适逢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我们半边天满怀豪情,抓紧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机遇,在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浪潮中,携手共进,击退疫情,筑梦前行,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1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挥手再见2021,扬帆启航2022!
去岁末,喜见“完善选举制度”的首次立法会选举,在爱国爱港旗帜下,比政纲、比理念、比承担、比贡献,拉长包容性、多样性的半径,候选人争先描绘出“一国两制”下香港行稳致远、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这个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圆!
文|九龙妇女联会

九龙妇女联会会长陆海(左六)、主席苏丽珍(右五)、首席顾问郑臻( 左五)、秘书长毛晓群 (左一) 和参加“Me Time 妳有 Say”焦点访谈的姊妹合影
踏上新征程,当选的立法会议员任重道远!九龙妇女联会(以下称联会)期望新一届的议员遵循夏宝龙主任提及爱国治港者的“五个善于”,为香港带来“三新”:“新常态”、“新作为”、“新局面”,谱写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
因此,联会于上月举办多场“me time,妳有Say!”活动,收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女性持份者,就香港管治问题,向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提出诉求和期望。综合诉求有如下范畴:坚守“一国两制”护国安港安;破解房屋困局,尽早告别㓥房;正本清源改革教育;提升医疗的优质服务;应对“高龄海啸”刻不容缓;释放妇女劳动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关注夹心阶层利益。
国安、港安,才有家安
时光回拨至2019年,黑暴的恐怖经历,令妇女们仍心有余悸,是中央颁布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拯救香港由乱及治,重回正轨。惟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政客操弄“以港遏华”的卑劣伎俩仍层出不穷、藉所谓人权、民主、自由去包庇反中乱港分子的事例不断,在全面深入实施香港国安法中,我们认为应争取新一届立法会第一个会期内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以确保维护国家安全、香港安全、乃至普罗大众的家园安全。
政府应推动公众的普法教育,包括安排宪法、基本法、国旗、国徽条例、禁止蒙面条例、起底行为刑事化等的教育,消弭在黑暴和社会运动中违法乱纪和罔顾法纪行为的错误观念和负面影响。
土地、房屋问题需多管齐下解决
住有所居是基本人权,安居才能乐业,社会才会安定。房屋是香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政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来制订相关政策,全力以赴增加房屋供应,让市民尽早告别笼屋、㓥房。
鼓励推崇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倡建“半价资助房屋”,履行企业责任,由此实现社会资源二次分配,对焦扶贫;修订优化精简发展土地条例,缩短“生地”转化为“熟地”时间;重建26条高龄公共屋邨,将公屋轮候时间缩短至四年或更早;以更灵活及符合经济效益方式改建过渡性房屋,以解燃眉之急;加快旧区重建步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及放宽市区地积比率;推展“港人组屋”,以税务减免和租务规管、津贴去解决“房奴”和住房“贵”“细”问题;“告别㓥房”应以解决不良于行、低入息及单亲家庭为优先。
教育改革需正本清源、增加收生学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育英材,师者如光。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影响香港校园乃至社会安定。校园走向政治化、激进化,令一些学生受蒙蔽、欺骗、误导和要挟,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甚至因违法而被捕入狱,令人痛心;而很多家庭成员关系因此紧张、撕裂,令家长非常担忧。
教育局需检讨、完善整个教育系统(院校)的规管,严管教育机构职能、老师操守;要标本兼治,改革教育制度、调整学科内容,对学子进行三观教育、灌输正向思维,堵绝校园荼毒青少年;教育局需介入书商为牟利改版事宜,制订相关条例,以支持环保再用和保障学童、家长权益为依归;完善和普及区本计划,增加学额为有需要的双职家庭提供适切的支援;政府需倡导优化家、校、社区合作事宜,配合基层家庭学童的学习支援,校舍在空置时段应灵活向社区服务团体开放,以求最大化合理使用空间,从凹凸互补理念创设社会资本;开放高端的投资移民名额,间接令收生学额增加,令缩班杀校的情况减少。
医疗服务质素有待提升
政府应从速在政策上放宽吸引内/外地医护专才来港门槛,解决公营医疗系统严重人手不足问题;落实医疗专业人手规划,加快专业资格晋级认证和薪酬挂钩机制、吸引青年入行及提供多元向上流动的机会;实现“预防胜于治疗”的公共医疗规划;及早、适时采取预防措施,让大众防患于未然;增设“流动医疗车队”配合高龄化社区需求,便民、利民做好社区服务;急市民所需,增拨资源,加快筹建落成将军澳中医医院并投入服务;完善和规范注册、表列中医认证,及放宽中西结合检验处方权,公院应建立搜聘民间名医顾问机制,以老带新视疹传授,发展中西医结合科学诊治,避免名家祖传中医药学失传;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质素,改善公院的膳食份量和营养安排等。
“高龄海啸”应对需及时、贴地、用心
香港位列长寿之都美誉的同时,却面对30年后每三人有一位65岁长者的现实,出生率低、人口老化的问题严峻,“高龄海啸”会以汹涌澎湃之势登陆香港,政府绝不能忽视。
在推动“社区养老、居家安老”之时,必须设立和完善“照顾者津贴制度”;同时要弘扬“尊长敬老的传统美德”关注防止虐老个案的发生;在实行“长者社区照顾券”予中度困难长者时,必须预计每年人数递增的幅度,以及需评估服务机构负荷,以提供贴地到位的适切服务;因应本港安老院舍、宿位严重不足,政府应将安老资助范围扩展至大湾区;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展至广东省及澳门;有调查显示,2020年自杀率上升,创1973年以来的歴史纪录,60岁以上占整体42.98%,政府应关注增拨资源安排长者求助热线,及精神、心理情绪辅导,避免发生悲剧;鼓励和发展银发产业,研发适用本地长者、居住环境的乐龄科技产品,让长者有尊严地生活。

九龙妇女联会的“善粮社区关爱行动”赞助人、全国政协委员、永远荣誉会长蔡黄玲玲( 左二)在社区派饭予基层的长者
释放妇女劳动力要有配套支援
政府应鼓励商界延续抗疫期间推行灵活的“work from home”举措,实现友善工作环境,纾缓在职妇女压力;政府应分析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开通职训、上岗入职一条龙再培训,帮助妇女重投劳动市场,争取政府和劳、雇方多赢局面;多元、地利的幼儿托管服务是释放年轻妈妈劳动力的关键,政府应增拨资源开设市中心区幼儿暂托服务点,以解决在职妈妈哺育、护养期的后顾之忧。
妇女儿童权益要关注
强调家庭岗位责任重要的同时,政府需承认全职家庭照顾者对家庭的奉献,以及其劳动价值存在的社会意义。
以鼓励生育,照顾家庭为诱因,政府需修订强积金条例,为已婚人士的配偶(全职家庭照顾者),推行政府、在职配偶各1:1供款(不超过法定5%),以此作全职家庭照顾者的退休保障,至重返职场自行供款再终止;传统女性照顾者角色——“相夫教子”“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社会期望,往往令双职妇女不胜负荷,压力爆灯,出现抑郁、情绪健康问题,建议在母婴健康院增设心理精神科,提供调适、减压辅导,舒缓压力以确保妇女身心健康;有数据反映,有特殊需要儿童(SEN/及其他伤障)占整体数一成,政府提供治疗训练数量不敷,基层儿童因此延误了黄金诊治期影响成长,家长不堪压力更会引至亲子关系恶劣,造成负向的连锁反应;相关部门应及早评估及施以援手,发放特殊治疗券买私营服务提供给有需要人士及家庭。
夹心阶层也需有实惠
政府的社会福利必须向基层倾斜,也要给夹心阶层(纳税人)实惠。如在鼓励生育上提升免税额,及为有纳税家庭发放一次过新生儿的育儿津贴;新增聘用外籍佣工的免税额,和发放雇主年度一个月佣工工资额补贴等。
新年伊始,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履职上场,我们深信新的爱国者管治团队,必遵循各自信守的承诺和政纲,更广泛代表不同阶层、界别利益理政,为“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为香港的良政善治有新担当!
适逢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我们半边天满怀豪情,抓紧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机遇,在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浪潮中,携手共进,击退疫情,筑梦前行,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1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