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疫情反复冲击、外部发展环境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2021年前11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经济能够实现8.5%左右的较快增长。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良好的开局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2022年中国经济依然需要面对疫情周期性复发带来的需求收缩与预期弱化、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与不确定等多方面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尽管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在积极稳健经济政策加持下,2022年中国经济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文|北京 李建伟
从2021年前11个月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看,中国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稳中求进的稳健增长态势。图为上海一商场大厅化身冰雪运动乐园,市民滑冰健身迎冬奥(图:中新社)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健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9.8%的高速增长,第三季度当季实现了4.9%的增长。尽管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比上半年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尚未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2019年三季度5.9%的水平,但在全球疫情不断反复、先后出现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冲击的大形势下,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表现靓丽。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也分别增长4.9%、3.9%和1.2%,但中国经济在2020年三季度已实现4.9%的增长,今年的经济增长是在去年较高基数上实现的,而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在2020年三季度分别下降2.9%、4.1%和5.4%,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实现的恢复性增长。
从2021年前11个月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看,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稳中求进的稳健增长态势。前11个月工业增加值10.1%,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从2021年1月的25.4%回调到9月的3.1%后,11月回升到3.8%。1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0.1和52.3,均在荣枯线50以上,整体经济仍然处于充满活力的稳健运行状态,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8.5%左右的较高增长。
预期弱化,内需呈恢复性增长。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长5.2%,与2019年前11个月增速大致持平,大幅度高于2020年前11个月2.6%的增速。其中前11个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9.3%和11.1%,大幅度高于2019年前11个月-0.1%和2.4%的增速,显示一、二产业投资已恢复较强增长态势,但2021年前11个月第三产业投资仅增长2.5%,与2019年前11个月6.7%的增速仍存在较大差距,全球疫情反复对国内服务业投资及其预期的影响依然较大。
2021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3.7%,彻底扭转了2020年国内消费持续下降的不良态势,也大幅度高于2019年前11个月8%的增速,显示中国消费需求已恢复较快增长。但从当月增速看,2021年8月到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只有4%左右,仍明显低于疫情前8%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国内消费需求仍处于恢复性增长状态。
外需增长强劲。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全球货物贸易恢复较快增长,增速从2021年1月份的5.49%提高到4月份的24.76%,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病毒致使全球疫情再度加重,在新冠肺炎疫情周期性复发冲击下,全球货物贸易复苏势头明显受挫,增速在4月份以后持续下降,到9月份已降为4.63%。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举措和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与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情况下,中国进出口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按美元计算,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出口增长了31.1%,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前10个月23.4%和20.1%的商品出口增速,也大幅度高于欧元区27国前9个月24.5%的出口增速。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商品进口24,447.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4%,增速也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前10个月22.1%和18.9%、欧元区27国前9个月26.7%的进口增速。中国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也弥补了国际产业链受损对全球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对全球经济在抗击疫情中恢复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周期性复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投资和消费需求产生了较大冲击,对全球的创新发展能力也产生了较大冲击。根据全球专利合作组织(PCT)统计数据,2021年前9个月全球PCT专利申请量为19.94万件,同比增长0.96%,增速大幅度低于2019年的4.99%和2020年的3.58%。在主要创新大国中,2021年前9个月美国PCT专利申请量44,318件,同比增长了1.6%,日本和德国申请量分别为37,230件和12,548件,同比分别下降了2.9%和8.4%。2021年前9个月中国PCT专利申请量48,978件,同比增长4.7%,虽然增速比2019年的10.7%和2020年的16.4%有较大幅度下降,但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创新大国增速,在全球PCT专利申请量中的占比已提高到24.6%,也明显高于美国的22.2%、日本的18.7%和德国的6.3%,中国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2022年中国经济依然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021年前11个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9.3%和11.1%。图为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蛋鸡养殖,促进群众增收(图:新华社)
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冲击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演变为周期性复发态势,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发达国家的相对弱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的不同冲击与影响,引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在快速改变。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断言,变革中的世界是不稳定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快速演变,不仅改变著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正在改变著大国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本身也存在潜在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加快等多方面挑战。但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的创新发展动力强劲,在积极稳健经济政策加持下,2022年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5%到6%的较快增长。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趋于弱化。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新病毒传播力趋于增强,如德尔塔传播力高于以前毒株,最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传播力大于德尔塔,但在全球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药物研发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的重症率和致死率正在下降,南非奥密克戎感染人群多数为轻症。未来病毒还会不断变异,全球疫情也会因此呈周期性复发态势,但随著各国防控能力的增强和病毒引致的重症率和致死率的下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也将趋于弱化,全球需求收缩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加上中国自身强有力的疫情防控能力和完备的产业配套生产能力,202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在继续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将为2022年经济的较快增长提供重要外需支持。
二是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助力国内投资稳定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提升投资预期,刺激投资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近年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当地发展振兴。图为都安境内的盘山公路(图:新华社)
三是精准有力的民生政策巩固提升消费需求回升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系列民生政策更加精准,加上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贯彻落实,民生政策在不断提升人民福祉的同时,也将有效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需求回升增长动力。
四是坚定不移的科技政策会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这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创新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巩固和提升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日益坚实的科技基础。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1月号
编辑:赵欣
校对:李博扬
监制:连振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面对世界疫情反复冲击、外部发展环境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2021年前11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经济能够实现8.5%左右的较快增长。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良好的开局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2022年中国经济依然需要面对疫情周期性复发带来的需求收缩与预期弱化、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与不确定等多方面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尽管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在积极稳健经济政策加持下,2022年中国经济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文|北京 李建伟
从2021年前11个月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看,中国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稳中求进的稳健增长态势。图为上海一商场大厅化身冰雪运动乐园,市民滑冰健身迎冬奥(图:中新社)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健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9.8%的高速增长,第三季度当季实现了4.9%的增长。尽管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比上半年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尚未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2019年三季度5.9%的水平,但在全球疫情不断反复、先后出现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冲击的大形势下,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表现靓丽。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也分别增长4.9%、3.9%和1.2%,但中国经济在2020年三季度已实现4.9%的增长,今年的经济增长是在去年较高基数上实现的,而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在2020年三季度分别下降2.9%、4.1%和5.4%,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实现的恢复性增长。
从2021年前11个月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看,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稳中求进的稳健增长态势。前11个月工业增加值10.1%,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从2021年1月的25.4%回调到9月的3.1%后,11月回升到3.8%。1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0.1和52.3,均在荣枯线50以上,整体经济仍然处于充满活力的稳健运行状态,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8.5%左右的较高增长。
预期弱化,内需呈恢复性增长。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长5.2%,与2019年前11个月增速大致持平,大幅度高于2020年前11个月2.6%的增速。其中前11个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9.3%和11.1%,大幅度高于2019年前11个月-0.1%和2.4%的增速,显示一、二产业投资已恢复较强增长态势,但2021年前11个月第三产业投资仅增长2.5%,与2019年前11个月6.7%的增速仍存在较大差距,全球疫情反复对国内服务业投资及其预期的影响依然较大。
2021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3.7%,彻底扭转了2020年国内消费持续下降的不良态势,也大幅度高于2019年前11个月8%的增速,显示中国消费需求已恢复较快增长。但从当月增速看,2021年8月到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只有4%左右,仍明显低于疫情前8%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国内消费需求仍处于恢复性增长状态。
外需增长强劲。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全球货物贸易恢复较快增长,增速从2021年1月份的5.49%提高到4月份的24.76%,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病毒致使全球疫情再度加重,在新冠肺炎疫情周期性复发冲击下,全球货物贸易复苏势头明显受挫,增速在4月份以后持续下降,到9月份已降为4.63%。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举措和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与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情况下,中国进出口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按美元计算,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出口增长了31.1%,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前10个月23.4%和20.1%的商品出口增速,也大幅度高于欧元区27国前9个月24.5%的出口增速。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商品进口24,447.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4%,增速也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前10个月22.1%和18.9%、欧元区27国前9个月26.7%的进口增速。中国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也弥补了国际产业链受损对全球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对全球经济在抗击疫情中恢复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周期性复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投资和消费需求产生了较大冲击,对全球的创新发展能力也产生了较大冲击。根据全球专利合作组织(PCT)统计数据,2021年前9个月全球PCT专利申请量为19.94万件,同比增长0.96%,增速大幅度低于2019年的4.99%和2020年的3.58%。在主要创新大国中,2021年前9个月美国PCT专利申请量44,318件,同比增长了1.6%,日本和德国申请量分别为37,230件和12,548件,同比分别下降了2.9%和8.4%。2021年前9个月中国PCT专利申请量48,978件,同比增长4.7%,虽然增速比2019年的10.7%和2020年的16.4%有较大幅度下降,但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创新大国增速,在全球PCT专利申请量中的占比已提高到24.6%,也明显高于美国的22.2%、日本的18.7%和德国的6.3%,中国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2022年中国经济依然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021年前11个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9.3%和11.1%。图为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蛋鸡养殖,促进群众增收(图:新华社)
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冲击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演变为周期性复发态势,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发达国家的相对弱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的不同冲击与影响,引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在快速改变。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断言,变革中的世界是不稳定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快速演变,不仅改变著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正在改变著大国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本身也存在潜在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加快等多方面挑战。但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的创新发展动力强劲,在积极稳健经济政策加持下,2022年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5%到6%的较快增长。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趋于弱化。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新病毒传播力趋于增强,如德尔塔传播力高于以前毒株,最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传播力大于德尔塔,但在全球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药物研发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的重症率和致死率正在下降,南非奥密克戎感染人群多数为轻症。未来病毒还会不断变异,全球疫情也会因此呈周期性复发态势,但随著各国防控能力的增强和病毒引致的重症率和致死率的下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也将趋于弱化,全球需求收缩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加上中国自身强有力的疫情防控能力和完备的产业配套生产能力,202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在继续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将为2022年经济的较快增长提供重要外需支持。
二是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助力国内投资稳定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提升投资预期,刺激投资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近年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当地发展振兴。图为都安境内的盘山公路(图:新华社)
三是精准有力的民生政策巩固提升消费需求回升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系列民生政策更加精准,加上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贯彻落实,民生政策在不断提升人民福祉的同时,也将有效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需求回升增长动力。
四是坚定不移的科技政策会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这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创新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巩固和提升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日益坚实的科技基础。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1月号
编辑:赵欣
校对:李博扬
监制:连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