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海外发展港澳公司董事总经理 游伟光
日前,特区政府发表《长远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进度报告》,提出未来十年总房屋供应目标约43万个单位,其中包括30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唯公营房屋第一个五年落成量仅有1/3,存在一定的“头轻尾重”现象。同时,全港居于环境欠佳单位住户量达到12.71万户,较去年增加5100户,达到长策以来最高。香港基层市民上楼难、上楼慢,已成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难题,根源在于土地供应及住宅供应不足,以及项目发展周期长,亟待尽快加以改善和解决。在此,我结合自己30多年地产建筑从业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行政主导,精简程序,修订相关条例。目前规划制度下,土地开发或受不同条例限制。建议特区政府修订相关条例,加快规划程序,以更大的力度和更高的效率去推行各项土地开发工作,发展闲置土地,释放土地潜力。
二,简化建屋审批流程、验收流程。建议特区政府划一各部门审批标准,并在过程中与发展商多协商解决方案,提升审批速度及验收流程,令住宅可以加快供应上市。
三,改划绿化地带为住宅,积极检视改划郊野公园边陲地带为住宅用地可行性。建议特区政府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土地需要及环保的平衡,加快改划绿化地带为住宅,并重新检视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改划为住宅的可行性。这两类土地既不涉及收地,亦可透过特区政府政策支持,相信是目前比较快可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法。
四,大量增加公营房屋供应,支持私人参建居屋计划,支持租者置其屋计划。建议以出租公营房屋为主,并适当调节出售资助性房屋比例,协助有能力的公屋居民置业,有效完善“房屋阶梯”,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体系,实现“基层有保障、大众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有序分层市场,让更多市民早日安居乐业。
五,支持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积极研究空置校舍改为兴建过渡性房屋或兴建公屋。现时公屋申请者的最新平均轮候时间为5.9年,创22年新高;超过20万市民因经济条件局限而被迫蜗居㓥房、床位、板间房等居所,租金负担重,居住环境差。过渡性房屋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纾缓基层市民的住屋压力,改善恶劣的居住环境。
六,优化“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土地共享先导计划”理念可取,但具体细节包括规划申请及换地申请的时间、换地条件及补地价的细节安排需要优化,以增加计划的吸引力。
七,推动组装合成建筑(MiC)普及化,加快建楼速度。组装合成建筑受天气影响较小,在进度管理、品质控制及安全施工上也比较理想。因应现时建造业正面对工人老龄化及短缺问题,预制技术能有效减低对工地劳动力的需求,提升工地生产力,加快建楼速度。
八,新发展区基建先行,适度提高新发展区地积比。建议针对市政配套尚不完善的新发展区,特区政府应主动作为,配套先行,将生地变为熟地,令发展商购入地块后的发展周期得以缩短,加快住宅新供应。同时,建议特区政府可考虑放宽新发展区住宅用地的地积比率,既有助加大短期住宅供应,亦可因应人口增幅配置合适的社区配套设施。
衷心希望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精诚团结,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为破解香港住房难题献策出力,让香港早日告别㓥房笼屋,实现市民安居乐业。
游伟光是香港第七届立法会功能界别商界(三)参选人,已报名参选同一界别的还有严刚。详情请参阅选委会网站。
(选举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