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沛良
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立法会选举即将于本月19日举行。作为本次立法会换届选举选举委员会界别候选人之一,通过近期不断拜访各个界别选民,了解各个界别相关诉求;参与不同选举论坛,在理性竞争的选举文化下与其他候选人比拼政纲、理念。整个选举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选制的优越性。
选委会五个界别实际上代表的是香港社会整体利益。新选制不仅会促进香港发展优质民主、理性民主,告别过去劣质的选举文化及政治争拗;亦为解决经济民生等社会深层次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聆听选民声音,集思广益提升治理效能;更重要的是新制度将会把维护国家利益与促进香港社会良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真正意义上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实现香港长治久安。
我从事保险行业四十余年,亦曾任香港保险业联会主席。是选举委员会界别中唯一有保险背景的候选人,现担任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之所以决定出来参选,是因为在新选制下,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志于服务香港社会,有能力建设香港社会,有信心变革香港社会的仁人志士定能在新舞台有所作为,实现为民为本。
毫无疑问,任何循选委会界别产生的议员一定要兼顾到全港整体利益及市民福祉,而非仅仅顾及某一特定界别,我相信以我过去在公私营领域的工作经验,恰如保险与民生息息相关一样,是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专业所长搭建各个界别沟通对话平台,了解不同界别诉求从而凝聚共识,团结力量建设香港。
另一方面,中资企业一直以来对促进香港繁荣稳定,推动经济民生发展均做出重大贡献,承担着重要的言商言政双重职能。但在过去的政治环境下中资始终都是在议会外默默做事,很少会真正走进议事厅,走进体制内为民发声、为港出力。但是在中央完善选举制度后,在新的政治环境下中资是可以在更高程度上维护香港社会繁荣稳定,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市民的带头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两个理由,未来我将会集中精力主要做好以下三大方面的工作:
凝聚力量修补社会裂痕:过去两年,香港在遭受黑暴及疫情的双重打击后,我们必须要思考香港未来何去何从?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地修补社会裂痕,令社会达致广泛共识,没有共识又何谈发展。议会内部要持续加强不同界别、党派的议员合作交流,对香港有益的政策法案予以支持;议会外部更要主动接触社会不同持份者,了解其相关诉求并将其声音带入议会,反映社情民意,令大家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香港未来建设。
发展经济改善社会民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发展始终是香港命脉,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亦无法构建一个理想的上层建筑。但如何提升香港整体营商环境,除了要坚守我们引以为傲的法治基础外,香港社会更要因时而异,因事而移,善用国家惠港政策,合理规划自身定位,积极向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及跨境金融科技方面转型升级。同时亦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民生两大难题。住有所居,多管齐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改善市民居住空间;老有所养,适当合理调整税制,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做好养老安老工作以应对香港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共享成果建设和谐香港:为何香港社会怨气大,根本原因就在于回归多年,经济发展红利是掌握在少数阶层手中,大部分基层市民并未真正享受过这个发展成果,反而是“马太效应”令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办?只有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及做好二次分配,减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社会情绪,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香港。
“爱国爱港、服务市民”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更要有所作为。我相信唯有始终铭记竞选初心,始终秉持参政理念,始终落实政策主张,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建设香港,以赤诚之心服务社会,才能不负市民所托,不负中央所望。一心为港、凝聚力量、改革立新、共享为本,香港的明天才会更好!
陈沛良是香港第七届立法会参选人。2021年立法会换届选举已经接获的候选人提名,请参阅选委会网站。
选举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