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女士,是迄今拍卖界数一数二的亚洲精英之一,于过去30多年来,代表无数举足轻重的亚洲收藏家,出席苏富比于世界各地举行的大型拍卖会。在担任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以来,她带领苏富比不断拓展亚洲区业务,成绩斐然。今年前十个月,苏富比亚洲区的成交额达到85亿港元,超越2020年全年总额,更创造了苏富比在亚洲的新纪录。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何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一直努力,同时要把握机遇,不断前进。作为一个有著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人,黄林诗韵乐意做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认识亚洲市场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能助力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文|本刊记者 黎知明 魏小旋
黄林诗韵
亚洲市场在全球拍卖中愈趋重要
记者:香港是著名的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是全球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之一。有艺术品市场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香港在全球艺术品拍卖的份额从2019年的17%增加至2020年的23.2%,首次超越伦敦,仅次于纽约。此成就离不开苏富比的贡献,您作为苏富比亚洲区主席,能否介绍一下苏富比在港的发展情况?
黄林诗韵:今年对于苏富比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截止10月秋拍,苏富比亚洲区的成交额达到了85亿港元,这不仅超越了2020年全年的总额,更是创造了苏富比在亚洲的新纪录。香港作为我们公司拍卖业务活动的三大平台之一,与纽约、伦敦相辅而行。
亚洲在苏富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对全球业务贡献良多。过去十年,中国内地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引领了中国市场的崛起,加之我们不断扩展国际买家群体,使得苏富比亚洲的拍卖成绩大幅增长,从2009年的20亿港元到2010年的53亿港元,再至2020年的72亿港元,业绩屡创高峰。去年苏富比亚洲拍卖成交额占据苏富比全球的25%以上,超越伦敦。其中有多重原因,包括香港受疫情影响较轻、经济恢复较快,亚洲买家的雄厚实力和亚洲市场的多元化等,带动香港拍卖的良性发展。
我想强调的是,要看亚洲藏家的实力不能只著眼香港拍场,而是放眼国际。亚洲买家已成为全球拍卖的重要推手,在珠宝、手表、洋酒等国际板块的参与与贡献尤为显著。2020年苏富比全球珠宝拍卖成交额亚洲买家占50%;在洋酒、烈酒的拍卖和零售业务中,60%的成绩来自亚洲藏家的贡献。在去年苏富比全球“二十大”(价格最贵的20件拍品)中,亚洲藏家参与竞投了其中10件,最终成功拍获9件,由此可见其强大的购买力,可谓是“眼又高,手又高”。
同时,亚洲市场也逐步向国际化、多元化转变。将海外精品带来亚洲,是我们的重要推广方法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起,苏富比开始把一些著名的西方艺术拍品带来香港展览。2016年,我们首次将西方“蓝筹”艺术家的作品引进亚洲晚间拍卖,自此西方艺术品在亚洲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今年苏富比亚洲的西方艺术品成交额更是达到了25.7亿港元,几乎是2020年的3倍。
2021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张大千的《春云晓霭》以1.85亿港元落槌
张大千《春云晓霭》
记者:苏富比亚洲业务自起步开始一直稳步增长,近年更是发展迅速,您可否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黄林诗韵:总的来说,我认为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拓展新买家,以及让产品更加多元化。
回顾1973年苏富比刚在香港创立时,只做中国瓷器这一个拍卖板块,随后才逐步加入中国书画、翡翠首饰、手表、西方珠宝和洋酒,以至最近引入的手袋及球鞋等奢侈品门类、烈酒与茶叶等,每开拓一个新的板块,都意味著一个新机会。我们经常会将来自美国或欧洲的不同拍品带到香港展览,当我们看到它们在香港获得越来越多顾客的喜爱时,也就同时看到了香港市场的未来。我就对美国和欧洲的同事说,“香港有市场,一定可以发展起来”,就这样,我们不断拓展我们的市场,也不断拓展我们的拍卖板块。
香港有成熟完善的市场体系
记者:自1973年苏富比在港成立第一间拍卖行并举行第一场拍卖以来,香港一直是苏富比处理亚洲业务的重镇。苏富比为什么会选择香港而不是其他亚洲地区?如今出现的网上拍卖新模式,会对香港的拍卖市场造成冲击吗?
黄林诗韵:其实在1973年之前,苏富比在纽约和伦敦就已有许多中国瓷器的拍卖,买家主要来自香港和日本,这使我们有了在香港开设办公室的想法。同时,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大量来自中国内地的古董商号迁址香港,很多古玩艺术品也随之流入香港,促进了香港艺术市场的形成。苏富比把握住这个机遇,扎根下来成了香港的第一家国际拍卖公司。许多亚洲买家甚至没有去过纽约或伦敦的拍卖市场,对整个拍卖市场也不是很了解,但他们愿意进入香港的拍卖市场,这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开拓了一块全新的版图。
我们选择香港的原因还有很多,香港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地理位置重要、市场高度开放、司法体系完善,又有简单透明的低税制。同时,香港高效的物流运输和仓储服务也为我们助力良多。当时香港特区政府鼓励我们进行红酒拍卖,我向他们解释说一定要有专业的酒类仓储和物流运输的配合,而不仅仅是拍卖环节,这是一整个成熟体系。香港能够提供这一完备且优质的配套服务。正因为香港拥有的这些优越条件,使得亚洲市场上的买家络绎不绝,香港也由此奠定了其国际拍卖中心的地位。
即使如今出现了网上拍卖的新模式,我也不担心它会取代香港作为拍卖中心的地位。因为我们每年春秋两大主要拍卖集中在一个礼拜的时间内,将多个拍卖板块放在一起,客人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内汇聚香港。这不仅是一场拍卖,更是一场艺术盛会,这是网上拍卖不具有的优势。
香港新文化定位为苏富比带来机遇
记者: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首次将香港的文化地位写进国家规划。苏富比未来将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既实现自身发展,也为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作出贡献?
黄林诗韵:国家“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其实正与苏富比的规划相吻合。不单单是拍卖,推动文化艺术交流也是我们公司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香港特区政府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其遵循五大方向落实香港的新文化定位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多机遇。
首先是建立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例如11月已经向公众开放的西九文化区M+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我们为其提供了专家指导与统筹方面的帮助。
二是加强与海外艺术文化机构的关系。这项政策将会吸引一些国际的“一线玩王”收藏家来到香港,为我们带来无限商机。
三是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我们在近十年内,多次于内地举办大型展览和活动,一直致力于探索及深耕培养内地藏家品味,但同时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内地藏家与机构能来到香港与我们交流。
四是善用科技。我们希望发展国际网络和品牌优势,传统拍卖已逐渐被网上拍卖与现场拍卖混合的模式所更替。自去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们开始首次尝试网上高清直播拍卖,在业界来说,这是一次“从0到1”的创举。
五是培育人才。苏富比作为顶级国际拍卖公司,培养了众多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苏富比开设了自己的艺术学院,30年前我也在此就读过。若是希望日后从事艺术领域的毕业生,我们可以为其提供深造机会。
内地市场对苏富比发展至关重要
记者:苏富比近年不断拓展中国内地市场,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上,苏富比是首次参展。能否介绍下苏富比在内地市场的发展及下一步打算?
黄林诗韵:中国内地市场对我们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1994年我们在上海开设了办事处,紧接著1995年第一次在内地举办预展,从此与内地买家有了更密切的联络。
苏富比于今年11月初首次参展进博会,诚献了5件国际级艺术名家杰作,有意向参观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进博会与拍卖会的性质截然不同,除了为藏家提供在拍卖以外的其他收藏途径,我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刺激大众对艺术欣赏和收藏的兴趣。中国市场充满蓬勃生机,国家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我们当然要挑选荟萃东西的艺术珍品,以更好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成为艺术文化“双循环”发展强而有力的催化剂。
2021年11月苏富比首次参展上海进博会
因此,举办展为主、售为辅的展售会是目前我们开拓中国内地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办展最重要的是发掘新客户、收集藏家想法,并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公司一定要做“long game”,要制定长远规划。中国有不可胜数的珍贵博物馆,囊括历代古玩奇珍、文物资源等,蔚为大观;但对于西方艺术,则相对陌生。苏富比作为一家国际拍卖行,我认为应更多地举办展览或讲座、与藏家沟通、向大众传递东西方艺术资讯,承担这份“培育责任”,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增添助力。
例如在2015年,我们与上海龙美术馆联手呈现“伦勃朗的时代——重要十七世纪荷兰巨匠绘画私人收藏”,这是中国首个大型十七世纪荷兰古典素描展;又在2019年,于上海举办“LEGENDS:沃荷与巴斯基亚”展售会,将安迪.沃荷(Andy Warhol)和尚.米榭.巴斯基亚(Jean-Michel Basquiat)两大艺术巨匠的精彩佳作共聚一堂,这亦是首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活动之一。同时我们也时常赞助一些非牟利展览,相比单纯的销售,我们更希望将艺术品带到收藏家群体以外,增加艺术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使艺术欣赏平民化、普及化,从而推动艺术市场的长远发展。
1973年苏富比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场国际拍卖会
网上竞拍拓展疫情下拍卖新模式
记者:网上拍卖在疫情时期受到极大关注,一度引起广泛讨论。由于艺术品价值较高,许多人抱持“眼见为实”的态度,对网上拍卖的新模式颇为担忧,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黄林诗韵:去年的拍卖日程因全球疫情而受影响,我们趁此机会反思艺术拍卖的新模式。除大力发展网上拍卖外,我们去年更首次以网上直播形式举行纽约当代艺术、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现场晚拍,拍卖官于伦敦遥距主持,以极高流畅度串流直播,并接受纽约、香港及伦敦专家之电话投标,以及全球藏家网上竞标,实在是开创拍卖先河。网上拍卖及直播拍卖模式取得极大成功,我认为这是一个机遇下的产物,且需要多方配合。首先是公司的信誉一定要好,大众对苏富比有很高的信心;其次就是在多项数码科技成功发展的基础上,设置完备的直播配套设施,以高清3D的摄像技术,配合丰富的藏品背景资料、详尽的作者生平以及不同专家学者的访问,多个方面相辅相成才能成事。
亚洲买家对网上竞拍新模式参与度高。去年6月的一场纽约晚拍中,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巨幅作品《启发自艾斯奇勒斯〈奥瑞斯提亚〉之三联作》以8,46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最终竞投的二人,一位是通过网上竞投的中国内地买家,另一位是电话竞投的买家,两人经过长达10分钟的价格争夺战,内地买家最终开出7,300万美元,创造了拍卖史中网上最高出价。虽然拍品最终通过电话竞投由纽约专家代表的买家拍走,但此次拍卖代表了数字化拍卖模式的里程碑。这位中国内地客户于拍卖后表示:“网络竞投代表了中国现在有非常棒的数字经济文化”。这次拍卖让我们看到疫情并没有阻止艺术拍卖市场的发展。
2020年6月纽约现当代艺术拍卖高清直播现场。该拍卖会上,内地买家开出拍卖史中网上最高出价
弗朗西斯·培根《启发自艾斯奇勒斯〈奥瑞斯提亚〉之三联作》
愿做中西文化交流桥梁
记者:作为国际拍卖界知名的亚洲精英,您有丰富的拍卖经验,也取得突出的成绩,特别是担任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以来,苏富比亚洲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从您个人而言,您是如何做到的?
黄林诗韵:我一直在努力,同时善于把握机遇,不断前进。今年正好是我加入苏富比的第30年。我从见习生做起,亲眼见证公司的一步步发展变化,让我感触良多。30年来,我每天一起床,都感到无比开心,充满活力。我认为我是幸运的,可以从纽约和伦敦这两个市场中帮助亚洲人找到自己的定位,开拓了亚洲市场,让世界认识到亚洲市场的重要性。以前在拍卖市场上见不到中国人,是很正常的事,但现在拍卖市场上如果见不到中国人,反而是很奇怪的事。在亚洲市场的成长中,我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我有个遗憾是,我很小就去了国外读书,没有系统学习到中国历史文化,但这反而促使我更想去了解中国文化。也许正因为自己是一个有著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我更明白如何用西方社会接受的方式去表达亚洲市场的重要性,也更乐意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现时来说,我希望香港好好把握自身新文化定位,助力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2月号
编辑:魏小旋
校对:邸 倩
监制:连振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