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搭台,世界合唱。作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作用不断突显。老朋友来了又来,新朋友慕名而至,第四届进博会满载著新的使命与精彩,不断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开放的中国如春风般温暖著世界。
文|北京 丛容
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世界各国客商共赴“东方之约”,共享中国机遇(图:新华社)
秋冬之交,黄浦江畔,五洲同聚,宾朋云集。当“四叶草”再度绽放,世界又一次迎来进博时间。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世界各国客商共赴“东方之约”,共享中国机遇。
展览规模更大 展商质量更优
纵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仍未散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著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热情、开放、包容的第四届进博会如约而至,犹如一缕春风,瞬时温暖了整个世界。
这是一届高规格组织、高层次参与的进博会。11月4日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连续第四年发表主旨演讲,向全世界进一步展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分享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得到与会人士及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阿根廷、哈萨克斯坦、赞比亚、意大利、泰国、斐济等国家领导人,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在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共有来自10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33位部级以上嘉宾通过线上方式出席开幕式。11月5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周年:互利共赢 共创未来”高层论坛召开,成为一大亮点。此外,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贸易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举办多场高端国际论坛;中国商务部、工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等多个中央部门举办多场专题活动。
这是一届展览规模更大、展商质量更优的进博会。四年来,进博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朋友圈”一再扩容。今年,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进博会国家展,其中15个国家首次在国家展亮相;参展国遍布五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踊跃。企业商业展方面,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企业纷至沓来,共吸引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281家,其中近40家为首次亮相的新朋友,更有120多家是连续四年参展的老朋友。企业商业展展览面积达36.6万平米,再创历史新高,共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达422项。
这是一届创新亮点多、人文色彩浓的进博会。运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新技术手段,第四届进博会国家展从以往的线下举办,首次移师线上数字展厅。线上国家展吸引了大量海内外网友的关注和互动,为疫情之下促进各国交往、开创国家展示新模式作出了有益尝试。在技术装备展区,约7,000平方米的集成电路专区首次亮相进博会,展示著中国深化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合作的决心。在服务贸易展区,首次设立的文物艺术品板块一举成为本届进博会上颜值最高、最为吸睛的展区之一。本届进博会还展示了非遗项目261项,其中世界级7项、国家级142项。104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亮相,河北、浙江、西藏等地组织了62场文化公益演出,营造出热烈的文化交流氛围。
这是一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进博会。应全球倡导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本届进博会自筹备办展之初就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办展理念,按照“绿色进博”标准,切实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重复及再生利用率。比如,选用环保材料搭展,确保绿色展台普及率100%;首次应用证件复用功能,共开通约6.5万张复用证件,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展区方面,往届的技术装备展区节能环保专区今年优化设立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从服饰、日化再到汽车、奢侈品,“低碳”“零碳”“可持续”几乎是每个展商都必谈的主题。
这是一届安全、高效、智慧化的进博会。由于疫情形势复杂、参展人员众多,展会的防疫、管理和服务工作尤为重要。依托大数据资源能力,开展参展参会人员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数据比对,比对结果作为打开证件核验“健康钥匙”的重要依据,既增强了核验的准确性,又提高了证件办理的效率,最终顺利保障了本届进博会疫情防控零感染、零发生、零事故。此外,上海广泛运用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全面打造“智慧进博”。从口岸到展馆“直通查验”的新作业模式和便利化措施,让第四届进博会展品从“无纸化通关”升级为“秒放”。数字人民币首次亮相,实现展会场景下数字人民币支付全覆盖。同时,5G通信全面提速扩容,保障通信质量畅通稳定。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届成功、精彩、富有成效的国际经贸盛会圆满闭幕,再一次彰显了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07.2亿美元,比上届略降2.6%。同时,第五届进博会招展工作已经启动。截至第四届进博会闭幕当天,第五届进博会企业预定展览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11月5日,新能源汽车闪亮第四届进博会。图为汽车展区拍摄的apollo新能源赛车(图:新华社)
参展热情持续高昂 港商港企收获丰
从首届进博会开始,港商港企的参展热情持续高昂。借助进博会面向内地、辐射全球的多元化平台优势,参与了过往三届展会的港企都收获了丰硕成果,不少企业现场签订合作意向和订单,还有企业直接选择落户上海。
今年进博会期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内地与香港通关受限,但香港参展的热情和数量不减。据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港商参展数目由首届进博会超过160家增至今年约240家,增幅达50%,反映香港商企都十分重视内地市场潜力,希望通过进博会黄金平台开拓新客源。
在今年参展的香港企业中,有57家是通过香港贸发局组织参展,数量较去年增长27%,分别设于“香港产品展区”和“香港服务业展区”两个展区。
“香港产品展区”展出面积达1,200平方米。该展区延续往届传统,主要推广香港食品、消费品及特色饮食文化。除了李锦记、八珍、四洲和狮球唛等家喻户晓的老品牌外,今年还引进了一些新展商,包括健康食品品牌点点绿、专注于研发生产老人易食食品的康乐龄吞咽易。
“香港服务业展区”展出面积550平方米,为历年最大。该展区主要展示香港各项专业服务,包括基建及建筑、物流服务、设计、信息及通讯科技等。为了与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下的机遇和角色相呼应,“香港服务业展区”专门以“香港通道.连接全球”为主题,推广香港优势和香港作为国家“双循环”连接平台的重要通道作用——一方面为全球商品进口中国做好落地服务,满足内地庞大市场需要;另一方面助力内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接全球商机。
在本届进博会上,香港贸发局特别搭建了进博会商贸对接平台,组织160多家采购商与香港参展企业进行了700多场一对一商贸对接会议。多家香港食品展商表示结识了很多潜在客户并将于进博会后签约,甚至还有一些在上海的跨国企业与香港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有展商表示,疫情虽未结束,今年展会期间收到的意向订单量却超过疫情前的两届进博会。
如果说商贸合作是真金白银的利好,那么文化和旅游合作则展现了香港中西荟萃、古今交汇的动人魅力。甜蜜香浓的港式冲茶、鲜红喜庆的客家舞麒麟头、360度全景光影环幕中的浪漫维港,第四届进博会上的香港可谓活色生香。
香港旅发局已是连续第四年在进博会设立香港旅游展馆。文旅赋能推动香港发展成为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协同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今年香港旅游展馆的两大主题亮点。
香港旅游展馆以巨型霓虹穹幕为载体,观众可以360度身临其境般欣赏到香港缤纷的风光胜景,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香港崭新的艺术文化名片——位于西九龙的媲美世界顶级美术馆的M+博物馆。同时,展馆今年还调整升级了“粤港澳大湾区展示专区”中的展现内容,增加了湾区内“9+2”城市整体营造的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和智慧湾区的新景象。
此外,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邀请,香港今年首次在进博会的人文交流综合形象展示区设展,介绍香港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台正面为“龙船脊”戏棚轮廓,侧面是金字顶造型,晃如置身香港本土“戏棚”之中。本次共展出8个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戏棚模型、粤剧的将帅戏服、客家麒麟等展品都是专程从香港运来的。主办方更邀请了在华东地区就学的香港青年担当志愿者,在香港展示区内接待观众。
11月6日,353公斤“金枪鱼王”亮相第四届进博会。图为工作人员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现场开鱼(图:新华社)
进博磁力越来越强 开放的中国诚意满满
进博会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和指导的重大展会。自2018年起,习主席在每一年的进博会上都有宣布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一以贯之地展示著中国坚定不移的开放决心和互利共赢的合作诚意。
“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外资准入持续放宽,营商环境继续改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业已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内核准率先完成……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作出的开放承诺已经基本落实。不仅如此,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是去年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节点上,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又一次发出了时代强音——“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在习主席看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
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国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2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
开放,是造就这一连串经济奇迹的重要力量,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改革开放一窥世界,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化身世界工厂,再到以进博会东道主之姿打造全球贸易平台,中国以开放的步伐赢得了自身历史性的发展。从区域性开放走向全方位开放、从要素流动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从自我开放到与贸易伙伴间的相互开放,中国的开放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繁荣不断贡献著东方智慧和方案。
如今,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为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的红利,中国大力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四年来,进博会的人气、回头率、意向成交额连年上升,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进博会磁力越来越强,世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越来越足。
在进博会等开放平台的助力下,中国对外贸易屡创新高。据世贸组织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至12%,贡献了全球15%的进口增量。另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2.2%,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进博会既是世界观察中国、分享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重信守诺、开放不止步的生动写照。本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用三个“不会变”继续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著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他又接著宣布了一系列成色足、含金量高的开放新举措,令国际社会倍感振奋——中国将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中国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就在本届进博会前后,9月16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11月1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明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第四届进博会圆满闭幕,中国新一轮的开放步伐已然迈出,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春风、更多暖意!
(作者系国家部委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2月号
编辑:李博扬
监制:姚润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