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视频会晤。中美关系史上的首次元首视频会晤对处于困顿中的中美关系有何影响,元首视频会晤后中美关系又会往何处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文|北京 陈文鑫
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视频会晤,给中美关系注入了正能量(图:新华社)
从会谈效果看,此次元首视频会晤一定程度驱散了中美关系的“低气压”,给中美关系注入了正能量。拜登上台执政后,并未如外界所期待的那样,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气象。拜登政府基本继承前任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的政策框架,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唯一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对稳定与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严重挑战的国家”,谋求“从实力地位出发”,对华展开战略竞争。其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遏制打压,使中美关系持续处于“低气压”笼罩之下。3月的中美高层安克雷奇会晤和7月的天津会谈,气氛紧张。
相比之下,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会谈气氛良好、积极。双方会后都用“坦率”“建设性”“直截了当”“相互尊重”等词来描述此次视频会晤。这一方面是由于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有长达10年的交往,彼此比较熟悉,有共同的话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双方都有实现中美关系良性互动的愿望。拜登上台执政以来,这是两国元首间第三次沟通对话。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两国元首首次通话;时隔7个月,两国元首再次于9月10日通话。在9月10日的这次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也是在这次通话中,双方一致认为,中美元首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沟通对引领中美关系正确发展非常重要,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并责成双方工作层加紧工作、广泛对话,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创造条件。据媒体报道,正是在这次通话时,拜登主动提及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第二个特点是双方沟通非常充分、深入。两国元首围绕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上下两个半场、长达3个半小时的对话交流,超过原定的时间。
在中美关系发展中,元首外交发挥著引航定向的重要作用。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在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的背景下举行,引航定向的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主席提出新时期中美相处应坚持的“三点原则”和应著力推动的“四大优先”。“三点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四大优先”:一是展现大国的担当,引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突出挑战;二是本著平等互利精神,推进各层级各领域交往,为中美关系注入更多能量;三是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美方的表态虽与此有差异,但在许多重要方面,与中方有共识。对照双方的官方新闻稿,共识包括:
一是承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美方的新闻稿开宗明义指出,“两国领导人讨论了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负责任管理竞争的重要性”。复杂性是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现实和特征,理应成为正确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
二是相互尊重。这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期中美相处“三点原则”之一,即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权利。在此次元首视频会晤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表示,美方期待在会晤中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与中方分享对双边关系的看法,共同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号。会谈中,拜登表示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会谈后,美方也表示,会谈体现了“相互尊重”。这说明,美方也认识到相互尊重对于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三是和平共处。中方提出,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必须坚守的底线;美方提出中美可以共存,同时表示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中美双方在和平共处的原则上,存在重大共识。
四是管控分歧。中方认为,中美存在分歧很自然,关键是要建设性管控,避免扩大化、激烈化,提出要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美方则强调管理战略风险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常识性护栏”,以确保竞争不致演变为冲突。尽管在如何管控分歧上,中美存在不同看法,但在管控分歧、防止关系脱轨失控的目标上,中美是一致的。
除了上述四点共识之外,两国元首还就各自国内情况进行了交流。习近平主席向拜登介绍了中国发展道路和战略意图,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鲜明标识,提出“三个不会变”: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著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拜登也表示双方应通过开诚布公和坦率对话,增进对彼此意图的了解,确保两国竞争是公平、健康的,而不会演变成为冲突。
综上可见,此次元首视频会晤确实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正能量,提供了新动力。无论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点原则”“四大优先”,还是拜登提出的“两不一无”(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均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会后,中美合作也有一些早期收获,如记者签证、能源合作、体育交流等。
但是,中美关系的深层矛盾并不会因一次元首会晤而消弥,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力量和因素也还在。美方在元首视频会晤前一再呼吁民众降低预期,这反映出美国内在中美关系上存在意见分歧。一边厢确有一部分人期待中美关系好转,一边厢也有一部分人主张继续对华用强,拜登政府担心对华缓和关系会遭致强硬派批评。当前,美国内有一批强硬分子继续在中美关系上兴风作浪,元首视频会晤刚结束,便有共和党籍议员呼吁拜登当局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甚至全面抵制。美国本届国会出台了300多项反华议案,包括“2021南海和东海制裁法案”等在内的一批反华议案正在审议之中。这些反华议案一旦通过,将成为美国处理对华关系的法律依据,进而对中美关系构成长期、负面的影响。从拜登政府自身看,其执政能力面临挑战。拜登任期前9个月的支持率下降幅度超过二战以来的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且支持率还在继续下降。即便拜登有发展中美关系的愿望,恐怕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拜登也不会放弃在涉我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挑战中国。其不久将召开所谓世界“民主峰会”,继续对华打“民主人权牌”;在台湾问题上,拜登政府还将继续加大对台支持,给两岸关系制造困难。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有实质性差异,美方只谋求跟中方在台湾问题上建立危机管控机制,而不是寻求解决危机产生的根源。拜登政府继续打“台湾牌”,中美关系发生冲突和危险的可能性不能低估。著眼明年,随著美国中期选举的来临,美国内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将更加凸显,中美关系改善面临的国内政治制约将更加大。
因此,中美关系要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还需要双方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中方发展中美关系的意志是坚定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著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元首视频会晤隔天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艾伦举行对话。在回应元首视频对话后下一步将如何做时,沙利文指出,美方的政策将分为几类:一是在美中需要密切协调的领域开展合作,如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领域;二是在美中历史上曾共同努力而如今面临直接挑战的领域开展合作,如伊朗问题;三是有效管控分歧,如台湾问题;四是继续寻找美中经贸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美方还寻求与中方“开始推进关于战略稳定的讨论”。虽然中美在上述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但其中大多数领域美方更有求于中方。如果美方不能在中方关心的其他一些涉华议题上做出政策调整,继续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等问题上对华打压,中美双方的合作也会受到影响。一句话,元首视频会晤后的中美关系要走上正轨,还需双方付出巨大努力。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2月号
编辑:魏小旋
校对:赵 欣
监制:姚润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视频会晤。中美关系史上的首次元首视频会晤对处于困顿中的中美关系有何影响,元首视频会晤后中美关系又会往何处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文|北京 陈文鑫
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视频会晤,给中美关系注入了正能量(图:新华社)
从会谈效果看,此次元首视频会晤一定程度驱散了中美关系的“低气压”,给中美关系注入了正能量。拜登上台执政后,并未如外界所期待的那样,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气象。拜登政府基本继承前任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的政策框架,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唯一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对稳定与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严重挑战的国家”,谋求“从实力地位出发”,对华展开战略竞争。其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遏制打压,使中美关系持续处于“低气压”笼罩之下。3月的中美高层安克雷奇会晤和7月的天津会谈,气氛紧张。
相比之下,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会谈气氛良好、积极。双方会后都用“坦率”“建设性”“直截了当”“相互尊重”等词来描述此次视频会晤。这一方面是由于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有长达10年的交往,彼此比较熟悉,有共同的话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双方都有实现中美关系良性互动的愿望。拜登上台执政以来,这是两国元首间第三次沟通对话。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两国元首首次通话;时隔7个月,两国元首再次于9月10日通话。在9月10日的这次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也是在这次通话中,双方一致认为,中美元首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沟通对引领中美关系正确发展非常重要,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并责成双方工作层加紧工作、广泛对话,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创造条件。据媒体报道,正是在这次通话时,拜登主动提及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第二个特点是双方沟通非常充分、深入。两国元首围绕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上下两个半场、长达3个半小时的对话交流,超过原定的时间。
在中美关系发展中,元首外交发挥著引航定向的重要作用。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在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的背景下举行,引航定向的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主席提出新时期中美相处应坚持的“三点原则”和应著力推动的“四大优先”。“三点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四大优先”:一是展现大国的担当,引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突出挑战;二是本著平等互利精神,推进各层级各领域交往,为中美关系注入更多能量;三是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美方的表态虽与此有差异,但在许多重要方面,与中方有共识。对照双方的官方新闻稿,共识包括:
一是承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美方的新闻稿开宗明义指出,“两国领导人讨论了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负责任管理竞争的重要性”。复杂性是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现实和特征,理应成为正确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
二是相互尊重。这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期中美相处“三点原则”之一,即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权利。在此次元首视频会晤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表示,美方期待在会晤中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与中方分享对双边关系的看法,共同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号。会谈中,拜登表示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会谈后,美方也表示,会谈体现了“相互尊重”。这说明,美方也认识到相互尊重对于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三是和平共处。中方提出,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必须坚守的底线;美方提出中美可以共存,同时表示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中美双方在和平共处的原则上,存在重大共识。
四是管控分歧。中方认为,中美存在分歧很自然,关键是要建设性管控,避免扩大化、激烈化,提出要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美方则强调管理战略风险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常识性护栏”,以确保竞争不致演变为冲突。尽管在如何管控分歧上,中美存在不同看法,但在管控分歧、防止关系脱轨失控的目标上,中美是一致的。
除了上述四点共识之外,两国元首还就各自国内情况进行了交流。习近平主席向拜登介绍了中国发展道路和战略意图,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鲜明标识,提出“三个不会变”: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著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拜登也表示双方应通过开诚布公和坦率对话,增进对彼此意图的了解,确保两国竞争是公平、健康的,而不会演变成为冲突。
综上可见,此次元首视频会晤确实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正能量,提供了新动力。无论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点原则”“四大优先”,还是拜登提出的“两不一无”(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均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会后,中美合作也有一些早期收获,如记者签证、能源合作、体育交流等。
但是,中美关系的深层矛盾并不会因一次元首会晤而消弥,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力量和因素也还在。美方在元首视频会晤前一再呼吁民众降低预期,这反映出美国内在中美关系上存在意见分歧。一边厢确有一部分人期待中美关系好转,一边厢也有一部分人主张继续对华用强,拜登政府担心对华缓和关系会遭致强硬派批评。当前,美国内有一批强硬分子继续在中美关系上兴风作浪,元首视频会晤刚结束,便有共和党籍议员呼吁拜登当局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甚至全面抵制。美国本届国会出台了300多项反华议案,包括“2021南海和东海制裁法案”等在内的一批反华议案正在审议之中。这些反华议案一旦通过,将成为美国处理对华关系的法律依据,进而对中美关系构成长期、负面的影响。从拜登政府自身看,其执政能力面临挑战。拜登任期前9个月的支持率下降幅度超过二战以来的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且支持率还在继续下降。即便拜登有发展中美关系的愿望,恐怕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拜登也不会放弃在涉我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挑战中国。其不久将召开所谓世界“民主峰会”,继续对华打“民主人权牌”;在台湾问题上,拜登政府还将继续加大对台支持,给两岸关系制造困难。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有实质性差异,美方只谋求跟中方在台湾问题上建立危机管控机制,而不是寻求解决危机产生的根源。拜登政府继续打“台湾牌”,中美关系发生冲突和危险的可能性不能低估。著眼明年,随著美国中期选举的来临,美国内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将更加凸显,中美关系改善面临的国内政治制约将更加大。
因此,中美关系要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还需要双方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中方发展中美关系的意志是坚定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著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元首视频会晤隔天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艾伦举行对话。在回应元首视频对话后下一步将如何做时,沙利文指出,美方的政策将分为几类:一是在美中需要密切协调的领域开展合作,如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领域;二是在美中历史上曾共同努力而如今面临直接挑战的领域开展合作,如伊朗问题;三是有效管控分歧,如台湾问题;四是继续寻找美中经贸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美方还寻求与中方“开始推进关于战略稳定的讨论”。虽然中美在上述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但其中大多数领域美方更有求于中方。如果美方不能在中方关心的其他一些涉华议题上做出政策调整,继续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等问题上对华打压,中美双方的合作也会受到影响。一句话,元首视频会晤后的中美关系要走上正轨,还需双方付出巨大努力。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2月号
编辑:魏小旋
校对:赵 欣
监制:姚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