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公评论:新选制的新底色 新民主的新气象

日期: 2021-11-09 来源: 紫荆
字号:

文|吴志斌


香港立法会换届选举将于12月19日举行,提名期自10月30日起展开。根据选举事务处的统计,直至11月8日,10个地方选区、28个功能界别及选举委员会界别的选举主任,一共累计接获111份提名表格。香港选举和谐有序地展开,在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今次选举是完善选制的实践,是香港重新定义民主、践行优质民主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但是,总有部分跳梁小丑要搭外媒的台,拼命抹黑。早在9月中下旬,BBC的中文新闻网站刊登了一篇名为《香港选委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选委会1488人中只有一人不属建制派》的文章,意图抹黑选举。此文更是多番引用了畏罪潜逃外地的乱港分子罗冠聪、许智峰等人的言论。面对部分披著民主外衣的乱港势力恶意揣测和抹黑,对此,笔者还是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形成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


本次选举是不是搞“清一色”,若是非建制人士如此偏爱这个词,笔者也是毫不忌讳地公开宣称,经过完善制度之后的选举,是“清一色”,只是此“清一色”非彼“清一色”。所强调的“清一色”的底色是爱国的本色,是一次建立在尊重“一国两制”,实现“爱国者治港”的基础上的选举实践,是形成以和谐、有序、竞争为核心的香港民主新底色为最终目标。


综观香港回归以来的选举史,与其说是选举,不如说是一次次的撕裂,充斥著乱港势力的谎言、暴力,一些人打著“民主”的旗号,将民生福祉变成个人和党派的私利和筹码,这使得每一次的选举,都会造成社会的矛盾再一次激化,每一次的撕裂没有愈合,又造成新的伤痕。长此累积,社会撕裂的创伤,又会演变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所以,将爱国的底色成为选举棋盘上的大背景,是让选举回归选举应有的初心。


我们不妨再以一幅画来作比喻,“清”的“爱国底色”是洁白无暇的画纸,唯有底纸是乾净的,这幅画才能有最基本的观赏价值──正如参选人是爱国爱港者,是“一国两制”的拥护者,他们才能有入场券,来进入立法会议员的选举名单上。其次,在有了底色之后,我们品画要看画的质量──即我们需要对选委候选人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这幅画是不是立体──正如判断候选人是否具有人格的独立性和时局的把握度;这幅画是不是具有层次感──正如审视候选人是否具有能力掌控大局,多方位服务能力,多方面关心社会的行动力;再如这幅画是不是具有意境──正如考核候选人是否具有高瞻远瞩,放眼世界,胸怀家国的基本情怀。目前的选举形式,在大方向是和谐的,具体层面是竞争的,主要目标是向上的,这足以体现了新选制下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最终使得香港的政坛形成和谐进取、活泼健康、为民为国、为港为家的新局面,新气象。


选出真正为民服务的议员


笔者作为选委会委员,过去一周来最多的工作就是接听要求提名的电话或接见提名人,他们都亲自前来向我介绍政纲,呈现过往政绩以寻求获得提名。在接触过程中,我感觉到在新选制下,所有试图参选的人士,无论其是什么政治光谱,具有什么政治倾向,没有人觉得是可以轻轻松松“躺赢”。这种认真且紧张的选举势态,是香港自回归以来不曾有过的新风貌。候选人之间的竞争促使他们走入民间,了解民意,听取民声,这样的香港管治人才,才能真正为民谋福祉。


这个世界上无绝对的“民主”尺度,我们与其追随西方、模仿西方,不如扪心自问,哪种选举适合香港?多年来,亚洲许多国家一再发生军事政变,这难道还不能给我们敲一个警钟,来反思西方的民主神话为什么在亚洲会屡屡水土不服?


(作者系中国侨联委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


来源:大公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大公评论:新选制的新底色 新民主的新气象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