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表示,施政报告以具突破性和前瞻性的思维,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第一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概念及策略思维上大幅度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行动纲领,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前景谋定新方略。北部都会区集合港深两地优势,汇聚海内外人才,成为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对粤港澳企业来说包含了庞大机遇,希望未来特区政府和粤港澳的企业家一起将愿景和机遇逐步化为现实。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连同继续发展的金融服务重点“维港都会区”,这个“南金融、北创科”的“双重心布局”,将更有效配置珍贵的土地和人才资源,引领相关的基建、设施和服务配套,营造更便捷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此发展布局下,香港的南北两端将呈“哑铃式”的发展,盛载著两大经济引擎,让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打破以往“南重北轻”及“职住不平衡”的情况,并可改善现时南下的交通压力。政府会马上展开相关工作,研究跟进其中建议。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北部都会区对香港长远发展非常重要,是投资而非单纯支出,可以透过融资等不同方式筹集资金,不担心“北部都会区”会对本港构成财政负担。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表示,本港地少人多是阻碍创科发展的瓶颈,今次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会与落马洲或新田一带地方,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并会联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带来创科发展机遇。
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克勤表示,香港回归多年以来,已经没有新型的新市镇去发展,而房屋问题亦受著土地的限制所困扰,对民生有很大的影响,北部都会区发展为香港经济、土地供应提供愿景及希望。前海与“北部都会区”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希望香港和深圳合作去发展,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黄国健表示,希望为北部都会区发展制定流程时间表,要与大湾区经济发展融合有时效性上关联,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要一往直前做好发展,切勿再像过去一样,受到程序、政治或社会的杂音所干扰,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
经民联主席、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表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计划除了有助解决香港市民的住房问题,更涉及香港未来的整体发展,投资发展亦将带来充足可观的回报,不应“未做先担心”,建议政府可考虑推出债券,以纾缓现金流不足的压力。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表示,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将为新界北乃至整个香港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民建联访问了939名市民,84%受访者支持北部都会区发展。期望政府尽快落实具体细节,在执行部门及机制上作出优化,以精简程序的方式压缩发展时间,加快完成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计划成立“香港北部都会发展联盟”,负责宣传推广北部都会区, 并且提供建议给政府参考,也期望能做到促进政府与民间交流的桥梁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新民党常务副主席黎栋国认为,北部都会区属香港未来鸿图大计,计划能切实解决香港房屋问题,同时比邻深圳高新科技地带,有望加紧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来新机遇、新景象,计划充分显示行政长官对解决香港住房问题花了极大心思。
香港中华总商会表示,北部都会区发展建设,透过地理特征、经济功能、生态环境、交通联系及发展政策等具体规划,形成一个具规模的城市空间布局,既满足本港经济和民生发展需要,同时为强化香港与深圳合作做好积极部署,期望特区政府尽快公布都会区的具体细节,积极听取社会各持份者意见,共同为香港长远发展筹划新方略。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认为,北部都会区这项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发展规划有助于优化香港的空间布局,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地供应,还可为本港产业的多元发展缔造机遇和条件,更可透过发挥港深优势互补、激发边境经济的潜力,帮助香港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未来北部都会区将成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表示,行政长官以更宏观的角度,一定程度为香港未来发展作出勾画,让大家看到将来香港“维港都会区”“北部都会区”互相辉映的远景,令人振奋。
香港工业总会表示,北部都会区发展有助业界解决长久以来在港发展先进工业的土地掣肘,相信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将会助厂商更确实部署在港投资先进制造业,并善用边境的地理优势,与大湾区的产业群深度合作。
打鼓岭区乡事委员会主席、北区区议会议员陈月明表示,打鼓岭区是香港的一片“宝地”,居民希望该区得以发展,港府可以同深圳合作互助互利,推动人流、物流、经济流,大力推动发展口岸经济,带动本港经济发展。
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前主席梁福元称,希望政府用不同的方案去征收土地,或者公私营合作发展,最好多征询乡议局、乡事和持份者意见。
北区凤凰湖村原居民易渭东表示,有发展每个人都很开心,希望政府能跟村民沟通,商讨如何安排让农民不用搬迁。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1月号
编辑:魏小旋
校对:赵欣
监制:姚润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