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陈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提出建设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致力把新界北打造为宜居、宜业及宜游的都会区。整个愿景令人眼前一亮,当中释放的土地和住房也有助缓解香港住屋问题,但要令理想化为现实,还得靠政府的长远承担和智慧。
过往新界边境土地规划一直为人诟病,配套发展远落后于大势及市民需求,今次的「都会区」构思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思维,不仅把新界北接深圳前海合作区,发挥协同效应,也改变了传统港岛中环中心商业区格局,新界居民毋须再长途跋涉到市区上班,可说是香港规划发展的一大突破。
但整个构思发展估计长达20年,为免好计划沦为空中楼阁,当局必须与持分者加强沟通,排除阻力,集思广益。事实上,特首也派了定心丸,已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报告书中提出会大刀阔斧精简法定和行政程序,并预料明年提出修例;又指会制订滚动式十年建设进度计划,每年更新达标情况,相信这些措施也有助整个都会区概念的落实。
针对坊间质疑「都会区」计划远水不能救近火,特区政府必须多条腿走路,尤其是「㓥房」、「笼屋」已惨变「香港特色」,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亦多次表示要香港社会安定,房屋问题必须解决。因此,当局在增加过渡性房屋和觅地增建公屋等方面,仍然要加把劲,不能拖,尽快实现3年上楼的目标,让基层「告别㓥房」。
昔日,香港人同心努力,灵活变通,令小渔村摇身成为国际大都会。今天,尽管住房问题既大且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盼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香港开创新局面,与国家共创辉煌。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民建联副主席 新社联理事长
编辑:张桔馨
审稿:黎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