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央主导实施香港国安法及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大背景下,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本届特区政府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出了大刀阔斧的大规划,指出了发展的新方向,打开了香港的新局面,值得社会各界认真解读和支持。
所谓的大规划,是指规划的牵涉范围大,受惠的市民多。今年的施政报告,重点在于大力发展香港的北部,把元朗及北区打造成香港的第三个CBD。依据施政报告的规划 ,整个北部都会区的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占香港土地面积超过4份1,其面积较香港现有的两个核心商业区,即中环及东九龙还要大得多,预期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创造约65万个就业职位,成为香港面积最大、就业职位最多、最多人居住的一个核心商业区。
新方向,是指香港北将成为香港发展的新方向。过去,香港的商业项目及就业职位高度集中于维港两岸,多数优才专才白领也是在维港两岸上班,周末也多数前往维港周边的商业区娱乐,我们绝少会听到有人跨区到北部上班,假日时更不会相约在北部消遣。然而,随著特区政府大力发展香港北部,大量的新建屋苑、商业楼宇、购物商场、创科设施会在北部都会区落成,香港北部都会区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最新方向。
新局面,是指香港将迎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香港与深圳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北部都会区有战略性的地理价值,就是与深圳相连,现时由深圳湾至莲塘口岸,共有7个陆路口岸,是港人往返内地最常穿越的区域,也是内地人来香港最便捷的地方。然而,过去由于北区、元朗、屯门等地的低度发展,区内的发展空间、商业用地、基建设施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凝聚港深人才,吸引港深优质项目,促进港深融合发展的地区。然而,随著愈来愈多港深陆路口岸采用“一地两检”及24小时通关,以及特区政府积极建设北部都会区,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北部都会区将能够吸引大量的港深合作项目,吸引大量的大湾区人才,让香港更深度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把握大湾区机遇。
中联办骆惠宁主任上月在“把握国家‘十四五’机遇 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宣讲会上致辞表示,“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解决各种问题的金钥匙。”并强调“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透过发展北区都会区,增加大量房屋及商业用地供应,过去困扰港人的住屋及经济动力不足的问题可望得到改善,但特区政府仍然必须加快脚步,提速发展,紧记“慢进也是退”的训诫!
编辑:戴晓盈
校对:邸倩
监制:连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