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回首过往沧桑,中华民族在辛亥革命精神的引领下,用血和泪写下交织著苦难与辉煌的历史篇章,其中包括清廷割台后,台湾同胞对日本殖民者进行不懈抗争的英勇史迹。台湾早于1945年光复,但未经几年,又因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与大陆分隔至今逾70年。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本文欲藉回顾台湾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期许素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文|台北 纪欣
9月23日,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机构负责人、香港各界嘉宾、辛亥革命先贤后裔、有关专家学者等约500人出席。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新党前主席郁慕明等人均寄来贺信,并在大会上宣读(本刊实习记者 梁诗颖 摄)
百年前辛亥革命与台湾抗日
一、孙中山三次到台湾
辛亥起义前后20多年,孙中山十分关切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先后三次来台。第一次来台是他遭清廷通缉,在伦敦被捕,脱险后经日本在1900年9月28日抵达基隆、台北,直至11月上旬离台。在台42天期间,孙中山组织革命队伍,策划在广东惠州武装起义,并在台设立临时指挥中心。当时有不少台湾青年渡过海峡加入革命队伍。
第二次是在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化名“汪国权”经日本秘密到台,住在台北梅屋敷(今台北中山北路“国父史迹纪念馆”)。他这次在台停留只有十多天,而且日本警卫森严,但他仍见到一些革命党人,从廖进平手中得到其父廖乾三向台湾士绅募集的6万元经费,也留下一些“博爱”、“同仁”等墨宝。
1917年,北方军阀跋扈,孙中山南下广州推动护法运动,得到台中望族林祖密的支持。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辞大元帅职务,1918年6月上旬从汕头抵达基隆,日本殖民当局拒其入境,只好转赴日本。
二、台湾抗日运动深受孙中山影响
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已将台湾作为重要活动基地,并广收台籍人士参加革命组织。台湾先后成立了“台湾兴中会”(1897)、“台湾同盟会”(1910),“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1912)。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上”。在开国大典后,他接见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台湾战士罗福星时表示,“台湾一定要收复”。
武昌起义成功后,台湾掀起新一波的武装抗日起义。其中,1912年刘乾领导的“林圯埔起义”、1913年罗福星领导的“苗栗起义”、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起义”,震撼全岛,带给日本殖民当局很大打击。罗福星在起义时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撰写《大革命宣言书》指出光复台湾是为“雪国家之耻”、“报同胞之仇”;起义失败受审时表示,起义的目的是“使本岛复归中国所有”。
1922年1月,在北京的台湾青年学生创立“北京台湾青年会”,明确提出“台湾者中国人之台湾”口号。
三、孙中山精神长存台人心中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噩耗传来,《台湾民报》发表《哭望天涯悼伟人》,“新文学之父”赖和撰写挽联:“一统雄心伤未达 九原遗恨定难消”。3月24日,台湾各界在港町文化讲座举行追悼大会,数千人在雨中痛泣。北京大学台湾学生会敬挽称,“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
1927年3月,蒋渭水主持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会,呼吁与会者接纳孙中山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同年春,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告中国同胞书》中也疾呼,“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
1929年6月,孙中山奉安大典在南京举行,台湾民众党指派谢春木、王忠麟赴南京参加大典,有党员在台湾暗中聚集哀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台欢腾;10月25日,中国与日本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中方代表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宣读受降书后,日方代表前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在受降书上签字,完成接收程序,台澎完全归还中国。
两岸同庆辛亥百年破局始末
一、两岸对辛亥革命定调有所不同
一个世纪多以来,每年10月10日,两岸都各自举办纪念活动。大陆强调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致力于振兴中华、追求国家统一的精神,至今仍激励著两岸同胞为之奋斗。
在台湾,历任“总统”的“双十”演讲反映出不同的政治气氛。从蒋介石年年发誓要“反攻大陆”、重返南京庆祝“国庆”,李登辉的“中华民国在台湾”,陈水扁的“一边一国”,马英九的“民主台湾”,到蔡英文的“更好的台湾”,“中华民国”一步步与中国脱节。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会议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资料图片)
二、从倡议同庆辛亥百年到破局
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不久,两岸实现了三通直航,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新局。2009年有人倡议,两岸当局或国共两党应在2011年同庆辛亥百年。
2009年10月,“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率团去北京参访,在民革中央办公室提案,建议两岸共同举办辛亥百年的纪念活动,以体现两岸和解、中华民族团结向前看的精神,民革中央领导当场允诺将努力促成该案。
2010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有十多位政协委员正式提出“国共两党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案”,并建议先提交国共两党合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讨论,以达成共识。国台办也在之后表示,两岸同庆辛亥百年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亦有利于团结两岸同胞共同致力振兴中华。
同年7月10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贾庆林在致辞时表示,“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至今激励著我们为民族团结富强而奋斗”,但闭幕时的两党决议并未包括合办纪念辛亥百年活动。
同年11月,代表台湾出席APEC会议的连战返台后透露,在“胡连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跟他表示,大陆会隆重举办纪念辛亥百年活动;连战认为大家应该共同缅怀辛亥百年,但不可能一起举办。该话明显透露出,马英九当局坚持“明年两岸将各办各的,不会合作”。
三、2011年两岸各庆辛亥百年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会后,来自海内外的辛亥革命后人、各界嘉宾100多人,前往武汉、南京、广州、中山,缅怀武昌起义及孙中山先生。
10月10日,马英九在台北发表“百年奋斗.民主台湾”谈话。他表示,纪念辛亥双十,也不能割裂历史,而必须呈现历史原貌,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中华民国”的存在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式;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
马英九在2012年连任后表明:今后要追求历史定位,但他在8年任内始终未恢复“国统会”、未恢复光复节为“国定”假日、未纠正中学历史课纲中的错误史观,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在他卸任时不升反降。2016年国民党失去了政权,也错失了历史赋予它结束两岸政治对立的时机。
辛亥110年看两岸关系前景
一、大陆实现统一的决心与能力更为坚强
一晃眼,十年过去了。在过去十年间,祖国大陆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更加强大,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及能力也更为坚强。201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说,“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今年7月1日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尽管2018年起,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先后打起关税战、科技战、围堵战,更大打“台湾牌”,但中国不仅从未畏缩,还反呛“中国不吃美国这一套”。9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阿富汗变天后、“9.11”事件届满20周年前夕,主动打了电话给习近平。这虽不表示中美之间从此将合作无间,但至少显示美国囿于国内外政治现实开始“平视”中国,也不想两国从竞争走向冲突。
二、民进党全面执政陷台湾于险境
在台湾,民进党2016年完全执政五年多以来,始终不承认“九二共识”,全面“去中国化”,并甘为美国抗中的棋子、急先锋,这不仅重创两岸关系,也让台湾成为“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不过,因美国始终宣称坚守“一中政策”,蔡英文不敢“法理台独”,虽也自称“中华民国台湾”,但其言行无一不在偷渡“实质台独”,例如演讲时把大陆说成“邻国”,又派“国安”“外交”人员密访美国,要求美国将驻美“台北文化经济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
面对辛亥110周年,台湾方面陆委会在去年11月11日得知全国政协常委会通过“举办辛亥11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时,就严词警告民众、团体不要参加大陆举办的“统战活动”。今年9月初公布的2021“双十”设计,不仅不见“国号”、“国旗”,而且大辣辣写著“Taiwan National Day”,坐实了民进党当局的真正立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现在的名字叫‘中华民国’”。
三、中国国民党应“聚同化异”
中国国民党向来自称是中山先生的信徒,也曾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再度沦为在野党后却不认真检讨两次败选原因,反而怪罪“九二共识”。今年9月,国民党主席竞选活动开打后,四位参选人为了争取党员选票,天天把“九二共识”挂在嘴上,却仍强调“各表”,甚至怪罪北京“漠视中华民国的定位”。这种说法无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也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何况,李登辉早在2003年就公然称“中华民国已不存在”、“中华民国不是个国家,只是个名字”,并发动“台湾正名大游行”,蔡英文如今称“中华民国台湾70年”,也掏空了“中华民国”与生俱来的中国性质,国民党岂能瞎说是“中共要消灭中华民国”?
9月25日当选国民党新任主席的朱立伦,在这次选战中,再度提出“求同存异”、“求同尊异”,自以为对大陆释出了善意,却忘了2015年5月4日他以国民党主席身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见面时,习近平就提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著眼大局,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对两岸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难题,国共两党都要勇于面对,汇聚两岸同胞智慧,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事隔6年多,朱立伦有机会再领导国民党,就应该引领台湾民意,努力“聚同化异”,以开启政治对话,逐步化解政治分歧,最终结束政治对立、复归统一作为国民党的两岸主张,这样才不愧自称为中国国民党,也才可能重返执政。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图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四、两岸统一才能振兴中华
平实而论,中国大陆过去70年的辉煌成就,与实践辛亥革命与孙中山先生的理想有密切关系:(1)振兴中华:大陆始终反对外国干涉内政,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2)为人民谋福祉:大陆超前实施了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致力于“共同富裕”;(3)国强不霸:大陆谨守了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精神,并提出各国“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
当然,众所周知,国家统一是孙中山先生平生最大的愿望。百年前他就明确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两岸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也让台湾同胞在百年后再次面临抉择,是要继承并发挥爱国主义传统,把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共谋民族复兴作为自己无上光荣的事业,还是要作分裂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国家统一不只是大义所在,也势在必行、不可回避,至于用何种方式统一,则决之于台湾人民的选择。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愿两岸中国人为国家统一、振兴中华,继续奋斗不止不休!
(作者系台湾《观察》杂志社社长,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党原主席 )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0月号
编辑:赵 欣
监制:黎知明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