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央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方案”),17日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成立。这标志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提速增效,澳门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迈进深度融合新征程。
文|北京 林东晓
9月17日上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图:中新社)
近期,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好消息接连公布。9月6日,中央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对深圳前海合作区予以“扩区扩容”;8日,连接珠海和澳门的第5条陆路跨境通道——青茂口岸开通启用;16日,全国青联公布助力港澳青年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的8条措施。系列支持港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一气呵成”,开放力度之大、共建程度之深、体制机制之新、红利叠加之密、贯彻落实之快前所未有,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港澳各界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
“横琴方案”作为中央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澳门长远发展擘画新蓝图、指引新方向、缔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尽管7月下旬澳门社会已盛传琴澳合作将有“好消息”,“横琴方案”的重磅新政仍远超各界预期。
“横琴方案”明确了“横琴使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四个战略定位”,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四项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横琴方案”规划了“横琴进程”。方案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在横琴开发迈入第13个年头之际,明确未来14年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2024年“初步实现”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2029年“取得显著成效”,2035年“基本实现”各项目标。这与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进程相衔接,并明确有关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等具体指标,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有助于各方对照检视横琴阶段性建设成效,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横琴方案”坚持“开发横琴就是为了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以“琴澳一体化”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既是聚焦突破发展瓶颈和现实困难的“及时雨”,更是明确“横琴2035”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的“长效策”,充分体现伟大祖国永远是澳门发展的坚强后盾。
“横琴方案”拓宽澳门发展的产业空间,把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内地的产业、市场、研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澳门发展新的“四大产业”。图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图:新华社)
“横琴方案”最大亮点是“新”和“深”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以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率先在改革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彰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气魄。
长期以来,澳门受制于“地狭水浅、人才缺乏、产业结构单一”等客观条件局限,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博彩观光业,缺乏新产业发展空间和动力,成为经济、民生深层次矛盾的根源,新冠肺炎疫情更凸显了澳门经济的脆弱性。横琴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和横琴共生共荣的“大澳门梦”,堪称“中国梦”的澳门篇章。2009年国家决定开发横琴,推动这座昔日“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荒岛迅速蜕变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但也产生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服务澳门特征不够明显、与澳门一体化发展有待加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任重道远等新问题。
“横琴方案”推进粤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进一步把横琴打造为“特区之中的特区”,大胆突破琴澳合作体制机制障碍。“大澳门”梦想前所未有地照进现实,迎来实实在在的多重发展机遇。
一是拓展澳门发展的地理空间,突破性地提出“一线关”和“二线关”分线管理模式,构建琴澳一体化高水平开放体系。琴澳之间的“一线关”管人不管货,人员往来实行便捷的出入境手续,货物“一线放开”备案管理、简化申报程序;横琴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的“二线关”管货不管人,人员进出不设限制,货物“二线管住”依法办理海关征税。这有助于激活人、财、物、信息在琴澳之间自由流动。目前,横琴岛陆地面积106平方公里、为澳门3倍多,人口8.6万,仅为澳门1/8。琴澳一体化,为澳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二是扩大澳门参与管理的权限,突破性地创立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崭新体制机制。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和执行委员会(执委会)成立。管委会统筹决定规划、政策、项目和人事等重要事项,主任由广东省省长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共同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澳门特区行政法务司司长担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由粤、澳、珠三方指派。执委会是承担经济和民生管理职能的法定机构,主任由澳门特区经济财政司司长担任,副主任由粤、澳、珠三方指派。下设行政、法律、经济、金融、商事、财政、统计、城建、民生等范畴的9个部门。这为澳门居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充实了内涵、开辟了新路。
三是拓宽澳门发展的产业空间,把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内地的产业、市场、研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澳门融入国家全面开放的“双循环”大格局。鼓励澳门发展新的“四大产业”,即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鼓励澳门居民前往横琴发展。实施“澳人澳税”“减税聚才”,加快推进“澳门新街坊”建设,推进交通基建等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形成与港澳趋同的生活环境。预计10年内将吸引3-5万港澳居民到横琴工作、居住。推动澳门更深度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家“内循环”。鼓励粤澳合作“并船出海”,更好发挥澳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支持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高标准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参与国家经济“外循环”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五通”示范。
澳门以往的成功得益于“路子对、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澳门发展空间拓展后,经济适度多元化将更加“好戏连台”。只要找准“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最佳结合点,粤澳两地融合发展将更加相得益彰。澳门的开放搭配内地的效率,可望实现“两制”更好的交汇融合,产生更加积极的“化学反应”。
粤澳深度合作征程漫漫,还需克服多重挑战。一是需要坚持创新和突破,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上下内外全方位联动,持续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子、破解新问题,推动顶层设计真正落地。二是横琴发展的视野需要更加广阔,实现好澳门发展和内地发展的有机统一。横琴合作区面向庞大的内地市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拉动珠江口西岸发展、推动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三是需要和原有规划相对接。横琴已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粤澳深度合作区“四区叠加”,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有一定发展基础、积累多重政策红利,不同定位各有侧重。需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衔接原有规划基础上巩固提升。
“横琴方案”鼓励澳门居民前往横琴发展。实施“澳人澳税” “减税聚才”,加快推进“澳门新街坊”建设,推进交通基建等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图为在珠海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自助查验通道,旅客使用设备办理过关手续(图:新华社)
“横琴方案”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一是体现了“一国”的原则性和底线越牢固,“两制”的灵活性和探索空间越广阔。近年来,港澳相继完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在特区管治架构中贯彻“爱国者治港治澳”根本原则,捍卫“一国”有了更坚实的保障,“两制”之间的合作联动也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未来,横琴、前海等合作区建设的纵深推进,仍将坚持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前提。
二是推动“一国两制”进入更加紧密融合的新阶段。横琴开发已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升到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的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新阶段。“一国两制”不仅是和平解决领土回归、国家统一的方针,还要考虑领土回归后融入国家主体、实现一体化的问题,实现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统一。“两制”不是把港澳“区隔”“割裂”于国家主体的理由,而是互补和融合的动力。港澳更主动、深入参与国家建设,可以实现“两制”相互借鉴、协同发展。
三是开启“一国两制”实践的竞争新赛道。澳门承担著探索与国家主体深度融合的新任务,要做出新示范。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不无羡慕地指出,澳门深度参与横琴合作,“走香港从未走过的路”,“香港必须向澳门学习融合的艺术”。在国家改革发展热潮涌动,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港澳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全运会”的参赛选手,需要各界共同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准机遇,乘势而上,力争上游。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0月号
编辑:李博扬
监制:周马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9月5日,中央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方案”),17日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成立。这标志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提速增效,澳门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迈进深度融合新征程。
文|北京 林东晓
9月17日上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图:中新社)
近期,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好消息接连公布。9月6日,中央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对深圳前海合作区予以“扩区扩容”;8日,连接珠海和澳门的第5条陆路跨境通道——青茂口岸开通启用;16日,全国青联公布助力港澳青年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的8条措施。系列支持港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一气呵成”,开放力度之大、共建程度之深、体制机制之新、红利叠加之密、贯彻落实之快前所未有,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港澳各界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
“横琴方案”作为中央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澳门长远发展擘画新蓝图、指引新方向、缔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尽管7月下旬澳门社会已盛传琴澳合作将有“好消息”,“横琴方案”的重磅新政仍远超各界预期。
“横琴方案”明确了“横琴使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四个战略定位”,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四项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横琴方案”规划了“横琴进程”。方案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在横琴开发迈入第13个年头之际,明确未来14年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2024年“初步实现”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2029年“取得显著成效”,2035年“基本实现”各项目标。这与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进程相衔接,并明确有关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等具体指标,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有助于各方对照检视横琴阶段性建设成效,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横琴方案”坚持“开发横琴就是为了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以“琴澳一体化”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既是聚焦突破发展瓶颈和现实困难的“及时雨”,更是明确“横琴2035”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的“长效策”,充分体现伟大祖国永远是澳门发展的坚强后盾。
“横琴方案”拓宽澳门发展的产业空间,把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内地的产业、市场、研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澳门发展新的“四大产业”。图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图:新华社)
“横琴方案”最大亮点是“新”和“深”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以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率先在改革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彰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气魄。
长期以来,澳门受制于“地狭水浅、人才缺乏、产业结构单一”等客观条件局限,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博彩观光业,缺乏新产业发展空间和动力,成为经济、民生深层次矛盾的根源,新冠肺炎疫情更凸显了澳门经济的脆弱性。横琴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和横琴共生共荣的“大澳门梦”,堪称“中国梦”的澳门篇章。2009年国家决定开发横琴,推动这座昔日“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荒岛迅速蜕变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但也产生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服务澳门特征不够明显、与澳门一体化发展有待加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任重道远等新问题。
“横琴方案”推进粤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进一步把横琴打造为“特区之中的特区”,大胆突破琴澳合作体制机制障碍。“大澳门”梦想前所未有地照进现实,迎来实实在在的多重发展机遇。
一是拓展澳门发展的地理空间,突破性地提出“一线关”和“二线关”分线管理模式,构建琴澳一体化高水平开放体系。琴澳之间的“一线关”管人不管货,人员往来实行便捷的出入境手续,货物“一线放开”备案管理、简化申报程序;横琴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的“二线关”管货不管人,人员进出不设限制,货物“二线管住”依法办理海关征税。这有助于激活人、财、物、信息在琴澳之间自由流动。目前,横琴岛陆地面积106平方公里、为澳门3倍多,人口8.6万,仅为澳门1/8。琴澳一体化,为澳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二是扩大澳门参与管理的权限,突破性地创立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崭新体制机制。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和执行委员会(执委会)成立。管委会统筹决定规划、政策、项目和人事等重要事项,主任由广东省省长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共同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澳门特区行政法务司司长担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由粤、澳、珠三方指派。执委会是承担经济和民生管理职能的法定机构,主任由澳门特区经济财政司司长担任,副主任由粤、澳、珠三方指派。下设行政、法律、经济、金融、商事、财政、统计、城建、民生等范畴的9个部门。这为澳门居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充实了内涵、开辟了新路。
三是拓宽澳门发展的产业空间,把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内地的产业、市场、研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澳门融入国家全面开放的“双循环”大格局。鼓励澳门发展新的“四大产业”,即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鼓励澳门居民前往横琴发展。实施“澳人澳税”“减税聚才”,加快推进“澳门新街坊”建设,推进交通基建等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形成与港澳趋同的生活环境。预计10年内将吸引3-5万港澳居民到横琴工作、居住。推动澳门更深度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家“内循环”。鼓励粤澳合作“并船出海”,更好发挥澳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支持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高标准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参与国家经济“外循环”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五通”示范。
澳门以往的成功得益于“路子对、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澳门发展空间拓展后,经济适度多元化将更加“好戏连台”。只要找准“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最佳结合点,粤澳两地融合发展将更加相得益彰。澳门的开放搭配内地的效率,可望实现“两制”更好的交汇融合,产生更加积极的“化学反应”。
粤澳深度合作征程漫漫,还需克服多重挑战。一是需要坚持创新和突破,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上下内外全方位联动,持续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子、破解新问题,推动顶层设计真正落地。二是横琴发展的视野需要更加广阔,实现好澳门发展和内地发展的有机统一。横琴合作区面向庞大的内地市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拉动珠江口西岸发展、推动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三是需要和原有规划相对接。横琴已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粤澳深度合作区“四区叠加”,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有一定发展基础、积累多重政策红利,不同定位各有侧重。需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衔接原有规划基础上巩固提升。
“横琴方案”鼓励澳门居民前往横琴发展。实施“澳人澳税” “减税聚才”,加快推进“澳门新街坊”建设,推进交通基建等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图为在珠海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自助查验通道,旅客使用设备办理过关手续(图:新华社)
“横琴方案”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一是体现了“一国”的原则性和底线越牢固,“两制”的灵活性和探索空间越广阔。近年来,港澳相继完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在特区管治架构中贯彻“爱国者治港治澳”根本原则,捍卫“一国”有了更坚实的保障,“两制”之间的合作联动也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未来,横琴、前海等合作区建设的纵深推进,仍将坚持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前提。
二是推动“一国两制”进入更加紧密融合的新阶段。横琴开发已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升到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的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新阶段。“一国两制”不仅是和平解决领土回归、国家统一的方针,还要考虑领土回归后融入国家主体、实现一体化的问题,实现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统一。“两制”不是把港澳“区隔”“割裂”于国家主体的理由,而是互补和融合的动力。港澳更主动、深入参与国家建设,可以实现“两制”相互借鉴、协同发展。
三是开启“一国两制”实践的竞争新赛道。澳门承担著探索与国家主体深度融合的新任务,要做出新示范。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不无羡慕地指出,澳门深度参与横琴合作,“走香港从未走过的路”,“香港必须向澳门学习融合的艺术”。在国家改革发展热潮涌动,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港澳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全运会”的参赛选手,需要各界共同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准机遇,乘势而上,力争上游。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0月号
编辑:李博扬
监制:周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