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生产许可审定委员会(PCB)中间会议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是在C919飞机批生产首架机即将进入总装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标志著自2019年C919飞机批生产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是C919飞机项目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隆重献礼。
文|北京 柳道明
2020年10月31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2020南昌飞行大会上进行飞行表演。这也是 C919 首次在航展上进行飞行表演(图:新华社)
大飞机制造——世界大国的标配
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架大型客机,需要线缆近千根、导管两三千根、管线近百公里,零部件总数达数百万个。海量的飞机零部件需要按照复杂精细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并达到能够安全飞行五六万个小时的标准,这是对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科技水平、人才富集度和工业体系完善度等的全面和超强考验。所以,大飞机制造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王冠”和“大国标配”。
制造大飞机承载著几代中国人的航空梦。C919的问世,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具有制造大飞机能力的国家。大飞机与高铁、国产航母、深海潜水器、空间站一道,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大国重器”。
2014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从2007年2月国务院批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到2015年11月C919总装下线,再到2017年的成功首飞,到目前的批生产首架机即将进入总装阶段,中国人走出了一条壮丽的“大飞机”逐梦之路。
C919名称中的C,既是中国(China)的首字母,又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的首字母,它代表著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波音(Boeing)飞机和空客(Airbus)飞机,这个C也代表了跻身世界一流的志向和决心。9是单数数字中最大的一个,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则代表中国首款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全机长约39米、高约12米、翼展近36米。标准航程为4,075公里,最大航程可达5,555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新加坡的飞行距离。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
C919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有观点认为C919的发动机、航电核心处理系统、部分材料都是从国际市场采购来的,是一个“黄皮白心”的“攒机”。这是不科学、不专业的看法。从全世界来看,民航飞机的生产主要采用主制造商和供应商模式。民航大飞机的研制、生产和服务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价值链。在每个环节,主制造商自主选择供应商,以求优势互补,获取最佳集成效果。大飞机的发动机、机载设备系统、航空材料,主要采用专业化、国际化的研制、生产、供应和服务模式。
以空客公司为例,空客拥有1,500多家供应商,分布在27个国家,有30%的零部件是在美国制造的;波音也有60%以上的零部件转包给其他供应商,35%在日本制造,中国企业参与制造了8,000架左右波音飞机。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大飞机制造业界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人们都可以把买来的零部件组装并让它飞起来,全球就不会只有两家大飞机制造商了。”
C919采用的正是与国际接轨的主流生产经营模式。从供应商水准看,来自国外的大多数供应商都是世界500强企业。有效地与高素质供应商开展合作,达至供应商供货日程与大飞机研制生产全程严格同步,有利于促进中国航空工业素质提升。通过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带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群体性突破。
除了总体集成,C919的知识产权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机体结构设计和平台搭建,二是后续适航验证和系统综合验证能力,三是供应商管理能力,四是市场服务和运营能力。C919从顶层设计就是自主进行的,图纸由中国人员自主规划,系统由中国人员自主承担整体设计,大飞机所需零部件的技术指标要求也是中国人员提出。此外,大飞机的关键系统也采用了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可以理直气壮地说,C919是自主创新的硕果,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

2015年11月2日上午10点,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总装下线,驶出机库,正式向全球公开亮相(图:中新社)
国产大飞机——广阔民航市场的弄潮儿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国加快完善运输机场布局,提升枢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多个城市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民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扩大机场覆盖范围,到2025年,全国运输机场新增30个以上,力争全国运输机场设计容量达到20亿人次。
市场对民航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2020年11月,中国商飞发布的《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年)》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8,725架,其中支线飞机380架,窄体飞机6,450架,宽体飞机1,590架,市场价值约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97万亿元,平均年需求4,500亿元人民币。
窄体客机的需求量为每年平均300架左右,假设未来C919在国内能够达到三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则C919飞机年平均交付量有望达到100架。目前,已经交付的ARJ21-700飞机的售价是国外同类机型庞巴迪CRJ-900价格的86%,因此,按照ARJ21-700的定价比例,预测C919的售价约为0.8亿美元。据此,未来C919的年销售额有望达到80亿美元。
今年3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家启动用户,与中国商飞在上海正式签署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东方航空将成为全球首家运营C919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统计资料显示,除了东方航空等国内企业的订单之外,C919还收到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订单,包括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截至今年9月,C919大飞机的订单总量已经突破了1,000架。
C919除了自身巨大的市场价值外,还将拉动金属材料、冶金加工、数控机床、动力控制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其对关联市场的拉动将达万亿元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到C919的研制过程中,其中供应商或者潜在供应商有70家左右,C919已经催生一条庞大复杂的产业链。
近水楼台先得月。C919制造商中国商飞所在地上海率先布局。今年9月,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目标直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聚区。随著C919的生产和交付,以及其他重要航空产品的研发生产,我国正在加速形成以上海、沈阳、西安、成都、南昌等为核心的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中部五大航空产业集群。
更令人欣慰的消息是,中国远程宽体客机C929也在研发设计中,基本型航程为12,000公里,标准三舱280座。逐梦“大飞机”的中国人,正在新时代的强国之路上突飞猛进。
(作者系国家部委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0月号
编辑:李博扬
监制:周马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