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幕的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代表团共摘得六枚奖牌,包括一金二银三铜,创下自1952年首度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彪炳的战绩,在香港掀起一股全民奥运热。担任本届奥运会香港代表团团长的贝钧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港队取得好成绩令人喜出望外,这是运动员和各方面一同努力的结果,为香港社会注入正能量,更推动香港体育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本刊记者 李博扬 黎知明
贝钧奇(本刊记者 李博扬 摄)奥运会的“香港奇迹”为港人注入正能量
记者: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有史以来最好成绩,您作为中国香港奥运代表团团长,如何评价这次香港运动员的表现?这对香港的体育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贝钧奇:一金二银三铜创造了历史性成绩,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六面奖牌夺得相当精彩,我作为东京奥运中国香港代表团团长,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见证整个过程,使我毕生难忘——张家朗力压群雄,在男子花剑个人赛项目夺金;“混血女飞鱼”何诗蓓在女子100米和200米自由泳项目上都摘银,更双双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香港第一人;我是看著李慧诗长大的,很高兴她再次在女子自行车个人争先赛项目中获得佳绩;曾夺得两面亚运会金牌的“体操王子”石伟雄和在世界比赛中名列前茅的空手道运动员刘慕裳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这是运动员和各方面一同努力的成果。
之前受到“修例风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香港可谓度过了一段“苦闷岁月”,社会气氛比较压抑。奥运会上惊艳的“香港奇迹”,为七百多万港人注入正能量,香港社会气氛好了很多,亦带动了全民运动的风潮。在过去十年间,特区政府已向体育事业增拨更多资源,香港体育学院努力训练运动员,各体育总会对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香港奥委会积极协调各方面合作,这些对香港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相信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转化好这股浓浓的正能量,让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延续,鼓励不屈不挠的香港市民奋勇前行、助力香港体育再创佳绩。
8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与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为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香港代表队安排巴士巡游及返港欢迎仪式。图为参与巴士巡游的运动员、教练及其他代表队成员向沿途支持的市民挥手(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香港已准备好与粤澳联合承办全运会
记者:请谈谈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体育交流的基本情况。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背景下,您对两地体育交流有何新期待?
贝钧奇:早在1993年,我就作为广东省体操队和柔道队名誉领队,率队前往北京参加第七届全运会,结果体操队豪取五金,留下美好回忆。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体育事业共同成长进步,香港多个运动项目引进了内地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促进队伍进步和成绩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我带领包括香港各中学足球队、跆拳道队、田径队、武术队、柔道队、篮球队等百余人的香港青少年体育交流团前往北京、内蒙古等地交流访问,并与内蒙古的学生运动员一起互动练习、举行比赛。此行让香港青少年更深入了解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内地运动员最新训练成果,学习国家队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
希望香港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大湾区其它城市一起,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用好大湾区发达的交通网络等丰富资源,提升体育运动水准。
记者:过往香港承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项目、2009年东亚运动会,又将与粤澳联合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场馆设施、资源支持和民众基础等方面,香港著手做了哪些准备?
贝钧奇:与广东、澳门一起合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对于香港来说是一次难得机会,希望能争取多一些比赛项目在香港举行。同时藉著东京奥运会热潮,推动香港体育运动在特区政府、各体育总会、香港体育学院及香港奥委会支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前,特区政府正计划增加体育场地及设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可以说香港已经准备好了。除此之外,特区政府未来还将采取更多举措,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改善体育设施,包括拨出更多资源修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在校内发掘体育尖子生转为专业运动员培训等。
“十四五”规划为香港体育事业发展拓展空间
记者:俗话说文体不分家。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香港的文化地位首次写进国家规划,并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您认为文化体育应如何配合发展,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贝钧奇:我一直关注香港文体事业的发展,曾提出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体育盛事之都,思考如何带动香港体育更上层楼。香港发展一直与国家发展和国家所需紧密相连,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包括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为香港体育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希望特区政府能够继续优化体育政策,增拨资源,推动体育界发展更加专业化、产业化,拓展本地及海外体育市场;研究增加用于运动员培训、集训中心的土地面积,为香港体育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此外,亦要加强支援精英运动员、教练员等体育工作者,培养香港体坛新秀,传承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0月号)
https://res.bau.com.hk/history/images/YV8xOV81NzI4ZmYxNjY2ODA0NWU4OWVmMWNmMjNkODEwOTJkNg==.png
https://res.bau.com.hk/history/images/YV8xOV81NzI4ZmYxNjY2ODA0NWU4OWVmMWNmMjNkODEwOTJk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