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就要立足眼前,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住房问题是香港民生的老大难,而㓥房中的妇女儿童境况更加堪忧。特区政府必须跟上内地思维,及早找出有效方法,缓解燃眉之急。
文|九龙妇女联会
香港㓥房户妇女儿童现况
按政府统计处2021年数据,香港现有约22万多基层市民住在㓥房,其中约近10万妇女、3万小童,人均居住面积为6.6平方米﹙71平方呎﹚,住户入息中位数为15,000港元﹙全港中位数为33,000港元﹚,每月租金中位数为4,800港元,租金占总收入的32%。不少㓥房环境恶劣:在不足一百呎的斗室内,厨厕一室、欠缺窗户、通风不畅,卫生和安全保障欠奉。稍有不慎留下火种,混合杂物导致火势一发不可收拾,严重危及住客安全。事实上,这类悲剧在香港㓥房频发,今年7月酿成一母两儿丧命的大埔㓥房火灾,便是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例子。
尽管㓥房狭小、杂乱、危险,租金却持续上升。现在的㓥房月租,动辄五千港元起跳,平均呎租比部分半山豪宅更贵。造成“细”和“贵”这个怪现象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某些㓥房位处著名校网,基层父母为了子女教育,宁愿“挨贵”蜗居㓥房,一些㓥房业主更是见状坐地起价;有的是因为㓥房邻近上班地点,为求方便而租住等等。问题症结还是因为公营房屋供不应求,以致一众基层家庭“上楼”无望。基层家庭只能继续忍受水涨船高的㓥房租金,生活窘况,令人心酸。

5月20日,香港立法会议员与居民交谈,了解她的住屋需要
疫情加剧㓥房妇女儿童的苦况
过去一年半,疫情下学生无法回校,被迫在家学习。长时间蜗居斗室,这对无论㓥房妈妈还是儿童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挑战,生活苦上加苦,个中细节,令人心碎。
对㓥房妈妈们来说,由于子女长期在家,她们需要全天候照顾子女起居饮食,根本无法外出就业。没有收入,只有支出,令家庭负担更形沉重,入不敷出继而导致关系紧张。不仅如此,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妈妈由于长期与子女在㓥房内,因子女功课、沉迷网络等原因“作困兽斗”,令她们在繁重的清洁、煮食和家务中倍感精神压力,情绪陆续出现问题。今年3月,有㓥房互助联会的调查更发现,超过七成的㓥房妈妈在疫情下出现抑郁倾向。在政府支援不足的情况下,她们坦言找不到疏导情绪的出口,有时更不禁责骂子女,损害亲子关系。
而对子女而言,㓥房和疫情对他们的影响更可能是终生的。不少医学报告和文章近年均提到,儿童在㓥房居住成长,某种程度上会窒碍他们身心健康。首先,㓥房空间小,难以添置书桌椅子,儿童需要趴床温习,有碍他们建立正确坐姿;其次,狭窄的环境令儿童无法耍乐运动,影响骨骼发展之余,居住环境恶劣,使他们感觉低人一截,变得内向自卑,不愿社交;再者,㓥房欠缺窗户,儿童容易感染疾病或患上皮肤病;最后,疫情下学童需要在家上网课,但㓥房儿童偏偏欠缺一个静心学习的地方,学习进度容易落后于同辈,一旦学业成绩不理想,又随时影响日后升学,延续隔代贫穷问题。在本会最近一次的焦点访谈中得知,妇女压力很多是来源于住屋问题。因为家庭经济、婆媳关系及单亲家庭等原因,无奈之下选择㓥房作为一个容身之地。内里故事,令人神伤。有多年因与婆家共住公屋未能上楼,感到寄人篱下的来港妈妈,一家四口租住㓥房,挤在一张床,上舖儿子睡,夫妻和女儿睡下舖,几年来夜无安枕,因为四呎床,不能平躺只能侧睡;有单亲母女,因㓥房邻居品流复杂,日夜提心吊胆;有因卫生条件恶劣,长年累月与虱、虫、鼠、蚁为伍的妈妈诉说等了六年仍未上楼;更有反映㓥房喉管陈旧,水电师傅不敢接单维修;还有妈妈因情绪问题,需见精神科医生解决抑郁症的问题⋯⋯凡此种种都是十分令人揪心。
缓解㓥房妇女儿童窘境的六项建议
今年7月,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明确指出:“当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一国两制’在香港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明景象?⋯⋯特别是现在大家揪心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㓥房、‘笼屋’。”为此,香港社会各界,特别是特区政府必须精准施策,规划与发展同步,迅速增加公营房屋供应,缩短基层市民“上楼”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令“细”、“贵”的㓥房成为历史。我们认为有六项措施实属必要:
一、增加针对居住在㓥房的妇女及儿童的适切支援,例如提供更多公营托儿服务,完善和增加“区本计划”的名额安排,让妇女可放心投入职场,改善经济能力。
二、加快翻新空置校舍,改建成临时住屋,过渡性让㓥房基层住户居住。
三、政府内成立跨部门单位,集发展局、运房局、房委会等与觅地建屋有关的部门,尽早敲定协助㓥房户“上楼”的政策方针。
四、政府积极寻土觅地,开拓建屋用地(例如落实明日大屿计划)及开辟郊野公园边缘地带,加快公屋基建速度,缩短基层市民“上楼”时间,进而解决他们的贫穷问题。
五、加强执法和㓥房的租务管理。㓥房户的恶劣环境和租金的昂贵令基层家庭苦不堪言,政府应尽快推行㓥房户租金津贴及租务管理,包括续租加幅限制降至10%,续租权“2+2”,同时制定业主滥收费用的罚则,以及水电监察检查,监管维修,严把安全关。
六、㓥房家庭因为经济拮据,不能让儿童报不同兴趣班,窒碍了孩子多元化及全人发展,由此造成机会的不平等。建议政府充分重视儿童权益和发展,向基层儿童派发多元兴趣学习券,向社会购买服务,以期培养儿童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住有所居是基本人权,安居才能乐业,社会才会安定。要根治㓥房居住问题的难度无疑很高,但诚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们深信,只要特区政府抱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订明觅地建屋路线图,规划与发展同步,团结社会大众,加快公屋建设,㓥房问题即使再顽固,也会有得到妥善解决的一天。届时,妇女不用再为住房而苦恼,儿童也能在健康安舒的环境下成长,全社会定能更凝心聚力,为香港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0月号
编辑:邸倩
校对:魏小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