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辈非常荣幸以“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身份,当选成为今届选举委员会第五界别“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的代表”成员之一。
作为选委成员,我们的其中一个职能是希望在“完善选举制度”后推动良政善治,所以晚辈希望在《施政报告》发表前向行政长官提出几点建议。
建议1 – 期望修订特区政府架构 (三司十五局)
首先晚辈认为现时特区政府的架构可以由“三司十三局”改为“三司十五局”。运输及房屋两者都是市民十分关注而亦非常庞大的议题,故此建议将运输及房屋局进行分拆。运输事务将独立出来组成运输局,而房屋议题则并入发展局的规划地政科一同管治,组成新的“房屋及发展局”。
再者,工务工程与房屋土地规划有小量重叠,但需处理问题相对较多,建议新增工务局处理有关工务工程事项。
在近年社会动荡下,越见国民及文化教育推行的重要性及的迫切性。因此晚辈建议新增文化局专责推广及执行有关事务。
建议2 – 改善新界东交通问题
晚辈几乎每天早上都行经吐露港公路,在交通方面晚辈亦有深切体会。留意到该处的塞车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建议特区政府可以考虑加建铁路“科学园站”及“草山隧道”。
曾经有相关人士提出兴建“白石角站”,我对上述建议的看法相若。特区政府可以考虑在白石角加建“科学园站”,同时在车站与科学园之间兴建一个平台连接车站与科学园。方案预计有十万人受惠,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同时“科学园站”落成后,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乘搭地下铁路的诱因,减低对路面空间的需求,继而避免路面交通阻塞。
此外,晚辈亦可以考虑兴建“草山隧道”连接大埔与大围,隧道全长约7.5公里,方便车辆前往青沙公路及三号干线,以分流车辆,市民不论出入新界东或新界西同样方便。
建议3 – 寻求土地发展空间
房屋供应是现时香港最重要的问题,故刚才建议房屋与发展局合并后需要寻找更多的土地发展空间。
填海可能是一个较长期的方法,但我们亦可考虑棕地及郊野公园边陲土地,最直接的方法也许是修订《城市规划条例》,让部份土地加快发展进程。
建议4 – 推广亲水及绿色文化
香港除了集中发展经济和科技,特区政府亦应该重视绿色文化。
建议在一些河道包括屯门河、林村河、城门河、元朗明渠,以及一些海滨公园包括东区、荃湾、观塘、中环、红磡及油塘等地方推动“亲水及绿色文化”。早于2007年,特区政府提及可以参考韩国的清溪川进行河道活化。晚辈曾经亲身到当地视察,清溪川活化工程非常成功,亦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晚辈希望香港河道可以做到相同效果,虽然现时启德河也有同样计划,我们恳切希望可以加快其他河道的活化进度。
建议5 – 建设绿色社区
特区政府可考虑建设环保运输配套,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晚辈曾经尝试以单车代步,却发现没有足够的单车径可供使用,因此晚辈尝试了一天后便不敢继续。特区政府应尽快完成兴建新界环回单车径,将单车径贯通香港,除了对通勤或休闲人士有益身心,还减少碳排放,建立绿色社区。
建议6 – 增加民政事务局权力
在地区管理上,晚辈建议下放民政事务局更多权力,包括增加资源及统筹权,特区政府可以参考内地分区管理法,让地区专员处理地区事务。
现时香港有大量的“三无大厦”遍及多区包括尖沙咀、荃湾、旺角、深水埗、红磡及土瓜湾等地方。“三无大厦”即是没有业主立案法团、没有任何居民组织及没有管理公司的大厦,为何“三无大厦”没有业主立案法团?因为部分人害怕成为业主立案法团成员。业主立案法团所肩负的责任重大,故此我建议特区政府修订第344章《建筑物管理条例》减轻业主立案法团所肩负的责任。
若然增加民政事务局的权力,该局可以分配更多资源分配及担任统筹角色,协助“三无大厦”,例如成立管理联席及购买公众责任保险以及修订《建筑物管理条例》,减轻业主立案法团的责任,使更多人乐意成为业主立案法团成员。再者,特区政府可以考虑在行政上赋予民政事务局执法及检控权,市民不用私下面对无作为的法团,增加效益。
晚辈是一名工程师,亦是管线专业监理师,如需专业意见或协助,不论是专业培训或是推广,晚辈必定躬鞠尽瘁。总括而言,增加民政事务局的权力,可以让地区事务发展得心应手。
建议7 – 紧贴国家政策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所以国家的政策、十四五规划、大湾区规划我们都应鼎力支持。
我们可以加强国民教育,让年青人知道大湾区是我们的未来。曾听说有人移民到外国后才知道中文的重要性,因为未来是中国的。这些人原本是因为不看好中国而离开,最后却需要重新学习中文。
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所以我们必须紧贴国家政策,让我们一起背靠祖国做好香港。香港精神,团结齐心,勇气夺金!
(作者黄敬博士系工程师、管线专业监察师、选委会第五界别当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