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品香论道 | 宋代香文化

日期: 2021-09-23 来源: 紫荆
字号:

| 蒋美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民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宋代的中国香文化也是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燕居焚香是宋代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宋代文人赋予了香炉「雅」文化的品质。让香炉从实用功能中脱胎岀来,走进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宋代香炉中最具艺术特式的就是瓷炉,瓷炉因其造型素雅,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

插图.png

宋代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尤其是手工业超越了唐代。陶瓷业在宋代手工业最具特色,在制作和艺术追求上,都得到较高的水平,并逐渐走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香炉从熏衣、驱虫、除秽的实用功能层面,逐步被文人赋予了「雅」的境界。燕居焚香成为宋代文人的生活要素,置炉、赏炉也成为宋代人的流行时尚。

 

宋代文人与香文化

在宋代,香文化非常兴盛,尤其在文人阶层,爱香、制香、品香,香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甚至很多文人还亲自参与香的制作,文人阶层为左右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标题图.png

宋代出现了许多香学著作,广泛研究香药的配制、性状、配方,研究香史和香文等内容。有丁渭的《天香传》、沈立的《(沈氏)香谱》、洪刍的《(洪氏) 香谱》、陈敬的《(陈氏) 香谱》等等。这些作者具有文人的学术背景,如丁渭是太宗时期的进士,真宗时官至宰相,仁宗时期被贬海南,在崖州编撰《天香传》;洪刍则是哲宗时的进士,江西诗派成员;沈立也是进士岀身,宋代著名水利专家,曾任两浙转运使。正是在这些文人的参与下,宋代的香文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宋 青釉香炉(成都华通博物馆).png

宋 青釉香炉(成都华通博物馆)

宋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png

宋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高度20.2厘米.png

《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高度20.2厘米

出于香的喜爱,文人们普遍参与香品、香炉的制作,还不断改进焚香方法。徐铉、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是制香高手。五代宋初的名士徐铉,常于夜晚在庭院冲焚自制之名香,称「伴月香」。苏轼研制的名香有「雪中春信」,采用正月梅花上积雪所化之水,调配各种香料而成。《(陈氏)香谱》中记载了黄庭坚收集和题跋的四款香,其一名为「意和」,其二名为「意可」,其三名为「深静」,其四名为「小宗」,香名和题跋各具深意。

 

文人香席

文人们也常常于庭院中或幽室内举行香席活动,将新得之香,珍贵之香或自制之香焚来供大家品监,参加这种活动的文人们不仅要有财力,还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香席活动与现代的香道大同小异,活动中名香飘逸,再加之吟诗作赋,甚是风雅。香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造型雅致的香炉,通过熏香不仅可以达到嗅觉上愉悦感受,雅致的香炉又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完美体验。

图片1.png

伴随香文化而不断衍生发展的香炉也受到文人阶层的追棒,香炉也成为文人们熏香用途之外的观赏之物。宋代,各种不同材质、工艺的香炉,成为文人们书桌案头不可或缺的赏玩之物。文人们赏花抚琴要焚香,写诗填词要焚香,宴请宾客要焚香,独坐幽思要焚香……各种不同的场所焚香时使用的香炉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弹琴的时候有专门用来焚香的琴炉。琴炉造型小巧精致,一次可以焚香一支,文人们在书斋抚琴之时,沐浴在袅袅的烟雾和阵阵幽香之中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下期可看看宋代文人的香炉和雅集生活。

作者头像_副本_副本.jpg


蒋美玲:燕誉堂董事。于香港出生, 中学毕业后到澳州雪梨升读高中,  在雪梨大学取得政治和东方艺术系学位。从事古董文化艺术行业多年, 先后应邀参加世界各地古董艺术展览,如巴黎罗浮宫、比利时古董展、纽约亚州古董艺术节、三藩市、洛杉矶亚州古董艺术节、上海和北京文物局古董展, 香港古董展,并担任古董艺术顾问。

-现为燕誉堂负责人 (Oi Ling Antiques)

-中国古董艺术顾问

-香港澳门中国木作及家具研究会会长

-香学/香文化研究导师-师承刘良佑刘静敏教授之东方香学


(本文刊登自《紫荆养生》2020年秋季刊)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品香论道 | 宋代香文化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