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明新作呈现文坛众名家风貌
香港知名作家、出版家、香港作家联合会长潘耀明新作《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日前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精选了潘耀明与巴金、钱钟书、杨绛、叶圣陶、俞平伯、沈从文、卞之琳、艾青、骆宾基、秦牧、顾城等名家的交往研究文章,同时配以这些名家与作者交往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照片等珍贵资料。作品感情真挚,打动人心,多角度地呈现了一批文坛名家的风貌。
《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
新作由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作序。严家炎表示,单单看潘耀明拜访过的茅盾、巴金、老舍、冰心、曹禺、丁玲、艾青、端木蕻良、萧乾、钱钟书、沈从文、俞平伯、汪曾祺、吴祖光、新凤霞……无一不是新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文学大家,就非常之难得,而且每位人士他都不止拜访过一两次,交往时间一般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包括书信往来,比如他和萧乾通信就长达二十年,外加在香港难以计数和热情周到的接待。新时期的著名新老作家如茹志鹃、秦牧、张贤亮、蔡其矫、郭风、何为……他也都有交往。这部书中收录了他与这些人士的部分书信和受赠书画。这些通信和书画登陆内地还是首次,而本书中的众多采访笔记,更是首次公之于世。“我相信,对上述文艺家进行如此大量、多次、有实录的采访,迄今为止,海内外包括大陆在内,只有潘耀明先生一人做到了,由此可知这部作品弥足珍贵。”
潘耀明
本书也处处闪现潘耀明这位散文文体家的过人才华,比如他写端木蕻良送他的两帧画“一张是罗汉松,一张是风荷,都是水墨国画,不设色,更显其功夫。罗汉松莽莽苍苍,粗壮的枝干和如戈戟的针叶,颇见精神;风荷墨色厚重,迎风右摆,柔中见刚,别有韵致。”他写汪曾祺的家书:“文字精练、幽默、风趣,可读性极高。他写在美国所遇到的人和事及所见所闻所感,笔下如一条涓涓清流,澄澈中不含沙石,果然与一般家书迥异,后者往往失之琐碎。”他写秦牧的散文:“作者文笔清新隽永,既有‘怒潮奔马’那样的豪放,也有‘吹箫踏月’那样的清幽;既有司空图《廿四诗品》中指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雄浑,也有‘娟娟群松,下有漪流’的清奇。”
影星林青霞在她的微博公众号极力推崇潘耀明新书:“那天晚饭后回家,收到一本大书,翻开来看,即刻放不下,背包往地上一丢,先是坐着,后来乾脆歪在床边不停的翻阅。鸟叫了,不停,天亮了,还在看。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等我合上书本,看看桌上的时钟,已经是早上七点三十九分。书名很长《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怎么取这么长的名字?字也多——四十万,作者是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所以有大师的书信和文字。不过也不一定要从头顺着看,随便翻到哪页都好看,相信喜欢看大作家的墨宝和小故事的人,会有很大的启示和领悟,所以忍不住要介绍给大家。”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致函潘耀明特别提到,“严家炎先生说此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我很有同感,现当代一半(至少1/3)的文学名家都在书中的很本真的面貌出现了。……兄所写《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很生动,投入,篇篇浸带情感,也让我领会到彦火的散文的风格与情怀。”
陈子善教授作者是散文名家,文笔生动细腻,不仅写活了这些作家,而且还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线索。一卷在手,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当有更全面真切的了解。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吴敏表示,收到潘先生寄来的最新大作,沉甸甸的,丰厚且难得。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这三个吸睛关键字贯穿全书,不仅创意绝佳,图文并茂,更增添了正统文学史无法触及的作家心语、生活体悟,无法展示的书画手迹等多维细节,可谓个人化的另一种文学史的记录。
香港著名翻译家金圣华表示,终于把你那洋洋四十万巨构,从头至尾拜读完毕,了不起的成就!在当今文坛上,能有你这样与各大家广结善缘,而又彼此惺惺相惜的,不作第二人想!
旅美作家陈瑞琳表示,恭贺潘先生的大书:大书的意思就是很大的书,如同一座恢弘的建筑,走进去是精美的笔墨画廊,是独一无二的文字博物馆。这样的书也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写,他不仅站在人间的高地,而且是站在红尘海天的交汇之处。此生遇见了很多人,唯有耀明先生一直站在那里,他的眼前是滚滚红尘,背后却是碧海云天。
台湾作家张香华表示,在两岸隔离的岁月中,在台湾不要说这些大师的名字没有听过,80年之后偶有相识,也都没有机缘读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对他们知之甚少,这一代的台湾人,对当代文学家的吸收自然就单薄了,竟然看到潘先生把他们的书信整理成书,实在是一件大功德,可喜可贺。
知名传记作家章诒和表示,“这情感”拜读了,非常好!真实,朴素,饱含情感又十分克制,是我近年所读到的最好作品之一。希望继续写下去!
来源:香港文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