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权倡设「专教督委会」 定十载规划推长远发展
近年「致力」反中乱港、煽暴纵「独」的「教协」,早前宣布解散,令乌烟瘴气的教育界露出曙光,各界齐声叫好。而在「后教协」时代香港教育界如何凝聚力量,推动香港教育重回专业正轨,亦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专注香港教育政策评论、专题研究及经验分享超过25年的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认为,当下香港教育应该从「顶层设计」着手,改革教育咨询组织制度,理顺现时教育政策松散、推行进度缓慢的问题。他提出应该成立直接隶属于行政长官的「专责教育督导委员会」,订定例如五年教育发展策略或十年教育规划,以推动香港教育长远发展,才能巩固现有优势,让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是亚洲的教育枢纽。
何汉权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强调,香港教育界若要重新出发,必先重新规划教育界的「顶层设计」,以单一机构统筹香港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政策、推动改革。他笑言,新学年推出的公民及社会发展科的框架值得借鉴:「『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点,『一国』与『两制』不能分开看待;亦要将香港、国家及世界视为生命共同体,惟有教育界抓紧以上目标,才能团结向前。」
他表示,香港教育涉及过百万名持份者,特区政府可以成立「专责教育督导发展委员会」,当中有来自教育团体、办学团体、学校议会及学科团体代表、大学学者、前线教师、意见领袖等人才,既可广泛反映教育界声音,亦可在教育专业技术层面工作,例如研究教育政策、倡议新措施、协助学界整合前线实践经验,为香港教育制定策略性发展。
督委会应与教局互相配合
教育统筹委员会是现时香港最宏观的教育咨询组织,过去千禧年教改的方向亦是由其敲定。何汉权认为,「该会近乎是义务性质,任由政府『摆阵』」,来自社会各界的委员自然没空间与时间投入有关工作,以致成效不彰。
他表示,新的督导委员会应直接向特首负责,并为该会安排办公室地点、薪金等,要求其与教育局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功用,「若委员会单纯只是咨询义务性质,『上心』程度自然较低。」
他说,不少国家及地区均有制定五年、十年为一个阶段的教育发展策略,惟香港欠缺类似规划,以致推行政策态度松散、进度缓慢。他认为,督导委员会可为香港教育现况进行研究,并参照内地、海外地区的教育政策,借以巩固现有优势,填补不足。他举例,香港学生优势在于两文三语能力、国际视野等,「但学生除了英文,能否额外选择德文、法文或日文?」
他又提到,该会曾提出「一校一医护」的驻校医护概念,以应付香港学生的医疗需要,「香港总说医护人手不足,甚至将此倡议视为『天方夜谭』,但未来10年、20年,甚至是30年能否达到?这究竟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
吸引湾区学生来港就读
至于学生人口下跌,何汉权认为这也是香港教育界迫切面对的问题,「香港的大学、中学及小学的教育配套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可以考虑吸引大湾区内地地市、以至世上不同地方的学生来港念书」,但至于如何推广、推动这些有利香港发展的议题,就必须让督导委员会进行详细研究,「面对全球激烈的竞争情况,香港教育只会不进则退!」他强调,只要香港能够巩固现有优势,再配合新的政策发展,相信香港能够成为大湾区,乃至亚洲的教育枢纽,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