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勇
过去两星期的东京奥运会,香港人可谓经历了近两年来最兴奋、最齐心的14天。在全港市民全力支持下,港队运动员亦交出历来最好的成绩单,以1金、2银、3铜总共6面奖牌的历史性战绩,创造了香港有史以来最佳成绩。事隔25年,再次印证了香港首面奥运金牌得主李慧珊所说的:香港运动员不是垃圾!
今次东奥,香港总共派出46名运动员参加13个项目,并创造了许多「第一次」:例如张家朗取得回归以来第一面奥运金牌,何诗蓓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位运动员于同一届奥运会取得两面奖牌,「牛下女车神」李慧诗更是香港第一位运动员于两届奥运会中均获得奖牌。这些成绩看似偶然,但事实上,确是由于特区政府近10年来不断增加体育资源的投入,才令港队在2018年亚运会和今年东奥上渐见收成。
不过,如果想要好成绩延续至明年亚运,以及2024年巴黎奥运,单靠增加资源仍不足够,还需特区政府作出更全面的体育规划。首先,如何令运动员全心投入训练,不用因生计问题而影响训练时间及质量,已是一个积年已久的问题。不少精英运动员在役时可获得政府资助,能够不愁生活,但如果该项目不在精英运动之列,运动员所得资助额就大有不同。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影响家长及年轻人是否愿意转为全职运动员的重要因素。此问题若不能解决,港队很快就会面临人才接班的问题。另外,部门间如何配合及统筹体育政策,也需要认真审视。
运动员比赛时间只有几十、甚至几分钟,但背后却需要花上十数年时间训练。无论得奖与否,可以登上奥运会及亚运会这样的大舞台,已值得我们肯定及支持。我们可以做的,除了给予更全面的政策配套,就是给予他们最大量的支持。今次东奥就见证了,香港人不论输赢,都能齐心支持港队运动员的态度。我们再次向运动员致敬!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理事长
编辑:张桔馨
审稿:黎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