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黄锦辉
过去一年多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香港也不能幸免,本地经济及民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入境需要隔离,游客近乎绝迹香江,本地酒店、零售、饮食等行业陷入寒冻,不少企业大规模裁员,甚至乎倒闭。例如迷倒万千年轻人的飞机师,一疫之间竟沦为「量地官」,令人沮丧。
然而,随着欧洲国家杯、美洲国家杯、东京奥运等体坛盛事接着举办,全球疫情有初步受控的迹象,香港经济似乎亦紧贴大趋势。虽然,香港还未全面通关,但市面逐渐回复热闹,例如今年湾仔书展人头涌涌,入场大排长龙便是很好的复苏先兆;又例如大型商场于周末客似云来,商店生意差不多已回复去年的六七成。与去年相比这现象的确今人兴奋。然而,香港是国际旅游之都,缺乏了游客的香港,零售、餐饮服务业还是生气不足,而且经济难以回复疫前的常态。因此,香港政府应该趁势,促进本地「后疫情」经济复苏。归根究柢,政府首先要想办法吸引多些游客来港,拉动经济,特别是近水楼台从大湾区内吸引其他十个城市的市民访港消费。
重振港音乐文化 诱游客来访
政府可以透过公众媒体(例如香港电台)大力进行国内外宣传,让全球经济体(特别是大湾区城市)了解到香港是一个安全(政治及疫情已受控)暨健康及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会。再者,让国内外市民知道香港的门常开,欢迎他们一如疫情之前般来港旅游、行商、生活、消费。
其中一个建议的做法是透过重振香港音乐文化。借鉴近期本地电视台成功举办的歌唱比赛节目,在大湾区内获得颇高收视率。政府可以鼓励媒体公司组织具香港特色的大型国际化娱乐活动(例如大湾区粤语流行曲歌唱比赛),吸引国内外市民(及全世界华人)来港参与或支持,并且鼓励他们在香港开心消费。
引进国内外人才 推动科创
在大湾区规划中,香港定位为「国际创科中心」。要达到这目标科技人才尤其重要,近期在中美贸战影响之下,数以百计内地高材生未能获得美国签证,令他们往美国深造的计划化为泡影。估计这情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香港高等院校可以趁机吸纳这些人才。在奖学金方面,政府已设有丰富的「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然而大学需要加大力度,主动出击,游说更多人才来港升学深造。香港于「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有五所大学名列百名之内,与外国大学比较不遑多让,的确是内地学生的很好选择。为加大吸纳国际科技人才力度,政府可以考虑额外拨款成立「科创人才猎头资助计划」。
力吸中概股 扩金融中心优势
另外,香港是大湾区的金融中心。中央政府正积极推动有秩序和健康的数码经济发展,过去一年屡次以反垄断、维护数码安全等法规严厉惩罚多间科网巨企,多间公司在美纽交所上市的计划亦因此而被搁置。在这困境之下,来港上市进行国际化融资必然是它们的另一出路。政府可以考虑主动联络这些公司,向它们推广香港融资的优势,吸引它们来港上市。
最后,适逢政府正就《2021年施政报告》进行公开咨询,笔者认为新《施政报告》应多关注香港疫后重建,并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促进本士经济。就此,笔者建议政府可以采纳本文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
来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