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黄锦辉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及警务处处长萧泽颐3位高官上任不久即异口同声地强烈批评假新闻(Fake News),痛责它严重荼毒年轻人,破坏香港社会安宁及国家安全。同出一辙地,有立法会议员认为政府必须尽快立法,严厉监管假新闻。
今天资讯及通讯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成为假新闻的催化和传播渠道,无远弗届。不论发放者是有意或无意,假新闻可以产生大量失实的信息和阴谋论,这些线上的虚假资讯会深入影响线下运作,造成巨大的社会伤害,负面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世界各地选举期间不同政党互相利用虚假资讯中伤对手、全球恐怖分子四处造谣打击政府诚信等。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期间,超过3分之1欧洲人更是每天都会遇到假新闻,令世界各地人心惶惶。由于事态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去年6月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信息流行病学」(Infodemiology)的会议,以探讨如何识别及阻止与疫情相关的错误信息蔓延。
现时世界各地纷纷成立「事实核查」(Fact Checking)组织,各大媒体机构亦开设专责核查假新闻,包括「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及「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的部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定义,「错误信息」是指并非有意图造成伤害的不正确信息,而「虚假信息」则是刻意伤害别人、团体、组织或国家的不正确信息。本质上,两者都是散播不正确信息,差别在于发放者的意图。
从数据分析角度,识别假新闻基本上面对「事实核查」及「判断意图」两大议题。由于前者的性质较为客观,人工智能技术便可大派用场,主要牵涉3种处理方法:一、首先找出被怀疑新闻的来源,分析来源的可靠性,然后比较该新闻和来源以判断其准确性;二、找出其他与被怀疑新闻类似的报道作比较,看看其内容的一致性;三、跟踪在被怀疑新闻内的每一则评论及报道,分析它们的个别可靠性及综合影响力。
立场判断常现误差 影响分析
然而,由于意图是主观行为,「判断意图」(学界又称之为「立场分析」)的任务并不容易。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分类法,包括「事件分类」及「群组分类」,前者是把所有被怀疑的新闻之立场分析,把同一立场的归纳成组,然后判断各组的意图;后者是把被怀疑新闻与立场已定性的新闻群组之同类新闻内容作匹配,决定它是偏向哪一群,然后再判断其意图(立场)。不过,发放者和立场群组是善变的,导致立场判断经常出现误差,影响分析系统的表现。
由此可见,假新闻分析困难重重,问题主要在政治而非技术方面,且看科技巨企Facebook也迫不得已地采用双轨制来处理假新闻。Facebook首先利用人工智能筛选所有新闻,从中获取潜在虚假资讯,然后再邀请专家团队作最终的内容判断,识别它们的真假及背后意图。香港政府计划为规管假新闻立法,将会充满挑战,难免会面对极大的国外及本土政治压力,但笔者认为,在全球数码化经济急速发展的趋势下,假新闻将会排山倒海般涌现,若然港府不尽早采取行动,立法做好防备的话,社会将会非常混乱,继而损害本港治安,以及全球经济竞争力。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