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杂记
作者:余元康
(一)
你喜欢买书吗?
你喜欢在外国买书吗?
你喜欢在外国买很多箱的书吗?
那次也是和前会长何少中夫妇一起去芝加哥,他带我们去旧书店 买书。
旧书店的书啊,多到你眼花缭乱。
旧书店的书价格啊,看著你心跳加速如小鹿撞撞。
我们抓紧时间拼命的淘啊,凡是捡到有图片的,有好看图片的,就丢往箱子里。不经不觉, 时间飞快,己经丢了几大箱子!用海运的方法运回香港,运费也不贵。
不过,我们回到香港以后,日盼夜盼, 盼到脖子都长了,盼到脖子都瘦了, 足足一个看月后, 书到了。
拆箱子的那份喜悦啊,我想大家都可以感觉得到。
书买了,整整齐齐的放在书架上,很富足。
以后有没有翻来看呢?那是另一回事了。
(二)
那次和太太及前会长许朝英陈法兴代表香港藏书票协会去北海道札幌参加第24届国际藏书票大会, 我们先飞东京,转飞札幌。
东京有很出名的古书街叫神保町,神保町有很出名的书店叫吾八书房。书房老板今村乔先生是日本藏书票协会会长今村秀太郎的大公子,在日本德高望重。他人也特别好。我们一进他的店,书香扑鼻呀,加之用来保存书本的杉木盒,再加上他专卖的版画墨香,书香,杉木盒香,版画香, 好香好香,我们每次去吾八书房,都留恋往返。后来,今村乔先生出版了我们的原作藏书票集,很精美,我们爱不释手。
有次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在最繁华的东京原宿,在最高级的饭店,请我们享用最贵的日本餐。我第一次见到用透明玻璃碟子盛载的生鱼片,第一次吃生的牛肉,第一次吃生的猪肉,到上生鸡肉时,我就不敢吃了。因为香港当时刚放一部电影,说那个疯子疯病发作,就抓活鸡啃咬,一嘴的鸡毛,好恶心呐。
神保町有很多古书店,我们当然去淘书。其实,很多书的文字我们根本看不懂, 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国家的,我们的目标主要是找淘书里沾著的藏书票。我们买下整本书后, 把藏书票取下,然后把书还给老板。老板瞪大眼镜后面的小眼, 叽里咕噜地说话,我们听不懂,也不回答,嘻嘻哈哈的走了。走去古书店下面很香很香的咖啡馆,喝杯咖啡,真是幸福啊。
(三)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新华书店,古旧书店。
北京2017年还选出十大“最北京书店”,
有在发现甲骨文建起来的甲骨文·悦读空间、琉璃厂西街的中国书店古籍书店、三联韬奋书店、涵芬楼,我去得最多的是中国书店古籍书店,其他都可能去过,也忘了。
上海有一家最大的文庙图书批发市场,上海古籍书店不知是不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门市部?
广州北京路的古籍书店是1957年创办的。每一次去这些城市, 我一定去看看。还有还有,个人的,集体的,形形色色的,多了去了。
在广州很老的旧书店,我在墙角落找到一本很小很小的老诗集,封面封底都没了, 纸也发黄了,还是木版浮水印的。这本老诗集静静的等待,也不知道多长多久了。那天刚好我路过,发现了它,缘分啊。后来,我把它送给好朋友了。从此以后我养成了不礼貌的行为,每次去书店都禁不住的望望墙角落,哈哈。
在内地买书,还有一个小窍门, 可以不用自己沉甸甸地拿著提著走。有一次去上海,也是和老友何少中夫妇俩及几位朋友,我们约定上午买书,中午到一个酒楼吃饭。到餐点时,我两手空空来到。他们就奇了大怪了,买不到书吗?不是啊!原来,我太太醒目,我们买到书后,找了一家物流公司 (国内叫快递公司) 十块钱叫他帮我们送到酒店接待处。真好哇!我望望他们几个提著书沉甸甸地到酒楼,用餐后还要提到酒店, 我说那就在这里交给速递公司十块钱送到酒店吧。 大家好高兴!
前几年应邀去山东聊城做演讲嘉宾, 顺便去武松打虎的那个景阳岗游览,有很多小店卖武松的三碗不过岗的酒。也有二手书店,那些书啊,堆积如山,一本一元钱任选。我就冲进去,不在乎很多灰尘很多重箱子,淘了半天,竟然两手空空出来。原来,店里很多都是小人书啊,杂志啊,乱七八糟的。
在国内买书, 最好是各大出版社各大美术学院的陈列室各大古籍书店……可以买到很多好书。问问司机他们都懂路的。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诗意栖居。可以温暖一座城市。可以温暖你我的心。
(四)
台湾有个人文地标的诚品书店,诚品书店有个古书区。当年我们出的手工限印原作藏书票集, 和他们合作, 作一个销售点。手工限印原作藏书票集, 很受欢迎,每月都卖出不少。诚品书店要把台币换成港币汇给我们,我们说不用了,我们去台湾时,直接给现金好了。所以我们经常去台湾,领了一堆新台币,任性买书丶吃吃喝喝,都花不完,挺开心的。
我们去诚品书店,去了就舍不得走。当然不是光看自己的,而是看很多很多别人出的好东西呀。太太熊美仪不但喜欢那些很精巧的文具,白银的钢笔,银制笔架,好多好多女孩子最喜欢的胸针。她在巴黎歌剧院买的音乐符号的金胸针,戴了好久。她又喜欢去专卖美术画册建筑设计的部门,翻翻我们拿不动的厚厚的大大的书。记得在波士顿图书馆古代书籍部,见到几本差不多一尺厚的古书,用真皮装帧的特别美。珍贵的书就有这样的一种美感。太喜欢了。
我记得最大的诚品书店是在台北的仁爱路大大的圆环旁边。现在都开到香港了, 几层楼,号称是香港最大的书店。
那个时候我们两夫妻会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看到我无理取闹的样子,她不屑跟我吵,就跑开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路边。但我也不慌张,因我知她肯定是去了附近的书店,翻翻书看看书买买书,她心里的气就消了大半。我在书架后远远看著她认真看书的样子,爱怜之心油然而生,刚才吵什么都忘了。等买好了书手牵手走出书店大门。天又亮了!
除了诚品书店,我们常去的还有金石堂等。台湾书店好多名家出版物,除了有钱穆林语堂等大咖外,更有三毛张小娴的眼泪小说,席慕容龙应台古龙李敖等等。出名的杏林子,她来香港看我的画展时,买下一整个墙的几十幅作品,我去台北时都会去看望她, 那时候她的类风湿病很严重了,还是坚持写作。
台湾的作家有些曾经在香港生活过。“尹县长”陈若曦有段时间常来我公司坐坐,白先勇的同班同学施淑清也常聚,现在好多年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们怎样了!
(五)
在香港,除了中华书局三联商务天地这些大的书店外,也有好多基督教教会的书店,宣道基道方舟等。
香港楼上书店也多,南天、青文、书虫、新精神、神州、上海印书馆。
我经常去的是那些卖二手书的书店。
在我教书的学校附近, 有一家三益书店,听说50年代就已经在这里了。我们穷教书的都中意在这里翻翻买不起的大画册,下课以后,餐点之间,做书钉,也会买些爱不释手的,因为是二手书,他确实比原装正版的便宜好多。
我第一次看到竹内栖凤的大画册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毕卡索的大画册也是在这里,有一本罗丹言论集也是在这里买的。
书店老板好像姓萧,一派的文人气质,说话小声细气。他曾经邀请我上一楼,看他的书画收藏,有周公理郑家镇,一些岭南画派名家,都是香港的,很不错。
后来,听说他搬了,搬到好远好远,搬到加拿大去了。在彼岸又开了一家三益书店,我没去过。三益书店给我们很大的乐趣和回忆。他搬走了,搬走了我们的青春时代,怀念! 那一段虽然穷但有激情的年代。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