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倒流到2015年9月。吴志华陪同林郑月娥到北京出席活动。当时,他任香港康文署副署长,林郑月娥任香港政务司司长。回程那天,广州大雨滂沱,航班延误。两人在北京与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喝咖啡闲聊,单霁翔说想在香港建一座“故宫”,林郑月娥随即回应说“这是非常好的主意”。吴志华忆述:“当时在旁不敢发声,心想不可能,像做梦一样。”
几个月后,香港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书面请求。第二年的12月23日,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正式与故宫博物院就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西九文化区正式拨出一块专供建馆的土地。从最初设想、筹建,到辞去原职,正式担任“香港故宫”首任馆长,吴志华全程参与见证。五年多过去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进入落成开馆倒计时阶段。吴志华站在馆外苗圃公园的草坪上,看著这座即将落成的“香港故宫”,感慨道:“至今仍觉得,像做梦一样。”
吴志华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前
香港角度演绎“紫禁城”
我和吴志华的对话在草坪上展开。几个年轻人在树下野餐,小孩在追逐嬉戏,狗狗在奔跑。蝉鸣声,诠释著夏的酷热。吴志华指著不远处说:“2017年,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来到西九文化区。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工地。工作人员就在那里搭建了帐篷,为主席介绍‘香港故宫’建设工程。我很幸运,能在现场见证这个重要历史时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18年5月展开工程;2019年4月,大楼主体开工建设;2020年11月下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大楼主体结构封顶仪式;工程预料于今年年底竣工,明年5月将有800多件文物从北京故宫运抵香港,并于明年6月底落成开幕,作为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贺礼。我们绕著“香港故宫”建筑而行。博物馆主体为倒转梯形,整体外观设计借鉴中国传统器物,并采用中空天井,地下大堂有自然光渗入。吴志华说,建筑参照了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而设计,例如博物馆三个中庭空间垂直递进,将不同楼连成一体;天花板则以现代线条和材料,凸显紫禁城琉璃瓦的特征。大楼兼顾现代及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建筑设计体现三大文化元素,包括传统中国视艺文化、传统中国空间文化及当代香港都市文化。博物馆占地约一万平方米,楼高七层。吴志华介绍道,博物馆将有9个共涵盖7,800平方米的展厅,用于介绍故宫历史文化,展示精选的故宫博物院书画、器物和古籍等藏品。“其中一号常设展厅名为‘走进紫禁城’,将介绍紫禁城建筑、明清宫廷生活,故宫艺术收藏,以及故宫的建院和传承文化工作。而‘紫禁城的十二时辰’展厅则以帝王一天生活为主题。”建筑内另有一个400座位的演讲厅,以及中庭和平台。其他设施还包括教育活动室、餐厅、纪念品店等,并将提供大量公共空间供市民休息。吴志华接受本刊专访
“北京故宫”与“香港故宫”是“兄弟”
根据香港与北京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分别从文物展览、数字多媒体展示、故宫学术讲座、故宫知识讲堂和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营销5个方面展现故宫博物院及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故宫’的开幕重磅展览之一是‘马的艺术’,届时我们将展出约100多件与马有关的故宫文物,以及16件法国罗浮宫藏品。”吴志华解释,中西方历史文化,藉著“马”进行对话,展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独特定位。“香港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国际大都市,我们要利用香港的特殊人文、地理及历史背景,用自己独特的角度与方法,去演绎故宫文物与中华文化。”吴志华说,香港和北京双方达成共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属于故宫博物院,是香港西九文化区兴建的博物馆。我问他,那两者属于什么关系?他说:“是兄弟!我们携手合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全力支持我们,第一年会有800件展品借给我们展出,往后会定期更换。研究、出版、文创产品、专业培训上都会全力支持香港故宫发展。”他托了托眼镜,强调说:“很多人以为,‘香港故宫’是北京分馆,其实不是。我们有自己的团队、策展方向、营运方针,但我们与北京有很紧密的合作。”他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未来将独立运作,与故宫博物院的营运完全分开,但北京将在多方面为香港提供支持。“故宫答应会‘不设限地’让我们香港挑选展品,待我们挑好后,北京会根据我们提出的展览构思提出意见。”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还会帮助香港挑选“出宫”的文物。香港挑选了880件。国宝文物“中选”后,还要经过专家严格的“文物体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有许多国宝级文物,据了解,即将来港借展的文物中,就有166件属于“一级文物”。故宫博物院现任院长王旭东表示,将在学术支撑及文物展览等方面给予香港故宫馆最大的支持,为香港同胞提供一个了解中华文化和文明发展脉络的场所,并期待利用香港优势,促进故宫文化走向国际。用他的话形容:“香港建故宫文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不支持谁支持?我们希望透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个平台,展示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文明成果,让文物对话、文明对话、人与人对话,最终达到相互尊重的目的。”吴志华说:“‘北京故宫’是‘香港故宫’的强大后盾!他们在多方面都有著丰富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在创新和生活化演绎文物故事方面有著独特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一起把故宫的瑰宝,以国际级的水平和创意,展示给大家看。”
矗立于维多利亚海滨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图片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展现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
“香港故宫”以“故宫文化”命名,而非“香港故宫博物馆”或“香港故宫文物博物馆”。吴志华解释,那是因为故宫文化乃中国文化的缩影。“很多人问,‘香港故宫’陈列‘北京故宫’的展品,为什么要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其实是有很深的含义的。故宫文物不仅仅是宫廷文化,更蕴涵著中华五千年文化丰富内涵。所以,这里不仅仅要展示故宫文物,更要展现文物背后的文化。我们希望,观众透过了解故宫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传统。”过去,香港特区政府曾多次与故宫博物院合作。2007年,《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在香港展出,宋朝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品。2010年,《清明上河图》化身动画,来香港展览,古代繁荣市集活现眼前,而当年幕后策展主理人就是吴志华。2017年,香港搭建大型场景,一比一还原故宫养心殿原貌。参观者可以走进养心殿,近距离接触皇帝墨宝,体验皇帝的生活。吴志华曾是公务员,官衔至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但作为在博物馆策划及管理方面拥有超过30年经验的博物馆专家、历史学家及艺术行政人员,吴志华毅然选择放弃公务员的安稳工作,加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并担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他说,原因只有一个:“我热爱历史文物,以此为终身职志。所以我选择离开数十年的岗位,挑战自己。博物馆是千秋功业,能开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是人人都有的机会。”吴志华表示,明年开馆后香港团队将有100多人,但现阶段只有约60人,搞文创、做图书、策展等等,一人承包多人工作,为的就是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宣传好故宫文化故事,令古代文明更立体化、活化,并走入现代生活。“北京是中国的古都,香港是现代世界之窗,这间博物馆将成为中西文化兼容的立足点,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成就。”吴志华说,思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其实是思考香港文化与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关系,关系到香港整个城市的发展。“香港与内地都是根源自中华文化,香港文化是一体多元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彼此共融和互动,中华文化才有创造力。”
连结古今中外 寻找“在地”意义
有期待,有机遇,当然也面临挑战。吴志华提到,营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面对三大挑战:如何诠释古代和现代的关连、中西文化文明对话的桥梁、古代生活和香港本地生活的攸关。“如果要把文物文化联系现代人,就要为旧文物赋与新生命。其次,香港要扮演好中西文化的桥梁,把中国文化和艺术,与世界文化和文明进行对话。第三,是以香港视角解释故宫文物,寻找‘在地’的意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定位,是以当代及全球视野去讲中国文化历史的故事。但作为座落于香港维港旁的“香港故宫”,吴志华说,更肩负著另一重责任。“这将是香港人重要的文化资源。我们要以香港角度,展示最好的文物。我们要做好文创产品的开发,并希望将来会有内地文物专家来港交流,让香港本地年轻人跟他们学习,从研究、文物修复到展览,为香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他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后还要以故宫为本,放眼世界,发展成为促进中西对话的文化平台。“亚洲、欧洲,以至全世界的东西,只要有相关的文化议题,都会是我们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明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将目送最大规模的一次国宝“出宫”来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将正式落成开馆。吴志华说,自己有一个一直不敢说的心愿:把“香港故宫”变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说罢,他再次望向“香港故宫”,看著他的“梦”一步一步迈向成真。这是他的梦,也是香港人的梦。
编辑: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