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前,中国命运前途渺茫,华夏儿女身陷苦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一道曙光,将神州大地的茫茫长夜撕出裂口,为仍在摸索中的仁人志士指明了一条全新的救国之路。100年过去,华夏山河处处焕新颜,中国共产党正以日益充满活力的姿态,带领中华儿女向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迈进。
文|香港 杨志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所以每当有人问我,共产党为什么成功?我说,因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刻,都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正因如此,中国人民才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今天的美好生活。
耳濡目染 信念根植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从小就跟我讲述他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讲他和同志们如何投身到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去。在他的熏陶下,“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就种在了我的心底。随著这些年参与内地扶贫公益事业,眼见著一个个贫困偏远山区脱贫致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更加深刻。
20年前,我曾前往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殪虎桥镇,捐资帮助当地东桥佳洋小学兴建校舍。那时,地处黄土高坡大山深处的漳县交通极为闭塞,山路难行、经济落后,由于家庭条件差,很多学龄儿童甚至连小学都读不起,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更是简陋艰苦,土坯的房子、残破的桌椅,就是孩子们的学习天地。20年过去,当我今年再次回到东桥佳洋小学时,这里已是全新的模样,三层的教学大楼窗明几净,身著统一校服的小学生在教室里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孩子们告诉我,如今,这里发展起食用菌产业园、沙棘有限公司、盛世牡丹园、翊申文化服饰扶贫车间、贵清山植物园等各类企业,他们的父母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自己也可以在舒服的环境中学习。
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入漳县修整,并积极开展扩红和筹粮筹款,当时的漳县人民出于对红军的信任和爱护,出现了父母送子、媳妇送夫、青年踊跃参军的动人场景,有3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近百年之后,漳县在党中央、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为大山中的居民找到了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道路,让这里的人们摆脱了世世代代的贫穷。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间,漳县和共产党的故事,只是百年党史中的一朵小水花,但其中蕴含的党和人民的鱼水情,却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党的故事 代代传承

2016 年 7 月,杨志红(前排左四)带领香港青年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学习革命精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海内外质疑声音不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行?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中国辉煌的发展成果得到了全球认可,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焕然一新,原来的质疑声早已烟消云散。百年后的今天,当全球其他国家仍受困于新冠疫情,忙于减少本地确诊人数和应付早已透支的医疗资源之时,中国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早已提前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抗疫答卷,成为后疫情时代第一个经济复苏的国家。我们不再像百年前那样,要派学子前往海外各国取经,寻找一条行得通的救国之路;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海外学者、政治家纷纷前来中国取经,他们想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党领导下的中国为什么走得这么好?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我生逢其时,有幸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如今我希望做的,就是向更多的青年人、下一代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就像当初我父亲对我的教导那样。所以,我常常会带一些香港青年回内地走一走,看看我们的国家,感受内地的大好河山和日新月异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增加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还记得,2016年我带领十几名香港青年前往井冈山学习参观,重走了红军长征路,参观了革命根据地,在结束参观的时候,一位香港青年告诉我,“我以前觉得共产党很神秘、很遥远,体验过他们的生活之后,我觉他们一点都不神秘,他们很亲切、很伟大”。
走过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前,一批有志青年建立起中国共产党,带领满目疮痍的国家找到了独立自强的道路;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初心、坚守信念,铺起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最朴素的话语,也是我最真实的感受。我相信未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的发展会走得更快更好,人民生活也会更上一层楼。我也希望香港能够努力找准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在祖国繁荣复兴的道路上,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发挥重要且无可取代的作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
编辑:严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