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西元前343-278),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因先祖屈瑕受楚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世称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家族承传,屈原自然进入官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战国风云,弱肉强食,秦起西陲,地利、人才、策略都得宜,屈原曾劝楚怀王尽早计谋,联合齐国方可抗强秦,这与楚怀王与秦国交好避祸之政策相违背,于是,逐渐被楚王疏远。不听忠进言,吃亏在眼前,其后,楚怀王终被秦国扣留,后继者,楚顷襄王竟重蹈覆辙,企图继续再采取为危险的与秦国妥协、求和、求存的鸵鸟政策,屈原再次力谏,最终被放逐民间,却也为民间老百姓写下富有浪漫情怀、却又弘扬正道,提振情义、忠诚,给中华民族善良价值永续的、长青的、亦文、亦史、亦哲的长青文史之学的极优秀作品,时间弥久,弥为人珍爱!事实上,屈原的一生及其笔下的《离骚》、《九歌》、《天问》以及《渔父》等,不单为国人所传颂,生生不息。
在国际间,屈原走过的一生,他的所言、所思及所作,由此衍生的精神与价值,早已冲出中华大地以外的文学世界,早于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议决要推举一位中国诗人,列入殿堂级的世界文化名人,众所周知,中国历世历代出色诗人星罗棋布,屈原仍然受到青睐,被选为世界文化人(其余三位分别为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何塞·马蒂(José Martí)及拉伯雷(Francois Roblais))。又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遗产的内容包罗广泛,计有湖北秭归一地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黄石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等。这无疑进一步显示,「屈原故事」不仅让屈原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更让湖北、湖南乃至中国的屈原,进入世界的文化圈,成为进入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史中,其中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犹记笔者小学于澳门求学,五、六年级的国文老师铁板一块,学生要背诵屈原小部分篇章,《离骚》中的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年不求甚解,但今天,略懂寓意,这是人生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呐喊!《国殇》几句:「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情义忠诚爱国,首身离心不惩,大义凛然!《九歌》下之《山鬼》,背诵熟念,今天印象依然,「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徘徊悱恻,可歌可泣,今日同样明白屈原诗文,旷世长青,价值永远!
端午节前后,连香港学界在内的民间社会,除品尝各式各样美味的粽子,看着精彩紧凑的龙舟竞渡之外,还能多思考屈原的一生,多念「楚辞」吗?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