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动港岛南」 南区街坊想点搞?
早前政府宣布推出「跃动港岛南」计划,把南区打造成具旅游、历史、文化,适合工作及居住、消闲娱乐的新地标,重点项目包括制订海洋公园重生方案、提升区内设施及交通等,以改善环境及生活质素。
另一方面,对于南区市民来说,「跃动港岛南」可谓数十年难得一遇、影响深远的大型发展项目,若然拨款用得其所,将对区内的活化、环境、交通及经济发展带来改变。故此,居民的声音不容忽视,因此《港纸》记者来到南区的街道上访问多位居民,希望搞清楚大家有咩谂法!
工联会成立「筑活港岛」民间团队 提11项倡议
早前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联同工联会陈婉娴、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郑炳鸿,以及工联会南区社区干事陈荣恩等,成立「筑活港岛」民间团队,希望就优化规划提出倡议。团队将联合港岛区不同团体及持份者,就优化香港岛各区的规划出谋献策。其中率先就「跃动港岛南」提出11项倡议,内容如下﹕
1. 重塑渔民文化:
◆ 推动区内岸边渔民文化的保育及传承
◆ 将海鲜画舫列为历史建筑并活化为海上展廊及餐饮设施
◆ 优化香港仔渔市场设施及加强推广
◆ 整治香港仔避风塘的停泊分区及改善水质
2. 连结亲水文化、改善社区设施
◆ 活化黄竹坑明渠成亲水区,将沿明渠至香港仔渔市场的行人路营造为水陆交替的社区经济及旅游步道
◆ 大王爷庙前发展为庙前文化广场
◆ 优化南朗山熟食市场,加强连接及市场内设施
3. 改善水、陆交通及行人接驳
◆ 设立香港仔大街步行区,加强由香港仔大街直达海滨的可达性,改善行人横越海傍道的道路及设计
◆ 加强水路交通,增设水上小巴往来香港仔至鸭脷洲、黄竹坑及海洋公园等地,形成具特色的水路接驳网络
◆ 发展区内单车网络,连接香港仔及鸭脷洲两岸及相关景点
◆ 改善南区交通设施,包括增加对外巴士路线、加快南港岛线(西段)兴建、兴建地下停车场等设施
黄竹坑大王爷庙庙祝朱重岳﹕
「未曾听过『跃动港岛南』计划,但支持政府关心南区发展,特别是黄竹坑大王爷庙作为港岛唯一的大王爷庙,有一定的善信数量,政府可以考虑推广一下。」
「过去无疫情的时间,庙外的空地是一个开阔的空间,庙方都会办一些神功戏或祭祀活动让街坊一齐参与。该地日后亦适合去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好似户外影院,又或者连接埋明渠,建一个临水竹棚戏台,都好有特色,总比现时只放几个花槽来得更好,实在有点浪费地方。」
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总会会长及街坊马维业﹕
「当然有听过『跃动港岛南』计划,我都期待紧(计划)。我搬来南区多于五年,工作地点亦在黄竹坑内。自己平时热爱运动,朝早或晚上闲时都会健行、跑步或踩单车,我都有向社区发展的朋友了解过,南区有无机会可以有单车径呢?因为我试过从家里踩单车出发前往海洋公园,再向香港仔警署方向来回踩几个圈,其实都已经几公里了。那我问我朋友,到底有无更安全、理想、合法、环境更优美的单车径可以踩呢?我朋友答我,或者你踩紧的那条路线或者有无得踩埋去鸭脷洲呀,跟住我谂咗谂。系㖞,如果真系有一条线踩到去鸭脷洲,个度至少超过20公里,我觉得这是居民愿意见到,可以发展而又开心的空间。」
「另外,我都钟意旅行,我又见到泰国有一些旅游舢舨,接载旅客到不同的码头景点,上岸逐个逐个spot参观、饮下嘢、影下相、去下market咁,周围去下,但系香港,唔明点解会局限左系坐渡轮,一个点到一个点,但我觉得香港仔的地形不止这些,从黄竹坑坐到香港仔,再从香港仔坐到鸭脷洲,鸭脷洲坐埋去田湾,田湾再坐去南丫岛,其实就好似泰国个条河,类似的水上的士航线。我又问发展的朋友,原来佢哋都有类似的谂法。」
「第三点系,我好钟意食野,香港都有一啲地方想模仿国外的海鲜市场,建在一些码头上。而我个人很喜欢研究文化,我成日觉得,要做好一个海鲜或者食品市场,譬如台湾上引(海鲜)产场,去到日本亦有筑地市场,都不只卖海鲜,它是卖一种食海鲜及知道海洋文化的一个模式。而这种文化是只有对呢样文化好有热情,想去延续的人去从事呢个运作,才会兴盛起来,但我发现在香港仔,有最浓厚渔民文化,又有创科、外国人士居住地方,已具雏型智慧城市,点解唔去发展呢类食肆呢?例如将现有批发市场改造的话,就已可变成海鲜市场。」
渔民郑先生
「海鲜画舫在香港已经好多年,成为一个地标,值得好好保育,将佢活化成一个海上展廊,转移到海港两端较接近海岸处,或者可以加水上栈道接连,重新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
「同埋依家愈来愈游艇停泊香港仔避风塘,泊位开始不足之外,意外都容易发生。如果建多一条防波堤,扩大香港仔避风塘,仲有重新整合舢舨,海船,游艇停泊分区,可以更有秩序。」
街坊杨先生
「居住香港仔超过三十年,香港从开埠前就已经是一条小渔村,亦都有很好的海岸环境,其实有很多优厚条件发展渔人码头,但香港仔却没有做到,连日本、台湾都有筑地市场,香港仔都有条件去发展差唔多类型的鱼类市场,搞的话其实系合情合情,驶咩山长水远走到其他国家食呢?」
「现有明渠其实本来是一条溪水,但改作渠后不时有工业污水由附近工厂排出,政府应该谂办法去改善呢个问题,令附近环境美化,居民在此跑步运动才有更舒适环境,亦会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因为渠内亦都有鱼类,美化后生态环境改善对区内环境变化亦很大。」
街坊张先生
「居住在附近二十多年,但区内食肆只有南朗山道熟食市场,且前往不方便,需要改善。亦希望这区可以多一点不同的熟食市场,让市民觅食。」
街坊萧女士
「住在该区十多年了,当然希望政府优化南区,但最贴身的影响,应该算系南朗山道熟食市场,随著南港岛线通车,人流多左,但现时只有升降机及楼梯,人流量却非常高,特别是上下班的繁忙时间,升降机很快就满人,那就唯有等或者行楼梯,但我住的屋邨到港铁站都有段距离,还要走5层楼梯,都几吃力,或者可以方便街坊的话真系建议起一条自动电梯。」
「另外,黄竹坑区没有食肆,只有南朗山道熟食市场,本来以为黄竹坑地铁站开通后,可以直接行入去帮衬,点知就望到入唔到,个设计好有问题。有时放工或去完街返嚟想食野,但又唔可以直接过到去有啲不便,希望政府同地铁公司讲下,开个入口可以连接埋,或者有条天桥咁。最好就可以顺便优化下个环境,好似加阔条楼梯,加装玻璃天幕等,将呢度变成一个吸引游客既景点。」
「仲有其实黄竹坑交通都几唔方便,主要系人口愈来愈多,食肆去南朗山就必需要行啦,如果住在深入啲的就有巴士啦,但住在山上面的人,佢地要行落巴士站,因为我就住山中间,坐巴士一个站又到,咁我搭定唔搭好呢?同埋港铁开通左,变成巴士疏班次咗,可能我坐(巴士)去铜锣湾返嚟,或者湾仔返嚟,佢得两条线,我地系要等半小时,同埋我地问过点解唔准时,巴士班次会3班缩成2班次,随时等45分钟一班车,我地经常遇到咁嘅情况啰,希望巴士公司改善下,准时啲,实时报站都要有说服力,同埋南区巴士整体有啲贵,路程短嘅车都收好贵!市民挨贵车坐。」
街坊陈先生
「南区的海陆景色宜人,应该要大力推动啲资源去建设更多合适的单车径,可以俾旅客及巿民自由自在踩单车贯通南区。」
街坊张先生
「系咪可以考虑下加强海上交通,增设多些码头,设立水上小巴往来香港仔至鸭脷洲,方便市民来往。」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