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受疫情反弹、涉黑丑闻、缺水停电等事件影响,执政困境持续加剧,蔡英文“第二任期魔咒”浮上台面。为转移矛盾焦点、掩盖施政劣迹,蔡英文与民进党加码操弄“台独”话术,刻意通过升高两岸对峙情势,积累自身政治能量,“正名谋独”“修宪谋独”“倚美谋独”“文教谋独”等动作层出不穷,严重挑衅中国大陆,也让原本就乌云密布的两岸关系蒙上一层更深的阴影。

冒进推动“正名”活动
近期,蔡英文及民进党当局为包装“台独”分裂图谋,意欲利用“中华民国台湾”的招牌,为“两国论”搭建寄生空间。这一行径既是民进党推动“渐进式台独”的新手法,也是民进党遂行“正常国家决议文”的一场政治冒险。一方面,蔡英文放任绿营政治人物公然叫嚣“两国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蔡英文为遂行“以疫谋独”图谋,放纵赖清德、苏贞昌等民进党“头面人物”升高“台独”论调,激化两岸对立,肆意破坏两岸关系。今年4月25日,“台独”组织“台湾国家联盟”举办主题为“台湾国家正常化,亚太和平永续化”的“海内外台湾国是会议”,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亲自前往会场,并在会中鼓吹“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主权与中国互不隶属”,宣示“台独”政治立场。与赖清德遥相呼应,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也在公开场合多次抛出“没有台湾,哪有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国家”等论调,甚至叫嚣要“捍卫台湾主权”“备战以止战”。另一方面,蔡英文亲自动手为“两国论”披上“中华民国台湾”外衣。今年1月1日,蔡英文在“元旦致辞”中称,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台湾”。1月15日,蔡英文在接受英国媒体BBC专访时称,“我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称自己是‘中华民国台湾’”。4月1日,针对国民党金门县“立委”陈玉珍“中华民国是一个国家,但台湾不是”的说法,蔡英文专门召开记者会,声称“中华民国台湾”是“现在台湾人民最大的共识”,“我们持续共识、持续凝聚,让国家更团结”。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职讲话中再度鼓吹“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在惊涛骇浪中走过来的国家”。蔡英文密集兜售“中华民国台湾”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掏空“中华民国”,在“中华民国”的躯壳里填入“台独”内容,继而迈向“台独”深水区。打开“修宪谋独”的
“潘多拉魔盒”
目前,台湾地区适用的“宪法”,由国民党当局1946年制定,1947年颁行,并于1949年带到岛内。尽管退居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已丧失代表全中国合法政府的地位,但“中华民国宪法”对“中华民国”的领土和疆域等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岛内“台独分子”一直将其视若仇雠,竭力想要为台湾量身定制一部所谓“新宪法”。2020年1月,蔡英文获得连任资格后,加快“法理台独”步伐,联手岛内其他“独派”,合力打开了“修宪谋独”的“潘多拉魔盒”。一是掀起“修宪”政治浪潮。继台湾立法机构2020年9月14日决议成立所谓“修宪委员会”后,民进党“宪改小组”也在今年3月3日正式成形。民进党前主席、“独派”大老姚嘉文担任共同召集人。据了解,台湾立法机构“修宪委员会”目前已收到几十个来自岛内各政党和团体的“修宪案”。整体而言,这些“修宪案”没有直接触碰“领土”“国号”等敏感议题。但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有“修宪案”获得通过,就将形成恶劣的示范效应,为民进党等“台独”分裂势力将来实施“台独修宪”打下基础。二是意欲改造“中华民国体制”。台湾现行政治体制承袭孙中山先生的“五权体制”思想,具体依据则是“中华民国宪法”。长期以来,“台独”势力极力主张“修宪”,迫切渴望以美国式“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取代“中华民国五权宪法架构”。在这波“修宪”政治浪潮中,蔡英文和民进党直接冲上前台,明确宣示要“修宪”废除“考试院”“监察院”。2020年7月19日,回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公开声称要把“修宪”列为民进党的四大任务之一,呼吁在野党“一起珍惜这个‘宪政’的‘宪法时刻’”,表态宣称“十八岁公民权”及“废考监”都可以先做。而蔡英文所谓的“废考监”,就是废除“考试院”和“监察院”,其目的就是把“中华民国体制改造为台湾体制”,逐步实现“法理台独”目标。三是鼓吹“全民共识”重塑“宪法”法源。岛内曾七次修改“宪法”,但都是通过“国民大会”实现的,而蔡英文此次推动“修宪”,利用的是“公民投票”政治工具。她将修改“宪法”的合法性与台湾2,300万人紧密连接起来,宣称“修宪”体现“全民共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台湾青年世代基本上都是在“去中国化”的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多为绿营支持者。“公投修宪”自然成为民进党测试水温、政治消费“天然独”的绝佳机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民进党未来持续推进“法理台独”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进党当局受疫情反弹、涉黑丑闻、缺水停电等事件的影响,执政困境持续加剧。图为水位不断下降的台湾桃园石门水库
拉拢美国
充当“台独”靠山
日前,美国为全方位遏制中国发展,抬升台湾地缘政治分量,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为蔡英文与民进党“挟洋自重、依美抗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首先,民进党当局为合理化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行为,极力渲染大陆对台湾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的“威胁”,制造台湾是“受害者”的假象,以博取国际舆论同情。蔡英文接连“告洋状”,向国际社会兜售“中国透过各种压力手段意图介入台湾民主机制运作”“中国正在破坏两岸和平现状”等陈词滥调。其次,“挟洋自重”博取岛内民众支持。今年5月,蔡英文正式就职后,美国新任总统拜登通过社交媒体直接向其表达祝贺。美国政府的这些“友台”小动作,均被蔡英文“出口转内销”,夸饰成美国支持台湾“准国际”地位、愿意为民进党“台独”路线“火中取栗”的政治保证,企图以此迷惑岛内民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坐上民进党“台独”战车。最后,蔡英文自愿成为美国“印太战略”棋子。近期,蔡英文大动作邀美官员访台,发表“台美防疫伙伴联合声明”,签署“设立海巡工作小组备忘录”等所谓“协议”,加快对美“军购”,鼓吹发展所谓“不对称战力”,卖力在岛内操弄“美国坚定保护台湾”的氛围,执意将两岸关系拉入中美战略竞争格局,迫不及待地充当美国“抗中马前卒”。封堵两岸交流
“独化”台湾社会
两岸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力量对比已发生明显变化,大陆已牢牢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对此心知肚明的民进党当局,为屏蔽大陆对台湾社会和岛内民众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使出浑身解数拉大两岸同胞心理距离。民进党当局通过所谓“国安五法”等恶“法”,不断为两岸交流设置“红线”,打击、围堵两岸融合发展,升高两岸对抗态势,固化岛内民众“恐中”“反中”“仇中”集体意识。一是围堵限制两岸交流。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蔡英文当局在“反中仇中”问题上继续猛踩油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蔡英文公然宣称“中国(大陆)侵略台湾的代价将非常巨大”。随后,民进党当局又以防疫为借口,变本加厉地限缩两岸交流,单方面暂停小三通,大三通只剩四条航线,全面禁止港澳大陆同胞入台。民进党当局还通过增修“国安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国家机密保护法”等,禁止和惩罚在祖国大陆任职的台湾同胞,在与中国大陆有关的防疫、经济、文化交流等层面筑起高墙,其目的就是要以“行政”“司法”手段制造“寒蝉效应”,把“项庄之剑”砍向两岸交流,实现收窄两岸民众正常往来道路,加深两岸同胞隔阂,巩固民进党“绿色执政”的效果。二是“关起门来搞台独”。蔡英文打著所谓“转型正义”的幌子,通过文化教育、社会改革等方式,直接向台湾民众灌输“台独”理念思想,批量生产制造所谓的“天然独”群体。以民进党当局2019年开始实施的“12年国民基本课纲——全民国防教育”计划为例,蔡英文和民进党以启蒙幼儿“安全概念”“国家意识”为借口,强行推广“台独”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童书绘本,遂行“台独从娃娃抓起”的图谋。三是强化所谓“台湾命运共同体”意识。2018年以来,蔡英文肆意攻击大陆,煽动两岸敌意,升高两岸对抗,反复强调“台湾就是一个灯塔”“生死与共的共同体”等论调,不断渲染“中国威胁”,刺激岛内民众“团结”。这些操作让蔡英文在2020年“大选”中捞足了选票。连任后,蔡英文食髓知味,依然沉溺于以煽动民粹和两岸对抗来赢取支持的迷思之中,多次在公开讲话中炒作所谓“台湾命运共同体”,声称台湾2,300万人要团结一致,一起打造一个更好的“国家”。蔡英文的这些动作,实际上是以“台湾命运共同体”为符号,制造台湾被“打压”的虚假幻象,对台湾民众反复进行“台独”政治动员。蔡英文一意孤行
走上绝路
5月17日,台媒TVBS发布的民调显示,蔡英文满意度已从2020年连任时的61%降至41%,各项施政表现也都呈现大幅下滑态势。5月18日,YAHOO网站以“蔡英文二次执政将满一年,你的满意度如何?”为题所做的网络调查也显示,高达80.5%的民众不满蔡当局施政。然而,蔡英文和民进党当局却一意孤行,罔顾岛内“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的主流民意,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执意以“台独”意识形态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勾连外部势力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行径无异于以2,300万台湾同胞的福祉和生命为赌注,再次将两岸关系推到危险的边缘。这也充分暴露了蔡英文为谋求政治私利,不惜牺牲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自私本性。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大势,不是一人、一党之私就能阻挡的。蔡英文一叶障目,逆势而动,执意把“统独”议题当作骗取特定政治族群支持的工具,最终只会走上一条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