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从建党伊始就已经展开,为中共发展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走过了一百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历程。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图:视觉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就很难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就很难全面深刻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是推动中国对外发展国家关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对外关系全面、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保障,是中国构建和完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建立的。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一开始就具有了鲜明的国际属性。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对外工作除了向共产国际派驻代表,还包括同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及其他进步力量和人士建立友好关系并进行全方面的交流。通过对外交往工作,中国共产党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宝贵理解、支持和援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不断密切与苏联共产党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十多个政党的联系。为进一步做好对外工作,中共中央在1951年成立了专门负责中共对外工作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联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里推动中共对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共产党或进步政党建立了联系。这一时期中共对外工作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巩固新生政权、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给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就是跟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打交道,但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逐渐呈现出以服务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世界各国合法政党和国际政党组织等开展友好交往的新特征。1981年,中国共产党邀请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密特朗访华,第一次与社会党建立了往来。1984年5月,中国共产党邀请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访华,首次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原则。这实际上都是中共对外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转变的重要表现。这种转变也确保了在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后,中共对外交往工作不仅能够迅速稳住阵脚,而且能够平稳调整工作重心,通过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为打破西方对中国制裁和改善中国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提供了独特的保障。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全球化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全球化推动了各个领域关系和交往的深化,但与全球化不同的是,越来越多国家的国内政治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当前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90%的国家和地区治理是政党政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著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绝大多数国家,政党是内外政策制定的源头,是舆论的引导者、社会共识的凝聚者和民意的代表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2010年中美政党高层对话机制的建立,才意味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后一步真正完成。政党交往对国家关系有著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党之间的交往,而且不仅同执政党进行交往,同时也同在野党发展关系。因为在政治碎片化越来越突出的国家,只有通过同时与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交往,才能真正加深相互了解,有助于从源头上影响决策和引导民意,发挥政党在国家外交关系中的影响力,为国家关系的平稳发展夯实基础。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
中共十八大以来,世界大变局加速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身份政治愈演愈烈、民粹主义泛滥、丛林主义回归等是当下国际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使节时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实践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随著中国日益走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中共对外工作也正在走进世界政党舞台的中心。当前中共对外工作著眼点在于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面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各国政党深入交往、交流、交心,打造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对外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打造的中国共产党朋友圈也是党政并蓄、朝野相济、官民兼容。中共对外工作特点的灵活性、交往方式的精准性、工作对象的持久性,使得中共对外工作在提高中国国家软实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总体外交工作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
中共对外工作不直接处理政府间的具体事务,而是以建立、巩固、发展国家间关系为著眼点。这就决定了中共对外工作没有政府外交中礼仪繁文缛节的束缚,可以开门见山就国家关系中的难点问题、共同关心的国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和交流,这是中共对外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共对外工作很好地把工作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在工作中与对外工作对象采取面对面的直接切入主题,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这样的工作方式能够使中共的对外工作对象在思想和认识上更快更深刻地明白中国党和政府想要传递的信息和关切点。中共对外交往少了政府外交中碍于礼仪必须进行的“弯弯绕”,通过直接精准地传递信息来进行沟通交流,就能够相对容易地消除工作对象在思想认识上对中国党和政府的误解。思想认识上的误解解开了,外交中的难题就更多的成为技术性而非原则性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从中共对外交往实践看,中共的对外工作已经成为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和压舱石。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仍然有一些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但是未建交并不代表中国共产党不能同这些国家的政党发展党际关系。通过党际关系渠道作未建交国政党的工作,是中共对外工作的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与未建交国家政党的交往成为两国间保持联络和沟通的独特途径,为推动建立中国与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不断夯基垒台。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灵活务实的方式与一些未建交国政党等进行友好交往,最终促成了国家间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巴拿马、萨尔瓦多、所罗门群岛等一些未建交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这些国家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已经开展了好多年。
中国与一些国家在面临利益冲突时,国家关系也会出现倒退甚至是破裂,但国家关系的倒退和破裂并不意味著中国共产党与这些国家政党交往的停止。在这样国家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共对外工作以更加超脱的姿态,发挥“全天候交往”“柔性外交”等优势,通过加强党际交流将国家间关系重新拉回正常轨道,推动国家关系全面、稳定、健康的发展。中日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新世纪初期,日本政府政要在侵华历史、钓鱼岛、台湾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导致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中国共产党通过党际渠道,发挥对日政党交往的传统优势,加大对日本执政党和主要在野党的交流力度,以党际内部磋商为主,深入交换意见,逐步打开两国政治关系的僵局。
中共对外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长期一以贯之地做“人”的工作。这里的“人”指的是交往的政党的政要,“长期”指的是这些政要从初涉政治到成为党内重要人物的成长历程。政要是党际交往的主要行为载体。中共的对外工作重视做好对其他国家的政要名人的工作,就是抓住了发展与这些国家政治关系的“牛鼻子”。很多国家的政要和名人都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和真朋友,因为这些人从青年时候就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与其建立了联系。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长期持续开展,见证了这些政要的成长,增进了他们对中共的了解、认识和认同,收获了他们对中国日益深厚的友谊和支持,成为国家间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图为香港邮政将于7月1日发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纪念邮票样张
中共的对外工作是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的对外工作已不仅仅涵盖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之间的交流,也不仅仅是开展对国外政党高层的交往,现在更加“接地气”,把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领域的很多工作也纳入进来。中共的对外工作通过把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和合力,展示中国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成果,塑造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同时,中共对外工作以一种更加柔性的姿态,密切观察世界发展大势,通过研究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和政党的兴衰成败、外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政治思潮的演变,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能力建设、执政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始终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伴随著中国共产党迈入百年大党的行列,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也即将进入继往开来的新的百年时期。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发生著历史性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化,中共对外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新起点要求中共的对外工作要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立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积极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加强对世界政党的方向、理念、认知、责任的引领,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为促进人类长远利益、增进各国共同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魏小旋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从建党伊始就已经展开,为中共发展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走过了一百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历程。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图:视觉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就很难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就很难全面深刻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是推动中国对外发展国家关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对外关系全面、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保障,是中国构建和完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建立的。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一开始就具有了鲜明的国际属性。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对外工作除了向共产国际派驻代表,还包括同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及其他进步力量和人士建立友好关系并进行全方面的交流。通过对外交往工作,中国共产党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宝贵理解、支持和援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不断密切与苏联共产党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十多个政党的联系。为进一步做好对外工作,中共中央在1951年成立了专门负责中共对外工作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联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里推动中共对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共产党或进步政党建立了联系。这一时期中共对外工作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巩固新生政权、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给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就是跟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打交道,但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逐渐呈现出以服务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世界各国合法政党和国际政党组织等开展友好交往的新特征。1981年,中国共产党邀请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密特朗访华,第一次与社会党建立了往来。1984年5月,中国共产党邀请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访华,首次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原则。这实际上都是中共对外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转变的重要表现。这种转变也确保了在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后,中共对外交往工作不仅能够迅速稳住阵脚,而且能够平稳调整工作重心,通过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为打破西方对中国制裁和改善中国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提供了独特的保障。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全球化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全球化推动了各个领域关系和交往的深化,但与全球化不同的是,越来越多国家的国内政治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当前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90%的国家和地区治理是政党政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著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绝大多数国家,政党是内外政策制定的源头,是舆论的引导者、社会共识的凝聚者和民意的代表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2010年中美政党高层对话机制的建立,才意味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后一步真正完成。政党交往对国家关系有著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党之间的交往,而且不仅同执政党进行交往,同时也同在野党发展关系。因为在政治碎片化越来越突出的国家,只有通过同时与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交往,才能真正加深相互了解,有助于从源头上影响决策和引导民意,发挥政党在国家外交关系中的影响力,为国家关系的平稳发展夯实基础。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
中共十八大以来,世界大变局加速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身份政治愈演愈烈、民粹主义泛滥、丛林主义回归等是当下国际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使节时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实践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随著中国日益走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中共对外工作也正在走进世界政党舞台的中心。当前中共对外工作著眼点在于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面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各国政党深入交往、交流、交心,打造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对外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打造的中国共产党朋友圈也是党政并蓄、朝野相济、官民兼容。中共对外工作特点的灵活性、交往方式的精准性、工作对象的持久性,使得中共对外工作在提高中国国家软实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总体外交工作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
中共对外工作不直接处理政府间的具体事务,而是以建立、巩固、发展国家间关系为著眼点。这就决定了中共对外工作没有政府外交中礼仪繁文缛节的束缚,可以开门见山就国家关系中的难点问题、共同关心的国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和交流,这是中共对外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共对外工作很好地把工作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在工作中与对外工作对象采取面对面的直接切入主题,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这样的工作方式能够使中共的对外工作对象在思想和认识上更快更深刻地明白中国党和政府想要传递的信息和关切点。中共对外交往少了政府外交中碍于礼仪必须进行的“弯弯绕”,通过直接精准地传递信息来进行沟通交流,就能够相对容易地消除工作对象在思想认识上对中国党和政府的误解。思想认识上的误解解开了,外交中的难题就更多的成为技术性而非原则性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从中共对外交往实践看,中共的对外工作已经成为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和压舱石。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仍然有一些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但是未建交并不代表中国共产党不能同这些国家的政党发展党际关系。通过党际关系渠道作未建交国政党的工作,是中共对外工作的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与未建交国家政党的交往成为两国间保持联络和沟通的独特途径,为推动建立中国与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不断夯基垒台。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灵活务实的方式与一些未建交国政党等进行友好交往,最终促成了国家间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巴拿马、萨尔瓦多、所罗门群岛等一些未建交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这些国家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已经开展了好多年。
中国与一些国家在面临利益冲突时,国家关系也会出现倒退甚至是破裂,但国家关系的倒退和破裂并不意味著中国共产党与这些国家政党交往的停止。在这样国家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共对外工作以更加超脱的姿态,发挥“全天候交往”“柔性外交”等优势,通过加强党际交流将国家间关系重新拉回正常轨道,推动国家关系全面、稳定、健康的发展。中日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新世纪初期,日本政府政要在侵华历史、钓鱼岛、台湾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导致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中国共产党通过党际渠道,发挥对日政党交往的传统优势,加大对日本执政党和主要在野党的交流力度,以党际内部磋商为主,深入交换意见,逐步打开两国政治关系的僵局。
中共对外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长期一以贯之地做“人”的工作。这里的“人”指的是交往的政党的政要,“长期”指的是这些政要从初涉政治到成为党内重要人物的成长历程。政要是党际交往的主要行为载体。中共的对外工作重视做好对其他国家的政要名人的工作,就是抓住了发展与这些国家政治关系的“牛鼻子”。很多国家的政要和名人都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和真朋友,因为这些人从青年时候就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与其建立了联系。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长期持续开展,见证了这些政要的成长,增进了他们对中共的了解、认识和认同,收获了他们对中国日益深厚的友谊和支持,成为国家间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图为香港邮政将于7月1日发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纪念邮票样张
中共的对外工作是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的对外工作已不仅仅涵盖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之间的交流,也不仅仅是开展对国外政党高层的交往,现在更加“接地气”,把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领域的很多工作也纳入进来。中共的对外工作通过把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和合力,展示中国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成果,塑造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同时,中共对外工作以一种更加柔性的姿态,密切观察世界发展大势,通过研究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和政党的兴衰成败、外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政治思潮的演变,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能力建设、执政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始终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伴随著中国共产党迈入百年大党的行列,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也即将进入继往开来的新的百年时期。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发生著历史性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化,中共对外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新起点要求中共的对外工作要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立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积极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加强对世界政党的方向、理念、认知、责任的引领,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为促进人类长远利益、增进各国共同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魏小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