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及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香港亦紧贴潮流,积极推动创科。在过去几年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超过一千亿元。促进创科,人才最为重要,因此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STEM教育。虽然这方面是教育局的重点任务,但近期政府资讯科技办公室也积极配合,政府在二○一九年度拨款五亿元,推出「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向中学提供三年共一百万元,让它们自行购置所需的IT设备和专业服务,以及举办更多相关的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运算、大数据等崭新IT的认识。政府今年更把计划延伸至小学,拨款两亿多元推出「奇趣IT识多啲」计划,未来三年向小学提供最高四十万元资助。
无论如何,教育局和政府资讯科技办公室「双剑合璧」,旨在透过广泛STEM教育提升本地青年的「科技素养」。根据台湾科技教育学者所指,素养是「知识 + 技能 + 态度」,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的挑战。「科技素养」的范围包括:青年学会使用科技来解决问题,并且鼓励科技使用者不断地反思科技所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针对「资讯素养」,香港教育局也曾发布过相关的文件,不约而同地目标一致。
在操作上,学界对政府大力推动中小学STEM课外增润计画持不同意见。对于熟悉STEM教育的学校而言,它们可以利用政府的资助加强学校现有的设施,当然鼎力支持。然而一些对科技陌生的学校,要求它们适当地使用这笔资助,却并不容易。
理论上,「科技素养」教育主要以非形式(non-formal)教学方法推行,以经验学习法(Experimental Learning)为主导,与日常课堂形式(formal)教学互相配合。再者,培育学生「科技素养」要因材施教,就此学校可以考虑以三级制进行:第一级是「全校普及教育」,目的是安排学生参与,强调生活化、以体验为主的多元化活动,例如在校内的各式科普活动、网上资料、参观科学馆等。这级的重点是在跨学科体验,让学生认识科技在日常生活中和未来工作上所能带来的好处。
老师从第一级中寻找出对科技有兴趣的学生,邀请他们进入第二级的「小组兴趣班」,进一步栽培。这级聚焦于动手能力,以小组形式学生与老师进行项目设计及系统开发,让学生把科技知识学以致用。老师为了增加学生的投入感,可以把项目主题与学校的重点学科领域(例如时装设计)挂钩。
第三级是「精英班(校队)」,由对科技具特出表现的学生组成「校队」参加校外(甚至乎国际级)比赛,让科技专才开濶视野,公开地从体验中学习。
推行三级制「科技素养」行动,学校需要一套评测标准去量度校方、老师或学生的科普水平(第一级)、科技兴趣和动手技能(第二级)及创新能力(第三级)。再者,前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以这标准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化地进行分析,然后策略性地设计STEM课程。
最后,学校「科技素养」评测绝非香港专有问题,全球教育界都正面对,值得一提的是,由多所英国大学组成的「编程学院」(Institute of Coding)所推出的测试标准已在当地广泛使用,至今已为两万多名参与者进行评估,它们的做法值得香港教育界参考。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来源: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