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3日至26日,吴晓青在湖南省、重庆市开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主题教育宣讲
2021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坐标中,注定将书写特殊而重要的一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民主建国会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作出重要贡献而骄傲,更为在新的征途中,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勇担参政党责任和使命,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而倍感自豪、信心满满。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民建正确的历史选择
抗战胜利后,基于对时局的认识判断和对历史的反思,以黄炎培、胡厥文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进步知识分子深入思考国家前途和民族工商界命运,开始酝酿成立政治团体。就在此时,黄炎培访问延安,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区的成就,接触和认识了大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并与毛泽东多次促膝长谈。一次谈话中,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延安之行的见闻,特别是历史周期率的谈话,使黄炎培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为筹组和发起民建奠定了思想基础。1945年12月16日,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
民建一经成立,就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在经历“沧白堂事件”“陪都血案”“下关事件”的斗争洗礼后,民建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1948年,民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明确作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抉择,坚定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道路。
70余年来,民建始终牢记合作初心,风雨如磐,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同时,民建也发展成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会员人数从当初发起时的1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1万余人。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民建先贤胡厥文在年近九十时感慨:“以亲身备尝的酸甜苦辣算出来的对比账,使我得出了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中国的一切事业必须靠共产党领导。”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在回答海外朋友关于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时曾说:“我们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虽然一个是执政党、八个是参政党,但是我们整体是和谐的,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既然是大合唱,当然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 回顾民建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民建在重要历史节点作出的正确抉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不断成长进步、有所作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民建凝聚和捍卫的最大政治共识。
民建是中国共产党
风雨同舟的挚友、肝胆相照的诤友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参政党。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友党关系,不是势不两立,而是和而不同;不是彼此竞争,而是互利共赢;不是临时联合,而是稳定参与;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这样一种同向发力、合力共生的“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落入西方党派之间利益争夺的窠臼,在中国治理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厚植于中国土壤的多党合作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民建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征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前后,民建积极参与筹备新政协会议和筹备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参加人民政权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组织会员并带动所联系的工商业者爱国守法、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为建立新中国、捍卫新生人民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民建发挥特长,在兴办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就业、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对外经贸联络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就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五老火锅宴”、推动多党合作入宪、风险投资“一号提案”、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工商界第一次组团访问香港等留下一段段佳话。

受中共中央委托,4月12日至15日,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带队就“形成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重点专题赴湖北调研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向著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继续迈进,民建的履职舞台更加宽广、责任更加重大。近些年来,民建进一步把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转化为履行职能的优势,围绕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很多意见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重视,被国务院有关部门采纳;在定点帮扶贵州黔西和河北丰宁,对口广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中尽锐出战,作出突出贡献;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载体,开展社会服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捐款8亿多元(人民币,下同),捐献物资价值超过10亿元……
这些成绩彰显了民建作为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挚友、肝胆相照的诤友的责任与担当,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更加自觉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十四五”时期作出新作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五年,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迈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确保2035年远景目标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民建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握时代脉搏,与中国共产党砥砺同行,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重点围绕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建言践行,为促进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日,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率调研组赴湖北和四川就“形成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重点考察调研是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重要活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是多党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民建将充分梳理吸收此次重点考察调研的成果,找准“形成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断点、难点,通过调研报告和专项建议的形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言资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编辑:赵欣
校对:邸倩
监制:庄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