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筹办过程已走过了5年历程。5年来,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有序推进,竞赛场馆全部完工,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发布冬奥愿景、会徽和吉祥物,开展“共享冬奥”公众参与计划,大众冰雪运动蓬勃开展。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正在向我们走来。
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
近日,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展首次全冰面制冰,规模约1.2万平方米的场馆全冰面成功亮相。图为5月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冰面(图:新华社)
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
志愿者全球报名人数超百万
目前,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各项筹办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目前,所有竞赛场馆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成功举办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认证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考察活动,获得国际社会和专业人士高度评价。
赛事组织和场馆运行有序开展,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赞助企业总数达到40家,特许产品销售势头良好;赛会志愿者全球报名人数超过100万。5G通信、云转播等科技冬奥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完善气象监测系统,初步实现空间上百米级、时间上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在线上公开征集了奖牌和制服装备的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发布了第一届冬奥优秀音乐作品、火炬外观、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特别是动态核心图形,实现了奥运史上的首创。
今年2月和4月,在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北京赛区还相继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雪上项目、滑行项目、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对办赛涉及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有效检验。测试结果证明,各场馆的布局、面积、流线、运行功能等符合国际标准,满足测试要求,并得到了参加测试活动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国际专家的一致好评。
北京冬奥会四大特色值得期待
北京冬奥会最大的特色在于努力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的有机统一。具体有几个特点:一是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二是充分利用08奥运遗产。三是全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四是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关于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绿色办奥方面,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场馆建设施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高山滑雪中心建设之初就采取表土剥离、树木异地保护、区域动植物种类保护等措施。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所有竞赛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在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项目场馆采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
共享办奥方面,加快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沿线群众就业、增收致富和产业升级换代。截至2020年底,在中国遴选出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以及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校,编写多种奥林匹克教育材料。与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将在中国更大范围内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
开放办奥方面,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方面始终保持良好合作,也与日本东京奥组委、韩国平昌冬奥组委签订组委会三方合作协议。积极选聘几十位外国专家,在竞赛组织、场馆设计、现场施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咨询作用。
廉洁办奥方面,简化办赛是廉洁办奥的重要体现,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履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已经梳理形成了一版简化办赛方案,还将进一步细化完善简化措施,制定第二版简化办赛方案,努力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的统一。加强各个项目运行的审计监督,确保筹办工作廉洁高效。
关于充分利用08奥运遗产。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双奥之城”打造了双奥场馆,也锻造了一支双奥工作团队。北京25个竞赛、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遗产。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作为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作为冰壶比赛场地,五棵松体育馆将由篮球馆变身为冰球比赛场地。这些场地承载了2008年夏奥会的记忆,也将因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再创辉煌。
关于全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2022年冬奥会是在长城脚下举办的冬奥会,也是在中国春节期间举办的冬奥会,将充分展现长城文化、春节文化和冰雪文化。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会徽与吉祥物设计灵感和采用元素均来源于中国文化。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概念的原型取自中国敦煌壁画中传统的“飞天”形象,得名“雪飞天”;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跳台赛道剖面与中国传统吉祥物件“如意”的曲线相似,也称“雪如意”;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选址与赛道形状和遮阳设计带来的独特建筑形态,宛如一条游龙飞腾于山脊之上。
关于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北京冬奥组委总部设在具有百年历史的首钢工业园区,是工业遗存再利用和推动城市新发展的示范区,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的高度评价。北京赛区的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2022年将举办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场馆外观从传承保护的角度“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首都市民记忆中的模样。张家口奥运村建设过程中对新发现的太子城遗址进行了整体保护,赛时,运动员可经太子城遗址步行至颁奖广场及太子城小镇。
2022年脚步越来越近,北京冬奥会筹办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在未来200多天时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的沟通合作,及时研判形势,及时调整策略,加强工作创新,妥善应对风险挑战,让筹办工作朝著既定目标稳步有序推进。
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
4月2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在北京的国家体育馆拉开帷幕,这也是国家体育馆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的首次亮相(图:中新社)
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把奥运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稳步有序向前推进筹办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
为更精确地制定防疫政策,北京冬奥组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每周会商制度,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各利益相关方密切沟通,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地体育赛事疫情防控措施和经验,组建疫情防控工作组、专家组,针对疫情发展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现正在编制冬奥会疫情防控应对手册。
下一步,北京冬奥组委将根据疫情形势,随时研判疫情风险,并据此制定相应对策,为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创造条件。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给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成功举办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既是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彰显全球奥林匹克大家庭共克时艰、命运与共,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未来的筹办工作中,我们将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东京奥组委、各国家(地区)奥委会等方面加强沟通、紧密合作,为奉献一届成功的冬奥盛会而共同努力。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图:新华社)
筹办过程采取各项绿色低碳措施
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始终秉承“四个办奥”理念,积极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可持续性要求贯穿筹办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保护,使冬奥会创造环境正影响、留下绿色新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建设绿色场馆,在场馆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贯彻可持续性要求。与赛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尽最大可能降低施工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植物保护方面,延庆赛区针对赛区内需要保护的植物类型和分布情况,制定了就地、近地、迁地三种保护策略:对不适合移植的树木采取就地保护,建成5个就地保护小区;对难以远距离迁移的1.1万余棵灌草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乔木进行近地保护,建成2个近地保护小区;建立300亩左右的迁地保护基地,对赛区30余种2.4万余株乔木进行移植,通过科学施工以及精细化管护,移植成活率达90.7%。
在动物保护方面,通过建立野生动物通道、安装人工鸟巢、冬季投食、维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如依托赛区的11座桥梁设置永久动物通道,并通过生态修复对通道区域进行近自然改造,确保动物觅食和迁徙;在赛区内外设立600个人工鸟巢,巢箱入住率接近50%。
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赛道表土剥离,并将表土回铺到生态修复区域,在确保本地物种多样性不降低的同时,避免了外来物种入侵。如延庆赛区通过草甸剥离、回复、养护等措施,修复亚高山草甸3,500平米。
高效利用水资源建设海绵赛区,实现赛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实施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碳补偿措施,努力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
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采取的各项绿色低碳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仅实现了承诺的可持续目标,而且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留下了丰厚的绿色遗产,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编辑:赵欣
校对:严骏
监制:冯琳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筹办过程已走过了5年历程。5年来,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有序推进,竞赛场馆全部完工,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发布冬奥愿景、会徽和吉祥物,开展“共享冬奥”公众参与计划,大众冰雪运动蓬勃开展。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正在向我们走来。
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
近日,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展首次全冰面制冰,规模约1.2万平方米的场馆全冰面成功亮相。图为5月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冰面(图:新华社)
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
志愿者全球报名人数超百万
目前,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各项筹办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目前,所有竞赛场馆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成功举办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认证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考察活动,获得国际社会和专业人士高度评价。
赛事组织和场馆运行有序开展,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赞助企业总数达到40家,特许产品销售势头良好;赛会志愿者全球报名人数超过100万。5G通信、云转播等科技冬奥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完善气象监测系统,初步实现空间上百米级、时间上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在线上公开征集了奖牌和制服装备的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发布了第一届冬奥优秀音乐作品、火炬外观、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特别是动态核心图形,实现了奥运史上的首创。
今年2月和4月,在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北京赛区还相继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雪上项目、滑行项目、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对办赛涉及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有效检验。测试结果证明,各场馆的布局、面积、流线、运行功能等符合国际标准,满足测试要求,并得到了参加测试活动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国际专家的一致好评。
北京冬奥会四大特色值得期待
北京冬奥会最大的特色在于努力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的有机统一。具体有几个特点:一是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二是充分利用08奥运遗产。三是全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四是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关于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绿色办奥方面,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场馆建设施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高山滑雪中心建设之初就采取表土剥离、树木异地保护、区域动植物种类保护等措施。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所有竞赛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在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项目场馆采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
共享办奥方面,加快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沿线群众就业、增收致富和产业升级换代。截至2020年底,在中国遴选出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以及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校,编写多种奥林匹克教育材料。与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将在中国更大范围内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
开放办奥方面,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方面始终保持良好合作,也与日本东京奥组委、韩国平昌冬奥组委签订组委会三方合作协议。积极选聘几十位外国专家,在竞赛组织、场馆设计、现场施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咨询作用。
廉洁办奥方面,简化办赛是廉洁办奥的重要体现,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履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已经梳理形成了一版简化办赛方案,还将进一步细化完善简化措施,制定第二版简化办赛方案,努力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的统一。加强各个项目运行的审计监督,确保筹办工作廉洁高效。
关于充分利用08奥运遗产。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双奥之城”打造了双奥场馆,也锻造了一支双奥工作团队。北京25个竞赛、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遗产。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作为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作为冰壶比赛场地,五棵松体育馆将由篮球馆变身为冰球比赛场地。这些场地承载了2008年夏奥会的记忆,也将因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再创辉煌。
关于全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2022年冬奥会是在长城脚下举办的冬奥会,也是在中国春节期间举办的冬奥会,将充分展现长城文化、春节文化和冰雪文化。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会徽与吉祥物设计灵感和采用元素均来源于中国文化。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概念的原型取自中国敦煌壁画中传统的“飞天”形象,得名“雪飞天”;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跳台赛道剖面与中国传统吉祥物件“如意”的曲线相似,也称“雪如意”;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选址与赛道形状和遮阳设计带来的独特建筑形态,宛如一条游龙飞腾于山脊之上。
关于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北京冬奥组委总部设在具有百年历史的首钢工业园区,是工业遗存再利用和推动城市新发展的示范区,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的高度评价。北京赛区的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2022年将举办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场馆外观从传承保护的角度“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首都市民记忆中的模样。张家口奥运村建设过程中对新发现的太子城遗址进行了整体保护,赛时,运动员可经太子城遗址步行至颁奖广场及太子城小镇。
2022年脚步越来越近,北京冬奥会筹办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在未来200多天时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的沟通合作,及时研判形势,及时调整策略,加强工作创新,妥善应对风险挑战,让筹办工作朝著既定目标稳步有序推进。
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
4月2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在北京的国家体育馆拉开帷幕,这也是国家体育馆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的首次亮相(图:中新社)
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把奥运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稳步有序向前推进筹办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
为更精确地制定防疫政策,北京冬奥组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每周会商制度,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各利益相关方密切沟通,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地体育赛事疫情防控措施和经验,组建疫情防控工作组、专家组,针对疫情发展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现正在编制冬奥会疫情防控应对手册。
下一步,北京冬奥组委将根据疫情形势,随时研判疫情风险,并据此制定相应对策,为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创造条件。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给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成功举办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既是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彰显全球奥林匹克大家庭共克时艰、命运与共,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未来的筹办工作中,我们将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东京奥组委、各国家(地区)奥委会等方面加强沟通、紧密合作,为奉献一届成功的冬奥盛会而共同努力。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图:新华社)
筹办过程采取各项绿色低碳措施
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始终秉承“四个办奥”理念,积极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可持续性要求贯穿筹办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保护,使冬奥会创造环境正影响、留下绿色新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建设绿色场馆,在场馆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贯彻可持续性要求。与赛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尽最大可能降低施工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植物保护方面,延庆赛区针对赛区内需要保护的植物类型和分布情况,制定了就地、近地、迁地三种保护策略:对不适合移植的树木采取就地保护,建成5个就地保护小区;对难以远距离迁移的1.1万余棵灌草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乔木进行近地保护,建成2个近地保护小区;建立300亩左右的迁地保护基地,对赛区30余种2.4万余株乔木进行移植,通过科学施工以及精细化管护,移植成活率达90.7%。
在动物保护方面,通过建立野生动物通道、安装人工鸟巢、冬季投食、维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如依托赛区的11座桥梁设置永久动物通道,并通过生态修复对通道区域进行近自然改造,确保动物觅食和迁徙;在赛区内外设立600个人工鸟巢,巢箱入住率接近50%。
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赛道表土剥离,并将表土回铺到生态修复区域,在确保本地物种多样性不降低的同时,避免了外来物种入侵。如延庆赛区通过草甸剥离、回复、养护等措施,修复亚高山草甸3,500平米。
高效利用水资源建设海绵赛区,实现赛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实施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碳补偿措施,努力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
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采取的各项绿色低碳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仅实现了承诺的可持续目标,而且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留下了丰厚的绿色遗产,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编辑:赵欣
校对:严骏
监制: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