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香港版画艺术的发展路向

日期: 2021-06-02 来源: 紫荆
字号:

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可复制性,但有些人会因为这一特性觉得它们的艺术价值不及孤品作品高。然而每种类型的创作也有难以被取替的技巧与视觉美感,而且多数艺术家为了维护版画价值,不会无限量地复制,甚至会销毁印版,这造就了版画的独特价值。

640.png

版画除了讲求图像艺术的呈现,创作过程更是与印艺科技密不可分。由上世纪初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这种结合刻印的艺术逐渐流行,而随著技术的进步,本地的版画创作亦产生更多变化,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启「版画艺术图像展20/20」。以二十个问题作引旨,通过二十组展品引领我们窥探香港早期至近期的版画发展,以及为版画的专业创作过程进行多方位的展示。

640-1.png



版画的种类及独特性

版画的制作先由做印版开始,艺术家会选择「凹、凸、平、孔」其中一个方式刻蚀板块,继而为板块上色,最后再印在画纸上,最终作品才会现于人前,比马上就能看到画面效果的传统绘画方式需要更多的时间。


凸版

凸版是最原始的版画技术,原理是用雕刻工具在板材上刻除不要的部分,而需要印刻出来的部分则保留,成为受墨的位置。最后凸出来的画面会以颜料或油墨上色,经压印在画纸后,最后成品方才跃然纸上。唐国徽先生的街景作品就用了凸版技术,艺术家先在胶版绘上图案,在用雕刻刀刻走空白部分,最后添上油墨,一道亮丽的风景展现了画家对城市细致入微的观察。

640-2.png

《中环街景》凸版:麻胶版

 61 × 168cm 1982年 唐国徽


凹版

凹版画多用铜板为材料,通过在金属板上进行雕刻、腐蚀,添加油墨到洼痕处,运用凹版压印机施力,从而产生出图像。展览展出本地著名艺术家钟大富先生一幅凹版画《众妙之门》,艺术家先在铜版上涂上一层防蚀剂,再用工具雕刻出线条,于雕刻处加上酸,铜版上就会形成深浅有致的痕,因此最后印制出来的版画深浅分明,纵然画面上只呈现出灰黑色的线条,观众却能在画面的明暗对比之中,窥探出大自然神秘的韵律,这种以单一色彩的层次来表现物件质感的版画作品实属难得。

640-3.png

《众妙之门》凹版:铜版蚀刻

 78.5 × 107cm 1989年 钟大富


平版

平版画是用油性材料在版上涂绘的方式,反复涂抹上含酸性的阿拉伯溶胶,使板材产生化学反应,溶蚀表面,利用油水相排斥的物理性质,有图像的区域会接受油墨上色,而没图案的区域则会排斥油墨。平版画的视觉效果更具自由流动的笔触,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一样具有灵动而活泼的感觉。

640-4.png

《女人与狗》平版:石版

 69 × 50cm 1980年 李东强


孔版

孔版画又名网版,艺术家多会以镂空印模的方式制作印版。过程会先在网纱上涂上一层感光剂,将画有图案的菲林放在涂有感光剂的网纱上,其后启动晒版机,经过几分钟的照射后,网面会被晒出镂空的图形,然后用水枪冲走网纱上的感光剂。最后,通过刮刀大力挤压颜料穿过网孔,图案随之而成。这是一种运用了遮挡与镂空的光学原理制作印版,手法较其他版画方式不同,不存在左右颠倒的复制画面问题。

萤幕快照 2021-06-02 上午9.37.26.png

《忆》孔版:丝印

 70.5 ×78.5cm 1980年 潘玟诺


香港版画的早期发展

于20至40年代起,有一批南来艺术家因逃避内地战乱而来到香港,他们开始以木板、刻刀等刻画出当时民生百态,成为本地首批创作版画的先行者,及后这些艺术家如黄新波、梁永泰、陆无涯等人更筹备了「人间画会」,又发行艺术刊物,积极推广木刻版画及其他艺术活动,而这段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亦成为纪录香港战后环境的宝贵资料。

萤幕快照 2021-06-02 上午9.37.41.png

后到60至70年代,本地艺术家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影响,对新物料、新媒材的探索上有更多启发,不再受限于原来的创作模式,并尝试以现代艺术手法融入传统版画技艺上,开展了本地版画创作中,中西元素并置的一大路向。最早期的版画多以具象的事物作主题,但到了60年代起,艺术家开始以较抽象的形式制作版画,如韩志勋的作品则用了表现主义等抽象几何的图形,并融合了东方书法、诗词、哲学的概念,尽显中西交融的独特艺术风格。

640-5.png

中国传统的版画技术是水印木刻,利用具透明感的水性颜料作印刷,使得水、颜料、纸相互渲染,视觉效果近乎水墨画。60至70年代起出现「新水墨运动」,提倡在现代抽象形式中加入水墨元素,并延伸至版画创作上。

640-6.png

除了在原有的创作艺术形式上创新,本地版画家亦开始尝试突破固有的平面创作形式,一些版画家本来也从事雕塑创作,于是便有了用不同物料制作版画的尝试,他们钻研不同媒材的特性,用铸纸板、金属板、凹凸板制作成浮雕般的作品,呈现出层次感、光暗度更分明的视觉效果,使得原来的平面作品更显立体,版画创作亦渐趋成熟。

640-7.png



本地版画的近代创新

后至90年代,版画创作碰上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本地艺术家开始运用影印、电脑绘图、立体打印等技术,将版画与其他媒介相互配合,呈现出版画艺术的全新面貌。持续发展至今,香港版画工作室在推广版画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向大众推广这门艺术外,亦协助不少新世代版画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将香港的版画艺术推及到世界各地。

640-8.png

瑞兽蓝印布

而香港版画工作室的创办人之一冯浩然就曾带领学生团队,在马头角一带以瑞兽命名的十一条街道考察,探索这地方的社区发展历史,并在区内的车房收集零件,组装成十一只瑞兽,再运用感光剂与太阳的配合,创作出印上造型独特的瑞兽蓝印布。配合现场的灯光效果,作品更显气派,也凸显版画技术的多种可能性。

640-9.png

现在越来越多大专院校将版画纳入课程,使得新一代能接触到这门艺术,今次展览除了包含一些资深艺术家、版画课程导师的作品外,也展出了不少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全面地展示香港版画艺术的发展进程。

640-10.png

近年来越来越多艺术家将版画技术融汇到不同创作媒介中,版画不再属于遥不可及的一门艺术,也不是只出现在在展览里的艺术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的设计艺术。本地插画家梁伟庭、麦震东、杨学德等用版画技术印出插画般的风格,不论在用色或层次感上亦不亚于水彩或油画的灵动。

640-11.png

近年流行一股「文青」风格,更带动文创设计的盛行,人们开始追求带有个人创意及文化理念的生活物品或设计产品,以致不少创作者也采用版画技术,亲手制作富有个人特色的藏品。比起电脑印刷或科技大量生产的物品,这种具温度的手作更得年轻人欢心。

640-12.png

此次展览从版画的发展初期至现代的版画创作,一览无遗地展示了香港版画的发展与历史。不论在专业制作技巧或美学的呈现上,也让观众加深对这门艺术的认知。乘著这股风潮,相信版画的艺术将会受到更多大众追捧,并在生活中越发普及。


来源:艺术香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香港版画艺术的发展路向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