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已持续了近一年半,环球疫情仍然未遏,特别是印度、非洲等地的发展更是令人忧虑,而亚洲区内面对变种病毒的威胁,更让防疫工作如履薄冰。受惠于疫苗的普及提供以及中央政府果断的防疫策略,内地的疫情已明显受控,除了零星外地输入案例外,未有出现大规模的本地暴发情况。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采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疫策略,虽然五月中旬无源头的本地感染个案数字大幅回落,但要面对高传染性变种病毒的挑战。变幻莫测的疫情,每时每刻都是对现阶段防疫抗疫工作的考验。
文|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 范鸿龄

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在特区政府开始疫苗计划的前期已率先接种了“科兴“疫苗,现已完成第二针并已经过了14日,并没有明显的不适(图:香港医院管理局)
香港接种疫苗仍有进步的空间
“内防扩散”的整体策略涉及多项措施,包括透过普及检测找出有可能潜藏在社区的病人、防止社区暴发等一系列的社交距离措施(如食肆人数及营业时间限制、学校暂停面授安排)以及疫苗接种计划等,每项措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医学研究发现,完成了两针新冠疫苗的十四天后,体内产生抗体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透过广泛接种疫苗以达至“群体免疫”是走出疫情困境最佳策略。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以及世界各国的实际经验,均印证了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是现阶段对抗疫情的最好方法,部分欧美及中东国家的经验亦印证了相关说法,数据显示整体疫苗接种率与新增确诊个案数字呈反向发展,接种率愈高、新确个案人数则跌。
香港特区政府在2月26日开始“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提供“科兴”及“复必泰”两种疫苗供市民自行选择,两款疫苗都是经过本港专家认证确认安全、有效及有品质保证,整体接种效益高于风险。市民只需要在互联网完成简单的预约程序,便可以按预约时间到自己选择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接种“科兴”或“复必泰”疫苗。市民如果选择接种“科兴”疫苗,亦可选择到医管局辖下的普通科门诊诊所、私家医生及诊所接种。
毋庸讳言,香港接种疫苗仍有进步的空间。相较其他地方,香港的感染人数和死亡率都比较低,加上部分市民受到一些负面资讯影响,使部分市民裹足不前。幸而,特区政府近月加强有关疫苗的宣传及教育,医管局亦安排大量各专科的专家向市民解释,市民对新冠疫苗的接受程度大增,预约接种疫苗的人数亦稳步增长。根据特区政府最新的数字,截至5月18日,本港接种疫苗的总剂次达1,984,291,当中已接种第一针的人口为1,180,443,占全港市民人数18%;已接种第二针的人口为803,848,占全港市民人数12.3%。
医管局员工一直奋战在抗疫最前线
医管局的员工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站在抗疫最前线,医管局亦积极鼓励前线员工接种新冠疫苗,84,000名员工中(包括医护、文职及行政人员)已有超过三成以上的同事接种了疫苗。为了鼓励员工接种,医管局透过内部通讯向员工解释接种疫苗的好处,并透过不同措施方便员工接种,包括在部分公立医院设立“流动接种站”方便员工接种。有意在其他地方接种的员工,医管局总办事处亦已知会了前线各部门主管,在工作安排上尽量作出配合。作为医管局的主席,我亦以身作则,在特区政府开始疫苗计划的前期已率先接种了“科兴”疫苗,现已完成第二针并已经过了14日,并没有明显的不适。
除了鼓励员工接种及协助营运疫苗接种中心外,医管局员工亦在各方面支持特区政府的疫苗接种计划。安老及残疾人士院舍的院友属于疫苗接种计划优先接种群组。在特区政府的安排下,由医管局营运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在四月中旬开始派出外展队,上门到院舍为合适而行动不便的院友接种“复必泰”疫苗,有关院舍的外展接种安排会分阶段推行。外展团队主要由一位医生及一位护士负责,会先派出医护人员到院舍为选择接种疫苗的长者进行评估,并与院舍工作人员商讨疫苗接种的具体安排,在注射后外展医护团队亦会监察院友在接种后的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会即时提供协助。
坊间曾有言论指特区政府的“疫苗气泡”政策,以及一系列为已接种疫苗人士所提供的便利(如放宽堂食及缩短检疫时间等),目的是将民生与疫苗捆绑“利诱”市民打针。在我看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利”,是市民保障自己身体健康、确保家人朋友不受病毒感染的“利”, 也是作为香港一份子尽公民责任让香港能尽快重回正轨的“利”。香港要走出疫情的阴霾,特区政府必须要在政策方面作出平衡,免费为市民接种疫苗,免于疫症的侵袭,希望市民能享受到接种疫苗的“利”,这是天经地义的做法。
香港医院管理局积极鼓励前线员工接种新冠疫苗(图:香港医院管理局)
香港乃至全球都面对
另一波由变种病毒带来的威胁
也许本地感染个案数字已从高峰大幅下降,但香港乃至全球都面对另一波由变种病毒带来的威胁,在香港发现的变种病毒包括英国变种、南非变种、巴西变种及近期出现的印度变种等,该等变种病毒的传播力强,稍一不慎便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区政府继续透过“外防输入”政策,透过出入境政策严防变种病毒传入本港,医管局亦立即推出相应政策阻截、防止变种病毒在医院及社区暴发。
医管局收紧了确诊病人的隔离规格,所有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在入院时都必须单独隔离,并立即安排病毒基因排序测试。输入个案的病人,由于带有变种病毒的风险较大,会单独隔离至康复出院为止。至于本地个案的病人,除非变种病毒基因排序呈阴性结果,否则亦需继续单独隔离直至出院。各公立医院,包括由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协助与建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都会调配足够病床应付需要,亦会在人手及资源上作出配合。
另外,医管局在5月10日开始为所有与病人有接触的大约65,000名前线员工,安排定期新冠病毒检测,医院向员工派发快速抗原测试试剂,方便每周定期自行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可选择经由医管局员工专用手机应用程式报告检测结果,或拍照自行存档作纪录。员工若已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4天,可选择是否参与定期检测。此举有助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内的防线。
在过去一年多,香港在疫情影响下受尽苦头,从媒体不时会看到因为入境控制而两地分隔的个案;本港各行各业,特别是零售、餐饮及旅游等服务业的生意受到严重的打击,开工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很多基层打工仔生计顿成问题。相信让疫情尽快过去,令香港回复正常是所有香港人的共同心愿。
现在,香港又再一次站在疫情的关键路口。
在情在理、论科学讲证据,接种疫苗对自已对香港都是利多于弊,只有尽快提高香港的整体接种率,才能达至“群体免疫”,让疫情尽快完结,让香港重回正轨。
相信只要齐心协力,下个路口,将会是通往疫情“清零”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