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五行养生
文 | 吴宝林(《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七代传人)
马 超(《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第八代传人)
从五行五臓来看,夏季到底如何养生?以养心、脾为主;以补为主,以泻为辅。从六气来讲,夏季涵盖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夏,南方丙丁火,「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夏季包括夏与长夏。夏养心阳,早睡早起。长夏,有暑必加湿,长夏主脾胃,值得重视,养脾阳。
《素问 • 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这是《内经》提出的养生基本总纲。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参,故四时养生,又各有其道。
夏季养生之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疾,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若人体违背四季规律,人体适应能力则减弱,影响下一个季节健康而患疾病。不仅指出四时养生方法,还有积极预防意义。这是夏季养生的根本。
我们总结五句话,对应夏季五行养生:保持童心(心),遇事不怒(肝),基本吃素(脾),早睡早起(肺),饭后百步(肾)。
保持童心,要多想一些自己喜欢好看的小朋友的照片,多看动画片,缓解精神压力。遇事不怒,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七情六欲,不可能对所见所闻没有想法,尽可能保持平和心态,不过度发怒、冲动,这是《黄帝内经》讲的「太过」与「不及」,要有意识的保持心态。
现代人可能做不到早睡早起,子时不得入睡,但「子午觉」的子午时一定要至少闭目养神,哪怕只有一分钟。配合腹式呼吸,对于养神养心,大有补益。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血糖最高,百步走能刺激胰岛细胞,预防血糖升高,有科学支撑。
说起吃素,是道教养生的重点,这对于「无肉不欢」的肉食动物一族来说,很难做到,但有意识尽量节制,颇为重要。但是,人体至少三种氨基酸,仅靠蔬菜水果不能转化,我们提倡夏季吃蛋清、菠菜、深海鱼、豆腐、牛肉。
练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道医养生讲究「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所谓「练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是中医或道教养生最重要的规律。修炼加强免疫,才是根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夏不藏气,秋必伤神;秋伤神,冬则不能化精。秋冬为阴,为精为神;春夏为阳为气,夏兼气血。
春夏长夏秋冬为「生长化收藏」,先有气后有血,「阳化气,阴成形」,人争一口气,佛敬一柱香,气血之间的转化,从气到血,气行则血行。春主气,夏则兼气血。这形成了五行的圆圈闭环。
四时之间「精气神」的相关性,直接带来四时温病的关联性。一般来讲,冬春季为温病高发期,但从四时「精气神」相关性来讲,夏不藏气秋伤神,冬不化精则病温。四时五行的奥妙,在于其五星三角的相生相克,不可分割而谈。
所谓「练神还虚」,十肾九虚,冬为太阳寒水,主肾。以树比人,肾好比树根,肾不足,根不稳,精不藏,春则病温。
气血是中医的根本,夏季兼有气血,心主血,与肾气紧密相关,心阳之气源于肾气的不断补充供给。
夏季「三伏贴」
三伏贴,顺应天道,冬病夏治,帮助人体抓住一年中最旺盛的阳气。一年阳气最旺之时,谁能抓住越多的阳气,到秋冬就越能抵御外邪入侵。三伏天期间,将相应的中药做成膏药,并贴在相关的穴位,能预防冬季复发或加重的相关疾病。
今年三伏是:初伏时间是7月21日-7月30日;中伏时间是7月31日-8月9日;末伏时间是8月 10日-8月19日。
先祖吴鞠通三伏善用姜,贴大椎、百会、至阳、命门、腰阳关等,被视为人体的小太阳。
对于老慢支、肺气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一般以白芥子和白僵蚕为主,用姜汁将药化开,将之配上专用膏药贴,或者大号创可贴,贴在风门和肺俞,先祖吴鞠通还会加上大椎,因大椎是阳气所会之都。
脐疗,脐贴法,乾姜、吴茱萸粉、不同颜色的豆子,用创可贴贴在肚脐里。
对于口腔溃疡、失眠、卒中、中风、血栓、淤血、脑供血不足等,用芥末膏或姜汁吴茱萸粉贴在脚心。上病下治。
对于脾胃病,三伏天是养脾胃最佳时机,可伏贴和艾灸脾俞、胃俞、足三里。胃肠消化问题、十二指肠溃疡等都可。用吴茱萸粉三伏贴之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各个「俞」穴,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
时间上,每天上午11点开始到下午3到5点左右,贴4-6个小时,效果最好。总共可以贴八次。脐疗可以每天贴。
除此之外,夏季还可以佩香囊,驱蚊虫,驱邪祛湿。石菖蒲芳香化湿,艾叶辛温走窜。用此两味装到香囊,甚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从运动来讲,夏季可「广步于庭」,边走边将前额髪向后梳,头顶有四神聪和百会穴,亦称头五注,头为诸阳之会,促进生发之气。用此法,可健脑,激活大脑淋巴系统,排出颅内淤积的代谢垃圾。还可使心情愉悦,因为心不仅主血,还主情志,散步散心,松散闲适。还可用手或脚后跟揉对侧的足底涌泉穴。
日常保健来讲,可以揉腹,主要是神阙穴(肚脐)。人体全息,神阙是出生时母体与婴儿的脐带连接处,带有母体的生命信息,随著人的生长成年,肚脐赋予人体胎盘脐带天生自有的免疫力。除此,还可以抚摸自己的五臓六腑。配合腹式呼吸,达到通过气功按摩内臓的作用,可以同时将书放在肚子上配合。
夏主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肝主目,手代表乾坤,各种气机变化在手上。故手眼和谐能护心保肝。《易经》有「括囊无咎」,祸从口出,多看少说,用眼睛看和说。眼随手转,男左女右,先一只眼跟著同向的手顺时针转,20-50下,后逆时针转。随后另一只眼重复。注意,手要在眼睛的下方,以防血压升高,可巩固和提高记忆力和视力。
心开窍于舌,主血,其华在面。伸舌头,可护心。沿著牙内侧顺时针转9圈,再逆时针转9圈。沿著牙的外侧亦如此。这时出的口水可称之为金津玉液,是天然抗生素,吞服能治百病,比如咽痛。还能激活大脑细胞,修复大脑沟回。心旷神怡。能很好地预防治疗情志系统疾病。人体中越柔软的部位越重要,比如舌头。好似大树不能被风吹倒,小草却吹不垮。做人要像水一样,一般平静忍让,但发起威摧枯拉朽。舌亦如此。
除此之外,肾主耳,夏季经常揪耳朵,分上中下三个方向,有利于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增加肾功能,夏季预防高血压、卒中。肺主鼻,摩擦鼻子,则心肾肺三臓功能得以促进。搅动舌头同时加强了脾胃功能。上述头面部几个保健动作,涵盖了五行的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
早晚用热水泡手脚,也是很好的养生,手离心臓近,对于心臓主动脉的循环有帮助、小栓塞的堵塞能减轻。还可以自己按压几个穴位:内关、合谷、鱼际、三里、内庭,可以保护心脑血管。还可以将一种颜色的豆子放在盆里,脚在上面踩豆子,对足底按摩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睡觉为「小死」,活著的「死」。醒来的一刹那要想自己最喜欢的人和颜色和音乐各 30 秒,配合腹式呼吸,可以提高正气或免疫力。随后,像电闪雷鸣一般惊醒,可以激发人体本能潜能,我们称之为「混元力」。这一股力量,能助力夏季养生。
最好的治疗是食疗
《内经 • 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养正气,是胃气、心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食疗方面,结合先祖吴鞠通和我们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夏季食疗养生茶食,供大家参考,亦需根据个人体质与基础病征结合。
黄芪当归茶(粥)
黄芪12克(补气圣药),当归6克(补血圣药),代茶饮。黄芪当归汤,千古名方,出自《济阴纲目》卷十四。具有补气益血之功效。
当归辛温之气,微苦,加桂花或乌梅,可中和。交通心肾,治疗夏季心肾不交之疾病。夏天伤津耗气,宜用此补之。对催髪之气亦有帮助,可预防脱发。
历代文人墨客大家对黄芪情有独钟,大诗人苏东坡在历代诗人中最会养生,不惑之年曾经大病了一场,据传是类似中风,病愈后用黄芪来调理虚弱的身体,并有诗云:「白髪欹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无独有偶,大诗人白居易对黄芪也情有独钟,隔三岔五就煮黄芪粥喝,也写过一首关于黄芪的诗《斋居》:「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芪数勺粥,赤箭一瓯汤。」
肾开窍于耳,其华在髪,对增髪也有帮助,增加髪根生长,对脱髪有预防作用。因此亦可称之为养髪茶。先祖吴鞠通曾经用大茶壶煮此汤,供所有路过的人免费饮用。
天麻乌梅茶(粥)
临床中我们除了药物针灸治疗,特别注重预后的食疗。平素加上了天麻、乌梅。天麻息风止痉,《本草纲目》记载其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轻身、增眠,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订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乌梅酸甘化阴,生津止渴,祛暑湿、益智、排毒、忘忧除烦。滋心阴,去心火。对于夏季的暑湿、湿邪困脾有很好的作用。
《素问 • 生气通天论》谈到湿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通气血开窍,预防中风,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高血压,湿气重,烦躁易怒,心烦气短,心气虚,心血不足,一过性脑供血不足。防止老年性摔倒、小脑共济失调。明目增智。对学生用脑过度有助,对小儿多动症有助。面部臃肿、倦怠、脱髪、黑眼圈有改善。防近视、屈光不正。还可缓解成年人工作压力,除烦。对头疼头晕有帮助。还可以单用天麻炖鸡。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仙鹤草。配合上吃竹笋,对于小朋友长个子有帮助。夏天效果最明显,因为春生夏长,利用夏长的作用。成年人服用,对于防止老年性骨和筋膜萎缩、骨性退化有预防作用。对强制性脊柱炎也有补益。对于腰病和驼背有改善作用。食管反流者,应当谨慎用乌梅。
还可以用天麻12克、乌梅两枚、白糯米30克、冰糖少许煮粥。这是先祖吴鞠通留下来的方子,夏季可生津止渴、防脱髪、美容。糯米能平衡天麻和乌梅的药性,滋润脾胃肠道。保一分津液,就有一分正气,也是保胃气。脾胃之气正常,才能平和心气。心脾也要平衡。
健脾祛湿粥
薏苡仁50克,赤小豆50克,绿豆30克,可以去湿气,对于湿邪困脾,胸中恼怒,倦怠,祛湿除痹,以及各种关节炎、慢性疼痛,都有作用。还可以防癌抗癌,抗氧化,抗自由基,美容。
此外,夏天不主张吃过冷食物,冷饮伤心阳,有如冷水灭火。有些运动员,夏天运动后极热,喝冷饮后心臓病发作,为何?胃贴心臓,冷饮入胃,好像冰镇心臓,引发心臓骤停、心绞痛。
夏吃西瓜,甘甜入脾,不仅解暑,还能调节情绪,使人愉悦。瓜果梨桃蔬菜,或者榨汁,最好不冰,红色为佳,这是补充心阳所需。红色入血,同气相求,可以补气补心阳,比如大枣。还可以生吃凉拌番茄。这对于房室传导阻滞、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绝佳养生时机。
此外,冷饮或者冰水,容易造成「湿气」的内环境,使温病或疫情加重。我们在美国 30 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特别是治疗妇科不孕不育等,作为我们诊室接待最多的病种之一,我们追踪观察女性产后喝冰水对身体的影响,的确在她们50岁左右容易产生关节疾病。通过对相关医院妇科的预警,当地对产后饮水温度有所改进,从冰水调成室温。对产后恢复的确有帮助。
(本文刊登自《紫荆养生》2021年夏季刊)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