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演讲说:「『十四五』是香港的最后机会」,一语中的!要抓紧「最后机会」,便必须有如臂使指的公务员团队。否则,特区政府高层做了决策,具体执行的公务员却大耍猫腻,更好的政策都无法落实。适值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撰文指《需强化特区行政机关管治效能》,笔者十分赞成。谨在此狗尾续貂,提出管见。
笔者一向认为公务员的升迁必须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里,故笔者十分赞成刘教授提出的「如果有合适人选,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也不一定要由有公务员背景的人出任」。现时不成文的惯例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位置一定要由资深AO(政务官,Administrative Officer)来出任,形成「AO自己来管AO的升迁和委任」的局面,令非AO出身的特首、司、局长,无法染指,实际上是架空他们,令他们成为「孤家寡人,无兵司令」。
此外,一众处、署长等,很多时也是由资深AO出任,例如近一年也不清洗黑暴街头文宣的是食环署,其前署长便是资深AO刘利群。又例如公开反对时任特首但却照样获署任更高职位的颜武周,便是来自劳工处,而其处长也是资深AO。这些拥有极重要执行权的处和署长位置,是否一定要由AO垄断?为确保时任特首的指令能得以贯彻,这些处、署长是否可以由时任特首委任具能力的爱国者出任?
除了局、处和署长,「公务员敍用委员会」的主席及其成员,也必须由爱国者牢牢掌握。现时这个委员会负责所有「公务员纪律个案」,可以是政府辞退不爱国公务员时的「拦路虎」。委员会主席是退休的资深AO,更重要的是这委员会就「顶薪点达政府总薪级表第26点(50,825元)或以上的人员的聘用和晋升事宜,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而AO起薪点刚好是总薪级表第27点,这等同所有AO的聘用和晋升都在这委员会的权力范围内,也等同「由退休AO来掌控现职AO的晋升」,而退休AO深受英国人薰陶,对任何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年轻AO,都会视之为异类。这样的氛围下,年轻AO纵使有爱国心,也不敢表露出来,更绝不会主动报读在内地举办的为期两周以上的国情班,以免表现得太爱国,不符合AO的norms(行为规范),令自己的仕途蒙上阴影。
诚如刘教授所言:「这个班子能否有效领导公务员队伍非常重要。为此,领导班子对高层公务员的升迁要有一定的发言权。」可惜现时AO晋升,由个人档案到委员会审阅,基本上不在领导班子手中。除非你是AO出身,同声同气,遵守AO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英国人留下的「礼」和「乐」,否则连档案也不让你看呢﹗笔者当年身为新闻统筹专员(属首长第4级,D4),也算是较高级的职位,名义上麾下有约10位由政府新闻处借调到特首办公室的新闻官;但在资深AO的操弄下,笔者连麾下员工的档案也没法看到,遑论对其「升迁有一定的发言权」。
最后是财权。现时各政策局的财权牢牢掌握在AO出任的常任秘书长(「常秘」)手中。局长贵为一局之长,却是「无财司令」。由副局长到政治助理(「政助」)便更「可怜」,他们连以官方身份出席一些国际或内地重要会议,也必须得到常秘首肯,否则没有公帑支持,可以说,连局长说了也不算。平日工作时,常秘也不大搭理副局长和政助,因为AO视香港管治权为他们的禁脔,不想任何人(注意:是任何人,即包括中央官员)染指。AO有个异常坚定的信念:只有他们才能管好香港;因为他们深信他们是由英国人一手调教出来的「天子门生」,而英式文官制有数百年历史,远早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所以任何人要染指都是瞎搅。2002年设计「问责制」时,AO便耍了个小手段,把所有政策局财权都指定在他们手中,美其名是分担局长工作,实际上是牢牢掌握该局的权力。
在现时的制度下,如出现局长和其麾下常秘不咬弦时,常秘根本可以不搭理局长,或天天像「顶心杉」一样把局长所有提议怼回去。因为该局常秘不是由局长挑选的,而是由公务员事务局来安排的,非AO出身的局长可说是「无兵司令」。特区政府高层人事根本是资深AO说了算,除非特首本人也是AO出身,否则在现制度下根本没法染指,遑论是司、局长。
AO们一向坚信,没有他们,连中央官员也搅不了「港人治港」、「一国两制」;故中央绝对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永续」对香港的管治权。这也是为何笔者曾建议由国务院港澳办及中联办(「两办」)来副署AO升迁的原因。AO尤其是资深的、奉英国人为圭臬的一群,回归以来是一直在掌控著香港特区政府重要公务员的升迁,令「爱国」这精神不能植根成为AO的行为规范。倘若一时间不能实行由两办「副署」,至少应作制度改革,该局的财权应由局长授权副局长来掌控,而该局及其麾下的各处或署的人事权则由局长直接掌控。这样由资深AO出任的常秘才不敢像今天一样,视非AO出身的局长、副局长及政助为外人,阻碍AO们永续「优雅」的「英式管治文化」。
总而言之,香港要抓紧最后机会,特区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大力改善,要改善执行力,则必须改革重要职位的升迁、委聘和改变现时局长是「无财司令」和「无兵司令」的窘境。有评论说香港现时正处于「苏州过后无艇搭」的关键时刻,而阻碍香港上这「艇」的正正是奉英式管治文化为圭臬的资深AO。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特区政府前新闻统筹专员
来源: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