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讨论大湾区发展,九市两区领导皆有出席,并在会中发言,特首林郑月娥指出,香港有优秀的基础科研能力,配合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先进生产技术,可共同推动大湾区发展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香港也可发挥大湾区人才基地的作用,从海外引进人才。从工程科学者角度看,笔者极赞同此方向,香港地方虽小,但拥有五所全球排名一百以内的大学、八只初创「独角兽」、十六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十五位国家两会院士等优越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其高等教育及科研优势,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携手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这也可为年轻一代未来就业创业开创一条出路。
为鼓励年轻人多参与大湾区科创产业活动,香港政府今年初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支持约七百个创科职位,让大学毕业生在香港和另一大湾区城市,从事创科工作。此外,政府正积极兴建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推动香港和深圳科创合作,估计将会创造约四千八百个创科职位。因此,配合「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未来将会有更多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揾食」,发展他们的事业。
在促进科研方面,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及深圳市政府,自从数年前允许内地研究资金「过河」到香港以来,已投放了约半亿港元,支持香港的大学和研发机构进行更多国家关注的科研项目,大大增进两地高校科研合作,进一步筑固大湾区的上游科创实力。
在科创融资方面,近期多家中国跨国科创企业选择在香港首次或二次上市,例如「百度」于三月上市,市值达七千一百二十九亿港元,他们来港上市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看准大湾区市场。
至于初创企业的发展,政府两年前推出「创科创投基金」,鼓励投资于本地创科初创企业,促进大湾区的创科生态环境。投资伙伴负责向政府推荐合适的投资对象,政府会与之以约一对二的比例,共同投资于合资格的初创企业。于过去两年,基金已投资了十九家本地初创公司,金额高达一亿多港元,吸引的私人投资超过五亿元,涉及业务涵盖供应链管理、电子商贸、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透过与「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合作,政府大力鼓励本地初创企业积极拓展大湾区市场。
总言之,科创产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在大湾区营商,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香港企业必须加倍努力,但笔者认为,香港正加速融入大湾区的科创发展,未来将机遇处处,只要年轻人肯努力、勇于创新、不惧劳苦,是必会成功的。
环顾全球在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走势,中国是唯一在疫情阶段性受控之下,逐渐复工复产的国家,内地市场亦慢慢回复正常。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复苏明显走快一步,占有优势。香港是大湾区的一分子,应好好把握内地经济循环所带来的机会,促进本地「后疫情」的经济复原,而创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名誉会长
来源: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