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国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无疑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积极影响,也将带来广阔投资空间,综合多方分析,预计至2050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累计新增投资将在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就在港中资金融机构而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ESG(环境、社会责任与企业治理)投资对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是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图:视觉中国)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特区政府和监管层面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业各主体积极参与,香港有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去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更为迫切,全球绿色金融和ESG投资出现大幅增长,其中ESG已经从价值理念和评价工具,发展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因此,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是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美国总统邀请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表示,中国正在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这其中,包括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在内的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全球广义ESG投资资产规模
约45万亿美元
ESG的概念起源可追溯至百余年前的社会责任投资,当时部分投资者的决定受其宗教信仰影响,避免投放在有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业,如烟酒和赌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ESG概念由社会责任投资中逐步衍生出来,于2004年6月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正式提出,影响企业、投资者和社会的不同因素被整合及归类到环境、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三大范畴中。绿色金融和ESG投资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判断标准和评估方式均有不同。绿色金融以项目为导向,以符合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及挑选过程、资金管理、报告方式为四大核心要件,资金用途是绿色贷款认定的关键判断因素。而ESG则是以借款人符合相关的框架要求为导向,对借款人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简单来说,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言,绿色金融直接作用于项目,因此是重要手段,而ESG理念提升客户及相关方的整体水平,是有效抓手。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ESG投资出现史无前例的增长。据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ESG咨询团队测算,全球市场对社会责任债券的需求在2020年增长了75倍。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全球广义的ESG投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约45万亿美元。
香港地区机构正在迅速接纳
绿色金融和ESG理念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对于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在为中长期结构转型寻找突破口,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平台、新生态,逐步调整香港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中的国际定位。由于绿色金融和ESG理念与实践在全球快速普及,特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推出一系列举措,推动香港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ESG投资枢纽和绿色金融中心。香港地区机构对绿色金融和ESG理念接纳迅速。随著气候变化、劳工条件、企业责任等问题的日益增多,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关注。香港在欧美国家ESG理念的影响下,2011年左右开启了对绿色金融和ESG体系的探索之路。尽管香港形成ESG理念要晚于欧美,但发展迅速。数据显示,香港的PRI(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签约机构共50家,占全球总数的1.5%,占亚洲区(不含中国内地和日本)签约机构总数的44%。这50家机构中,16家是2019年签约,10家是2020年签约,即超过一半的香港签约机构是在过去两年内签约,显示香港地区机构正在迅速接纳绿色金融和ESG理念。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有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的得天独厚优势。一是香港金管局大力推动,有利于香港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发展。为了在香港打造绿色金融和ESG体系,香港金管局近年来设定目标,发布政策,开展评估,推动实践,其目的是在监管机构和金融业之间达成共识,争取在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上形成合力,同时建立一套监管机构与业界良好互动的机制。2019年香港金管局公布成立绿色金融中心、建立负责任投资的原则和推动银行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三项措施,支持和推进香港绿色金融和ESG体系的发展,以减缓气候变化风险对金融业的冲击和达到可持续金融的目标。2020年特区政府成立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由金管局和证监会共同领导,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的天然优势。图为2020年1月13日,第13届亚洲金融论坛在香港开幕,论坛探讨多元化的议题,包括环球新经济、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及绿色金融等(图:中新社)
二是多主体积极参与,共同推进香港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广泛征求市场意见,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在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香港的绿色金融和ESG体系的发展呈现出多部门共同推进、多主体协同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特点。香港证监会、香港交易所推动香港绿色和ESG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完善。2018年9月,香港证监会刊发《绿色金融策略框架》,定出包括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将ESG因素融入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项目等在内的五项工作计划。2019年12月,香港交易所刊发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香港交易所表示,将修订《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以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提高发行人的ESG披露要求,在2020年7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实施。香港品质保证局的绿色和ESG认证体系不断发展。香港品质保证局是属于香港特区政府的非盈利机构。从2014年开始,品质保证局为“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的上市公司提供可持续发展表现评级服务。在特区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品质保证局正持续完善“认证计划”并落实其他发展计划与措施,提高香港地区绿色债券市场信用程度,降低投资者和发行者不确定性与风险,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相较于中国内地和其它新兴市场,香港拥有比较优势。香港拥有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专业的监管机构、优秀的专业人才、开放的资本市场,以及完善的规则和标准,因此香港具备发展成为绿色金融枢纽的基础。香港长期以来一直是促进资本流入与流出中国内地及亚太区新兴市场的连接桥梁,未来延续这一角色发展,就能够发展成为值得信赖的绿色信贷市场。四是香港本地企业对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十分积极。香港的金融机构普遍国际化、专业化程度较高,能够紧跟世界绿色金融发展潮流,同时也较早发现了绿色金融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红利。绿色不仅意味著可持续发展也意味著长期成本的降低,这一点已逐步在香港市场形成共识。基于上述优势,香港发展绿色金融和ESG投资已初见成效。一方面,绿色债券和ESG债券市场不断发展。香港绿色债券业务近年呈现发行规模快速增长、发行主体多元、募集资金支持领域广泛的特点。从市场优势看,由于香港外币基准利率较中国内地低,中资发行人在香港发行以外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可受惠于较低资金成本,同时香港绿色债券市场需求旺盛,经常被超额认购。同时,绿色信贷和ESG信贷市场稳健成长。绿色信贷和ESG信贷目前已成为香港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根据2019年5月金管局对香港47家银行的调研,每一家银行都持有绿色资产,其中包括总额约200亿港元的绿色信贷资产。
未来会有更多中资企业参与
香港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
在香港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中,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独特作用,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秉承开发性金融理念,将先进的金融原理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现实发展的瓶颈。国家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力将金融资源向绿色金融领域倾斜,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金融力量。多年来,国开行积极践行负责任融资理念,大力服务绿色发展,支援了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品质发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2020年末,国开行绿色信贷余额由2013年的约9,00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3万亿元人民币,累计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700亿元,并发行首笔中国准主权国际绿色债券。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唯一的境外分行,香港分行在ESG投资方面也承担了探索者角色,以香港分行参与的某企业25亿美元ESG银团贷款为例,该贷款在合同中设计了相关条款鼓励借款人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绿色环保措施,履行社会责任并实践ESG理念。该银团项目获得了APLMA颁发的年度绿色银团大奖。今年,国开行香港分行将在总行指导下,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服务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助力香港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一是加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资金联通。2021年3月,国开行总行发行首笔“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200亿元港币,面向海内外投资者发行,较好实现了吸引海外资金支持境内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目的。内地在碳中和相关产业上有庞大的资金需求,境外投资者在这方面亦有充分的投资需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可以很好地起到境内外资金联通的作用。二是促进内地与国际绿色标准的统一。目前内地绿色金融市场在基础设施和法规监管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国开行香港分行下一步将聚焦主责主业,致力于把开发性金融理念与本地绿色金融和ESG业务相结合,促进内地与国际绿色标准的统一,让开发性金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香港发展。三是加强碳核算方法研究,探索碳足迹管理,创新并丰富香港的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1年3月31日,国开行香港分行贷款余额约300亿美元,债券余额约100亿美元,较好支持了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未来,香港要建设强大的绿色金融市场必然需要更为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国开行拥有提供“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国开行香港分行将依托国开行品牌,创新绿色金融机制,探索与碳足迹挂钩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链条、一揽子的综合服务。展望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同路而行,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及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积极参与香港绿色金融和ESG体系建设,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